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產力中心

中國生產力中心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簡稱CPC),自1955年成立以來,即被政府賦予提升台灣企業生產力的使命,它是一個非營利性質的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生產力中心
  • 外文名: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
  • 成立時間:1955年
  • 總部位置:台北
機構作用,歷史沿革,

機構作用

CPC早期在美援經費支持下,引進國外的生產技術及管理技術,協助企業界培訓人才及改善體質,1984年以後,在CPC自營的業務以外,政府更以大型項目計畫委託CPC執行,除「全面提高產品質量計畫」,還有「全面提高生產力運動計畫」、「中小企業技術引進服務計畫」、「改善日經貿結構:質量提升執行小組工作計畫」:「研究發展管理人才培訓計畫」、「商業自動化發展計畫」等。
根據計,每年CPC輔導的企業超過350家,訓練的人數高達6萬人次,出版的書籍、雜誌、錄音帶、錄像帶則將近20萬份,再加上經常不定期的舉辦座談、演講、研討會,與產、官、學、研各界意見領袖交流經驗,CPC充分扮演著強化台灣產業競爭優勢的角色。
1990年,CPC被世界銀行評鑑為開發中國家輔導機構的典範,許多開發中的國家,如哥倫比亞、菲律賓、尼泊爾,邀請CPC到該國,協助並建立類似的機構。
CPC已發展成台灣最大的管理顧問機構,擁有近五百多名員工,年均營收約十億台幣(1996年),除了台北總部以外,尚在台中斗六台南高雄設立地區服務處。

歷史沿革

1951年初,我國各種產業正處於萌芽階段,在政府的推動下,由各公民營工商企業五十單位共同捐助,於1955年11月11日成立「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英文名稱為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簡稱CPC,其主要使命在協助企業提高生產力。是隸屬於經濟部的財團法人組織,也是華人最早成立、最具專業能力與規模最大的經營管理顧問機構。
1955.11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成立
1957.01
台南區服務處成立「生產力雜誌」創刊
1957.06
遷移至台北市中山北路2段118號
1959.08
增設貿易推广部,更名為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及貿易中心」
1960.05
發起亞洲生產力組織(APO) 為創始國並會員
1962.02
成立陶瓷技藝訓練所
1963.09
協助東海大學創設工業工程學系
1963.10
協助成立金屬工業發展中心
1964.03
協助成立台灣品質管制學會
1965.07
遷移至台北市西寧南路國貨大樓
1965.11
協助成立台灣包裝學會
1967.11
協助成立台灣工業設計協會
1968.07
貿易推广部改組成立 台灣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1970.05
協助成立台灣工業安全衛生協會
1970.07
恢復舊名「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1973.03
協助成立工業設計及包裝中心
1979.07
成立低成本自動化技術訓練推廣處
1980.08
遷至台北市敦化北路台塑大樓11樓
1982.01
低成本自動化處改名為工業自動化推廣處
1982.03
台中服務處成立
1983.01
經濟部工業自動化技術服務團成立
1984.01
高雄服務處成立;原「台南區服務處」 改稱「南區服務處台南分處」
1984.07
經濟部委託執行「全面提高生產力計畫」(5年)
1984.11
經濟部工業自動化技術服務團加入自動化處
1984.12
舉辦第一屆生產力月
1986.02
「南區服務處」改為「高雄服務處」原名 「南區服務處台南分處」改為「台南服務處」
1986.03
「生產力雜誌」改版上市
1986.05
遷移至台北松山機場外貿協會展覽館2樓
1987.01
自動化服務團正式與CPC合併
1987.12
生產力情報雙周刊創刊
1988.02
成立鞋樣設計中心,並與輔大、 台北工專、實踐、聯合工專建教合作
1988.07
經濟部委託執行 「全面提高產品品質計畫」(5年)
1988.09
舉辦第一屆國家品質月
1989.04
協助成立台灣營建管理協會
1989.07
執行「中小企業技術引進服務計畫」(3年)
1989.09
舉辦第一期對日貿易人才培訓班
1990.02
執行「改善對日經貿結構; 品質提升執行小組計畫」(5年)
1990.03
實施組織扁平化
1990.04
「生產力雜誌」更名為「戰略生產力雜誌」
1990.06
南雲辦事處於斗六成立
1990.10
彰化辦事處成立
1992.12
品質學院動土
1993.06
高雄服務處遷入「台鳳大樓」
1995.11
花蓮服務處成立
1995.11
台北市承德教育訓練中心成立
1996.02
CPC Vision 2000組織變革
1996.06
遷移台北縣汐止鎮新台五路一段79號2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