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新聞學關鍵概念研究》是2024年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特色新聞學關鍵概念研究
- 作者:李海波
- 出版時間:2024年5月
-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 ISBN:9787507853292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概念是理論研究和話語建構的基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中國人文社科研究的主體意識日漸增強,擺脫對舶來概念的依附、建構中國特色的概念體系成為研究者的理論自覺,“概念研究與建構”逐漸成為人文社科研究的基本主題。針對既往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巨觀有餘,細膩不足”的學術格局,本書認為,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的理論大廈可以從關鍵
概念入手,進行精細化的學術建構,打造若干具有原創性和解釋力的中國特色新聞學“標識性概念”。
中國特色新聞學的理論資源應當涵蓋中國共產黨的新聞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新聞傳播思想、西方新聞理論和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前沿成果等多種源流。其中,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成果最為關鍵,本書選取“延安範式”、“集體組織者”、“新聞大眾化”、“民眾路線”、“全黨辦報”、“典型報導”、“新型記者”和“新聞通訊員”這八個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中的關鍵概念,作為研究的主攻方向。
在研究取向上,本書力圖增進相關知識而非匯集已有知識,即不以概念的基礎性介紹和系統性綜述為目標,而是注重在學術脈絡中推進特定概念的研究,因此本書的呈現方式為一系列關鍵概念的專題性研究論文,而不是全面系統的、科普性的詞典或教科書模式。
圖書目錄
緒 論 關鍵概念: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的路徑選擇 / 001
一、題解“中國特色新聞學” / 002
二、從“標識性概念”著手 / 009
三、概念選取、方法與結構 / 017
第一章 延安範式:黨報“理想型”的概念建構 / 025
一、黨報的兩種“範式” / 026
二、先鋒隊與民眾的交往互動 / 030
三、作為交往中介的黨報 / 034
四、黨報的一種“理想型” / 039
第二章 集體組織者:報刊流通網路與組織傳播 / 041
一、經典理念的當代延續 / 042
二、報刊發行與組織創建 / 044
三、組織傳播的常規化手段 / 049
四、作為“方法”的新聞傳統 / 053 第三章 新聞大眾化:重建新聞公共性的思想資源 / 055
一、新聞公共性及其當代挑戰 / 056
二、專業主義的“結構性偏向” / 061
三、延安時期的新聞大眾化實踐 / 065
四、想像另一個新聞圖景的可能性 / 071
第四章 民眾路線:黨報根本理念的邏輯與實踐 / 075
一、學術版圖中的“民眾”身影 / 076
二、《解放日報》改版的黨性和民眾性 / 078
三、民眾路線的運作機理及黨報角色 / 085
四、新聞領域民眾路線的多重蘊涵 / 090
第五章 全黨辦報:概念起源與早期實踐新考釋 / 099
一、重探經典概念的文本源頭 / 100
二、集體組織者與全黨辦報的興起 / 105
三、全黨辦報的短暫曲折與展開 / 110
四、全黨辦報與領導方法的革新 / 114
五、重思媒介技術的進步主義敘事 / 119
第六章 典型報導:社會主義“新人”及其主體性 / 123
一、社會主義運動“特有”的新聞樣式 / 124
二、國際共運歷史脈絡中的典型報導 / 127
三、形塑“新人”:典型報導的內在理路 / 132 四、社會主義“新人”與文化領導權 / 137
五、典型報導與人民民眾的主體性 / 139
六、“吳滿有報導”的主體性呈現 / 143
第七章 新型記者:作為政黨—民眾“中介”的新聞工作者 / 149
一、當代新聞從業者的職業意識 / 150
二、“作一個新的新聞事業工作者” / 152
三、“新型記者”的內涵及培育方式 / 158
四、新聞知識的重建與新聞學的想像力 / 166
第八章 新聞通訊員:社會化新聞生產的歷史經驗 / 169
一、作為新聞生產者的基層幹部 / 170
二、黨報平台化與通訊員運動的肇端 / 174
三、幹部教育與工農寫作運動的勃興 / 180
四、新聞工作與現代政黨的自我鍛造 / 187
結 語 / 193
參考文獻 / 201
後 記 / 239
作者簡介
李海波,江蘇贛榆人,清華大學新聞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新聞學系主任,華東師範大學亞洲馬克思主義傳播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共產黨新聞史、馬克思主義新聞學、新聞傳播史論。曾任《體壇周報》《足球報》編輯和記者,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