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研究/高校社科文庫(中國當代藝術研究)

中國當代藝術研究/高校社科文庫

中國當代藝術研究一般指本詞條

這本《中國當代藝術研究》由李倍苗、赫雲著,運用藝術學、圖像學、符號學、譜系學、社會學和比較學的基本理論,對中國當代藝術進行了透徹研究。首先梳理了“現代性”、“後現代性”、“當代性”的概念,並在世界文化的語境中分析、研究和界定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當代性的問題。其次從“表現形態”、“意義表達”、“文化訴求”和“商業化”四個方面對中國當代藝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具體研究中,把中國當代藝術家的研究個案置於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中審視,尤其對語言圖式作了深刻的分析,並對中國當代藝術作了體系性的認識。《中國當代藝術研究》作者以跨文化的視野反觀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問題,提出了唯有建構中國自己的當代藝術文化模式,才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方向和安生立命之本。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當代藝術研究/高校社科文庫
  • 作者:李倍雷 赫雲
  •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1209319, 9787511209313
  • 外文名: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Studies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頁數:211頁
  • 開本:16
  • 定價:35.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這本《中國當代藝術研究》由李倍苗、赫雲著,分別探討中國當代藝術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符號的、譜系的、本土的、視野的以及他者的等各個面向以及當代的問題,爾後論述的是“中國當代藝術與商業化”的問題,特別是提到了中國當代藝術要避免“向日葵現象”經濟陷阱,最後在結論中提出了中國當代藝術需要建構的問題。

作者簡介

李倍雷,本名李蓓蕾,重慶人。參過軍,先後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美術系、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東南大學藝術學系,並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為大連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美術展覽並獲獎。在《美術》、《美術研究》、《新美術》、《榮寶齋》、《藝術百家》、《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東南大學學報》、《典藏》(台灣)、《美術與設計》、《美苑》、《西北美術》、《當代學院藝術);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出版有《中國美術史》及個入畫集等。赫雲,女,黑龍江牡丹江人。日本法政大學碩士,文學博士,東南大學講師。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教育部社科課題2項,參與省社科基金課題3項。出版專著《中西比較美術學》(合著),發表“比較視域下的主題學與形象學”、“論福田繁雄的設計理念”、“喬伊斯流亡美學研究”、“喬伊斯與立體主義”、“沒有未來的未來主義:波菊尼與喬伊斯比較研究”等論文10餘篇,被人大複印資料索引多篇。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中國當代藝術的當代性
第一節 “現代性”、“後現代性”與“當代性”
一、現代性
二、後現代性
三、當代性
第二節 中國當代藝術的當代特徵
一、中國文化邏輯的當代意識
二、建構當代意識的藝術制度與批評制度
三、全球語境下的當代藝術
第三節 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符號
一、符號的文化性
二、主體文化符號的當代訴求
三、特定歷史文化符號的當代轉換
四、政治符號的過度使用
結語
第二章 中國當代藝術的表現形態
第一節 材料、文化符號與能指
一、圖像構成
二、圖像符碼
三、材料的符號化
四、國際化語言
第二節 無所不為的形態
一、繪畫的多元方式
二、混合的形態
三、風格與文本
第三節 作為他者形態的困境
一、模仿的痕跡形態
二、非真實的他者形象
結語
第三章 中國當代藝術的意義表達
第一節 表意性圖像結構
一、歷史元敘事的當下結構
二、歷史與當下片段組合結構
三、平民形象與政治形象的重疊
四、生活碎片與社會關聯的結構
第二節 圖像的所指
一、干預現實
二、觸摸生活與生存體驗
三、烏托邦的理想
四、他者形象的思考
第三節 圖像的意義與含義
一、圖像學意義
二、譜系學意義
三、精英式的闡釋
結語
第四章 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訴求
第一節 承擔的文化
一、審美文化訴求
二、人文精神與道德底蘊訴求
三、意識形態訴求
四、批判精神
第二節 文化邏輯
一、以西方文化邏輯的起點旨歸本土文化邏輯終點
二、本土文化的邏輯
三、多重文化的邏輯
第三節 文化形象
一、塑造正面價值形象
二、互為主體的形象
三、醜的形象
第四節 文化對話
一、文化身份的驗證
二、建立對話平台
三、安身立命
結語
第五章 中國當代藝術的商業化
第一節 藝術區
一、藝術區
二、宋莊、草場地與東營等藝術村
三、其他地方的藝術村
第二節 策展與畫廊的作用
一、批評家與策展人
二、策展人與畫廊
三、畫廊與拍賣行
第三節 藝術市場對當代藝術的影響
一、價格與價值
二、追趕市場
三、攀比飆升
四、拉動和刺激創作欲望
第五節 價格神話墜落後的重新思考
一、重新思考的起點
二、調整創作心態
三、價格背後的陰謀
結語
結論
一、中國當代藝術依然需要構建批判精神
二、構建人文理想的中國當代藝術
三、構建當代審美意義的中國當代藝術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