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星探測器

中國火星探測器

中國火星探測器是中國研發的火星探測器,旨在探測火星的形貌、土壤、環境、大氣,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場和內部結構。

2019年10月1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次公開了中國火星探測器“真容”照片。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科研團隊根據“祝融號”火星車確認,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火星探測器
  • 發射時間:2020年(計畫)
  • 發布地點北京
  • 設計特徵環繞、著陸、巡視一次實現
背景信息,目的任務,關鍵技術,研究團隊,研發進度,探測器發射,

背景信息

受天體運行規律的約束,每26個月才有一次火星探測有利發射時機。而從2016年起到2020年前後僅有3次發射機會,國際上將迎來火星探測的高峰。

目的任務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不僅要實現環繞火星全球遙感探測,還要突破火星進入、下降、著陸、巡視、遠距離測控通信等關鍵技術,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
中國火星探測器
中國火星探測器
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後進入火星大氣,經過氣動外形減速、降落傘減速和反推發動機動力減速,最後下降著陸在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台,開始火星表面巡視探測,要探測火星的形貌、土壤、環境、大氣,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場和內部結構。

關鍵技術

2020年,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所未有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火星距離地球最遠達4億公里,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在器箭分離後,經過約7個月巡航飛行被火星引力捕獲。此後環繞器環繞火星飛行,並與著陸巡視器分離,然後進入任務使命軌道,開展對火星環繞探測,同時為著陸巡視器開展中繼通訊。在該階段,在軌道設計上就要兼顧環繞和著陸的需求。
中國首次火星著陸的地點將會是火星低緯地帶,也就是靠近火星赤道的某片區域,但現在精確的位置還無法確定。著陸器在火星表面軟著陸時存在非常多的不確定性,也是任務的重大難點之一。執行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一共會攜帶13台(套)科學載荷,比如執行火星全球探測的各類遙感相機和淺層地表雷達。相比重量為140公斤的中國首台月球車“玉兔”,首台火星巡視器的重量約為200公斤,可以工作92個地球日。

研究團隊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副總指揮、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
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

研發進度

2016年8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徵集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上首次公布了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的外觀設計,並介紹了中國火星探測計畫的細節。
2018年3月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IC)十一院研究員周偉江透露,中國的火星探測器計畫於2020年發射,已完成氣動外形設計,以及氣動力、氣動熱設計工作。整個工程進展順利,技術攻關已經完成,已經在生產各個分系統。
2019年10月1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官方首次公開了中國火星探測器“真容”照片,計畫2020年發射,並計畫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2021年)之前降落在火星。

探測器發射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自2020年7月23日發射以來,各系統工作正常。
2021年2月10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環火軌道,開展科學探測工作,獲取了大量科學數據。
2021年5月15日凌晨至5月19日期間,根據目前飛行情況,天問一號探測器擬擇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科研團隊根據“祝融號”火星車發回遙測信號確認,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