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艦隊江陰自沉

中國海軍艦隊江陰自沉是1937年8月12日發生在江陰的海軍艦隊自沉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海軍艦隊江陰自沉
  • 發生時間:1937年8月12日
歷史背景,事件經過,

歷史背景

1840年,隨著外國侵略者用艦船大炮從海上“轟”開了中國的國門,清朝的統治者才漸漸意識到海防及海軍的重要性。光緒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耗費巨資打造了主力艦25艘、輔助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總計4000多人的龐大艦隊——北洋艦隊。艦隊實力名義上超過日本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按當時《美國海軍年鑑》排名),這樣貌似巨大的實力不說去攻伐,做近海防禦戰抵禦外寇入侵應該說是基本不會有太大問題,然而中日甲午海戰,由於清政府的無能軟弱,一味地避戰怯戰,致使這支中國近代史上被國人寄予厚望的中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民國初期,各路軍閥混戰,各自都在加強陸軍建設,海軍的投入對他們來說意義不大,所以海軍建設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1928年12月1日,國民政府設立海軍部,才開始逐步對各地散亂的海軍部隊進行統一建設與管理。隨著日軍一步步緊逼,國民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海軍的建設。到抗戰爆發時,中國海軍各類艦艇約66艘,主力艦為9艘“老舊破”的輕型巡洋艦(其中6艘購買於清政府時期),如“肇和”號巡洋艦就是1909年清政府購買於英國,排水量為2600噸,服役近30年之久。剩下的艦艇多為巡邏艇、布雷艇等微小型艦船,所有艦船總排水量也僅為6萬多噸(日軍有的大型戰艦單艘排水量就有7萬噸)。經費的捉襟見肘也很難使海軍有大的發展。據記載國民政府給海軍的撥款為每月200多萬元(實際到賬根本達不到),全年下來還不及撥給陸軍的2%。
反觀日本,據日本防衛廳《日本海軍在中國作戰》中記載,截止到1937年6月底,日本海軍已經服役的艦船就達285艘,其中戰列艦9艘、練習戰列艦1艘、航空母艦4艘(艦載機182架)、水上飛機母艦2艘、重巡洋艦12艘、輕巡洋艦21艘、驅逐艦102艘、潛水艇59艘、潛水母艦5艘、海防艦7艘、炮艦10艘、水雷艦8艘及其他輔助艦船,總排水量近120萬噸,而且還有正在建造中的艦船37艘,直接用於海軍建設的經費達7.88億日元,成為僅次英美的第三大海軍強國。
實力懸殊的對比猶如小河中的“鯉魚”對大海中的“虎鯨”,不是說不能一戰,只能說完全不具備對抗實力。

事件經過

江陰地處江尾海頭、長江咽喉,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東臨上海180公里,西臨南京180公里。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不斷加強江陰的守備力量。到抗戰爆發已建黃山、東山、西山等六大炮台為主的要塞區,大炮也更新為德制88毫米防空炮(二戰軍迷稱此炮為“反一切炮”)、德制150毫米加農炮等。
位於江陰岸邊的岸防炮為了堵住位於長江內河日軍戰艦,並防止日軍再度溯江而上,經過蔣介石在南京的最高國防會議決定,立即在江陰一帶執行“沉船封江”行動。
1937年8月11日,海軍部長陳紹寬率領部下來到江陰,陳紹寬黯然閉上雙眼,默默無語。他們將和那些朝夕相處的軍艦做最後的告別。8月12日,首批准備自沉的“通濟”、“大同”、“自強”、“德勝”等8艘軍艦和20艘民用艦船早已在江面準備待命。只聽海軍部長陳紹寬一聲令下,各艦船打開水底門,緩緩下沉。由於水流湍急,首批下沉艦船多半被水流沖離理想位置,導致封鎖線出現許多缺口。海軍部於是又徵用“公平”、“萬宰”、“泳吉”等3艘民輪沉入江中構築封鎖線。同時,海軍部又從江蘇、浙江等省緊急徵用民用船隻185艘(其中上海商人虞洽卿就捐獻自己的商船3萬噸自沉於江陰,幾乎占他的三北航運集團噸位總數的三分之一,杜月笙亦捐出自己的部分商船),滿載石子沉入封鎖線的缺口中,各類軍艦及民船共6萬3千8百噸皆自沉於江陰壯烈自戕。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的《日本海軍在中國作戰》也記載著中國軍隊這次“沉船封江”行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軍在上海和南京的作戰,也減輕了日軍航母對淞滬戰場和南京的轟炸壓力。
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日本狂妄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為了加快突破淞滬戰場的中國軍隊防線,日軍派出海軍打算突破江陰,從兩面夾擊淞滬戰場的國軍。8月中旬中國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第二艦隊司令曾以鼎率兩艦隊主力“平海”、“寧海”、“應瑞”、“逸仙”、“楚有”、“建康”等艦,馳援江陰拱衛南京。22日日軍以陳紹寬的旗艦“平海”為目標,派出十餘架飛機進行轟炸,中國海軍奮力還擊擊落1架日機成功擊退日軍的這次攻擊。
9月20日,日軍艦隊司令長谷川清令第二、第五轟炸大隊於21日攻擊中國海軍,但由於天氣原因推遲。9月22日,日軍出動30多架飛機進攻中國海軍。由於中國軍隊的防空力量太弱,更沒有海軍航空兵的護航,最終中國海軍以“平海”“應瑞”兩艦都被炸彈命中受重創,“平海”艦長高憲申受重傷,高射炮指揮見習孟漢霖等壯烈殉國,僅擊傷日軍5架戰機的戰果勉強擊退了日軍的進攻。
9月23日,日軍派出70餘架飛機發動進攻,中國海軍的“平海”“寧海”兩艘軍艦成為主攻目標,中國海軍奮力抵抗,擊落5架日軍飛機,但敵我實力懸殊兩艘主力艦最終還是中彈沉沒。
9月25日,日軍再次出動十多架飛機對“逸仙”號巡洋艦進行轟炸,“逸仙”號在擊落兩架敵機後,身中6彈擱淺沉沒。至此中國海軍第一艦隊主力艦基本全軍覆沒。
到9月底中國海軍主力“平海”“寧海”“逸仙”“建康”“楚有”“青天”“湖鵬”“湖鶚”“江寧”等艦艇相繼中彈沉沒,傷亡數百人,海軍力量基本損失殆盡。海軍官兵奮勇作戰也擊落敵機共11架,擊傷幾十餘架。德國軍事顧問法爾肯豪森將軍稱江陰戰役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最慘烈的海空戰”。
江陰保衛戰阻遏了日軍沿長江西進的企圖,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畫,為長江下游軍政機關、工礦企業向四川大後方的安全轉移提供了寶貴時間,為國民政府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和爭取抗戰最後勝利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