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通史·第三卷(1937—1949):分流與整合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通史·第三卷(1937—1949):分流與整合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通史·第三卷(1937—1949):分流與整合》是2020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通史·第三卷(1937—1949):分流與整合
  • 作者:吳敏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5月1日
  • ISBN:978721814236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通史·第三卷(1937—1949)·分流與整合》主要描述了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時期的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和研究,在展現整體風貌的同時,也提煉出這一時段文學批評和研究的特點。作者從這十幾年間出版的書籍、期刊、報紙等蒐集有關於中國新文學作家、作品、文學運動、思潮、文學現象的評論研究資料,援引較多的原初材料,較大層面地復現了歷史自身的言說狀態,最後以客觀“材料”彰顯引用者的“觀點”,以“述”出“論”。作者基礎研究資料工作紮實,對這一時期各類理論問題做了認真的探索,勾勒出此階段中國新文學批評的演變趨勢,在展示狀貌之時,亦有臧否言說,具有較高的資料和學術價值。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政治化的文學觀念和文學評論
第一節民族戰爭與文學批評觀的轉變
一、救亡和宣傳:文學“新概念”和文學批評重心的轉移
二、幾場論辯:“暴露黑暗”“與抗戰無關”“知識分子的情感”等
三、評說前期的抗戰文藝
四、戰爭背景下反思五四
第二節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文化觀”和“政治標準第一”
一、“新、舊民主主義”:重新評說五四文學
二、“新中國的聖人”:毛澤東的“魯迅論”
三、文藝批評的“兩個標準”及其傾斜
四、“小資”問題:延安文藝整風中的文學批評
第三節三民主義視角下的新文學和戰國策派的文學批評
一、“六不”“五要”:張道藩的“三民主義文藝政策”
二、否定和嘲諷:王集叢論五四文學和左翼作家
三、史實與偏激:趙友培論百年文藝思潮
四、戰國策派的新文學評論和有關《野玫瑰》的爭論
第二章現實主義獨尊和功利主義的文學批評
第一節胡風的“現實主義”觀和“主觀論”文學評論
一、“社會學”與“美學”的統一:捍衛五四文學傳統
二、“思想家·戰士·藝術家”:胡風的魯迅論
三、評說抗戰文藝與“主觀論”批評標準的建立
四、“主觀”與“客觀”的肉搏:論路翎等七月派作家
五、“慧眼”和“伯樂”:發現扶掖新人作家
第二節周揚“現實主義/政治現實主義”的原則和工農兵文藝論
一、“現實主義”的原則:周揚的新文學史論
二、“現實主義”及其他:周揚的魯迅論
三、“社會/歷史”的批評方法:論曹禺、郭沫若等
四、“政治/政策”與“藝術的特殊性”:文學批評活動的調整
五、“新的人民的文藝”:趙樹理論和工農兵文藝論
第三節批判與頌揚:香港《大眾文藝叢刊》等報刊里的文學評論
一、《大眾文藝叢刊》“對於當前文藝運動的意見”
二、“斥反動文藝”:批判沈從文、朱光潛、路翎、姚雪垠等
三、“文藝的新方向”:頌揚解放區文學作品
四、“真實”與“不真實”:香港報刊上的《蝦球傳》爭議
第四節祝壽和紀念活動中的作家評論
一、“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郭沫若的壽辰活動
二、“新文藝的豐碑”:茅盾和老舍的寫作生活紀念
三、“其人與其文”:朱自清紀念專輯
第三章學院派的美學標準和形式主義批評
第一節李健吾:“學者和藝術家的化合”
一、文學批評:“獨立的藝術”
二、自我·人性·文字:兩本《咀華集》及其他
第二節唐湜:追求“渾然的合流”
一、發現“新生代”:論穆旦等人的詩
二、“人性三稜鏡”:論汪曾祺等人的小說
第三節李廣田、袁可嘉和朱自清等人的詩論
一、李廣田的“形式主義”詩論:卞之琳論等
二、“現實·象徵·玄學”:袁可嘉論現代派詩
三、“解詩學”:朱自清論新詩
第四節三位批評家和三本雜誌
一、朱光潛主編的《文學雜誌》及其對新文學的批評
二、李長之與《時與潮文藝》“書評副刊”
三、茅盾主編的《文藝陣地》及其“書報述評”
第四章各式各類的文學批評和研究成果
第一節魯迅和周作人研究的新進展
一、魯迅研究的多面展開
二、“思想家”“革命家”“戰士”的魯迅及其雜文評論
三、“文學家”的魯迅小說和散文
四、全面抗戰時期的周作人論
第二節小說雜論
一、分歧和褒貶:關於路翎小說的不同見解
二、歧路:沈從文的自述和他評
三、重新評說張恨水
四、新老作家的新篇舊作論
第三節多重眼光評論詩歌、散文和戲劇
一、“個人趣味”和“新詩前途”:馮文炳的《談新詩》和蒲風的詩論
二、“鄉土”“激情”與“個人”:艾青、田間、臧克家等的詩作評論
三、“個人的象牙塔”與“社會大天地”:評點何其芳等人的散文
四、“社會學”與“戲劇學”:關於曹禺劇作的爭議
五、“政治/非政治的傾向”:《清明前後》和《芳草天涯》之爭
六、現代戲劇史的輪廓式描述:田禽的《中國戲劇運動》等
第四節淪陷區的文學批評
一、李景慈和張守謙論五四文藝和1940年前後的北方文藝
二、上海灘上的“張愛玲熱”
三、楊之華的《文壇史料》和《文藝論叢》
四、偽滿文藝論
第五節多種多樣的中國新文學史研究和編纂
一、“史料”與“社會/階級”分析法: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藝思潮論》
二、“無產階級的立場”:馮雪峰的《論民主革命的文藝運動》
三、“文體”和“作家論”:李一鳴的《中國新文學史講話》
四、高校講義:任訪秋、李耿的“文學史”
五、保存史料:藍海的《中國抗戰文藝史》
餘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通史》主編黃修己,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現為該會名譽理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組中國文學組成員,教育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心(南京大學)學術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史和學術史。主要著作《中國新文學史編纂史》(獲首屆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獲教育部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中國現代文學簡史》《20世紀中國文學史》等。其不斷思考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發展中的問題,發表大量論文,並於2017年結集成《黃修己自選集》。
吳敏,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代文學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周揚與中國現代文藝關係研究”。代表論著:《延安文人研究》《晚年魯迅與“周揚等人”》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