歷史沿革
1950年11月1日,前身中央衛生研究院華東分院在南京成立。
1956年9月11日,定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南京寄生蟲病研究所。
1957年4月15日,與中國醫學科學院海南島瘧疾研究站合併,更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上海市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遷址上海。
1971年12月11日,更名為上海寄生蟲病研究所。
1978年6月6日,更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
1983年7月25日,歸入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領導,更名為中國預防醫學中心寄生蟲病研究所。
1986年1月20日,更名為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
2002年2月1日,更名組建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
2017年,經中編辦批准,加掛“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牌子。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根據2020年9月官網顯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有職工188名,其中科技人員156名,科技人員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56名;有曾獲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合作項目及其他渠道資助出國留學、進修、培訓的30名回國人員。
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周曉農
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曹建平
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周曉農、沈玉娟
科研部門
根據2020年9月官網顯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設12個業務科室。此外,還被確認為世界衛生組織瘧疾、血吸蟲病和絲蟲病合作中心(世界衛生組織熱帶病合作中心),被批准為衛生部寄生蟲病原與媒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單位;是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專家委員會血吸蟲病和寄生蟲病防治分委會、國家衛生標準委員會寄生蟲病標準專業委員會、中華預防醫學會醫學寄生蟲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全球衛生分會、上海市寄生蟲學會的掛靠單位。
國家級研究中心:國家級熱帶病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級實驗室:國家寄生蟲病參比實驗室
下屬業務科室:血吸蟲病室,瘧疾室,包蟲病室,土源性、食源性寄生蟲病室,媒傳熱帶病室,藥物室,寄生蟲病原與媒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新技術室,健康教育諮詢檢測中心,信息中心,雜誌編輯部,全球衛生中心
設備資源
根據2020年9月官網顯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建立了對外交流的信息平台,分別有“中國寄生蟲種質資源網”、“特色醫學寄生蟲種質資源網”、“亞洲血吸蟲病防治網”、“衛生部寄生蟲病原與媒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網”、“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主頁”等。建立了圖書館電子借閱管理系統。
根據2020年9月官網顯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已配置全自動蛋白純化工作站、生物晶片點樣儀、生物晶片掃瞄器、蛋白雙向電泳儀、晶片雜交分析儀、超速離心機、凝膠圖象分析儀、冷凍乾燥儀;酶標儀、流式細胞儀、染色體免疫組化分析系統;全自動核酸提取工作站、DNA測序儀、螢光定量PCR儀;雷射共聚焦顯微鏡、生物分子成像儀、螢光倒置顯微鏡;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質譜儀等。
合作交流
根據2020年9月官網顯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與近20個國際機構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保持與WHO、UNICEF、FAO等國際組織以及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英國、比利時、義大利、泰國、韓國、加拿大、法國、德國、丹麥、荷蘭、紐西蘭等國家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承擔4個區域國際合作網路(亞洲血吸蟲病蠕蟲病防治網、亞洲瘧疾培訓網和中國熱帶病藥物診斷與創新網路、中非血吸蟲病消除機構合作網路)的組織協調工作。參與規劃和組織實施寄生蟲病控制與研究國際項目,如世界銀行貸款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項目、多輪次的全球基金瘧疾項目、中韓腸道寄生蟲病控制項目、加拿大國際發展研究中心項目、中英全球衛生支持項目。自1996年開始,連續二輪獲美國NIH資助“熱帶醫學研究中心”項目。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據2020年9月官網顯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在研的重大研究項目保持在30餘項,均為國家與部級重點或國際合作項目,其中套用研究占80%以上。歷年來獲獎成果8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2項。
獲獎時間 | 獲獎項目 | 獲得獎項 |
---|
| | |
| 基於功能基因組的重要寄生蟲病防治基礎科研支撐平台及套用 | |
| | |
| 我國重要新發腸道原蟲病原和分子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 |
| 我國重要新發腸道原蟲病原和分子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 |
學術期刊
《
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主辦的醫學寄生蟲學專業學術期刊。1983年2月創刊時的期刊名為《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1987年更名為《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1992年列為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先後被列為“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1987年)、“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1989年)、“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2002)統計源來源期刊(均為資料庫創建之年被收錄)。2004年入選為“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獲2009年度“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2010年、2013年、2017年分別遴選為第二、第三、第四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08年為首屆,遴選排名前300的國內期刊)。2014-2017年連續4年被評選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期刊”。2011年以來,均被評選為“RCCES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根據2020年9月官網顯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有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以及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碩士點:醫學寄生蟲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博士點:醫學寄生蟲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公共衛生碩士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醫學寄生蟲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教學建設
根據2020年9月官網顯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共培養了碩士生156名,博士生35名;在承擔博士後開展科研工作中,已有24名博士後出站,其中瑞士博士後2名,非洲國家的博士後6名;在站博士後6名,其中中國台灣地區1名、非洲國家2名;通過申請共獲得14項全國和上海市博士後科研基金資助,其中獲得全國博管會特別資助的2項。此外,研究所為專業機構培養進修生及高校研究生及本科生在實驗室完成學位論文研究共69名。有博士生導師6名,涉及專業分別為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2名、免疫學2名、病原生物學2名;碩士生導師13名,其中科研型碩導11名,公共衛生導師2名。先後承擔30餘次WHO和衛生部委託舉辦的有關寄生蟲病防治技術專題講習班、推廣套用新技術的培訓班,舉辦了全國人體寄生蟲病、醫學昆蟲學進修班。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統一使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形象標識。
精神文化
所訓:嚴謹,創新,敬業,奉獻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