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宗旨,協會成績,相關人物,陶思炎,郭沫若,相關活動,永豐農民畫,安塞農民畫,東豐農民畫,日照農民畫,舞陽農民畫,戶縣農民畫,六合農民畫,金山農民畫,龍門農民畫,秀洲農民畫,成立意義,組織機構,組織章程,理事成員,團體會員,
建設宗旨
其宗旨是蒐集、研究、保管中國民間文學和民間藝術,繼承和發揚其優秀傳統,增進對民間文藝的尊重和了解,進行與國際民間文藝和民俗學界的交流,推動新的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的發展和繁榮。協會自成立之日起,一直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以及各方面的關心和支持,協會在歷任主席郭沫若、周揚、鐘敬文、馮元蔚、馮驥才的領導下,聚集了全國從事民間文藝工作的同仁;在“二為”方針的指導下,進行了大量的蒐集、整理、編輯、出版工作,為繼承我國各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作出了很大貢獻。
尤其是1979年協會恢復活動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中國民協以及我國民間文藝事業得到飛速發展。到目前為止,全國除台灣省外,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成立了民間文藝家協會,有全國會員近5千人;協會工作領域也有了很大擴展,大批民間藝術表演家和民間手工藝家加入協會,壯大了民間文藝家隊伍,使中國民協的工作更全面、更科學、更系統,更貼近和深入廣大人民民眾的實際生活,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協會成績
在最近的20多年來,中國民協在
蒐集、
整理、
研究、發展中國民間文學藝術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全面蒐集、整理中國各民族民間口承文學作品,使中國民間口承文學震驚世界。20世紀80年代初由中國民協會同文化部、國家民委共同發起,由本會直接組織實施的《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工程浩大,僅1985年至1987年就動員了上百萬人次普查,共蒐集民間故事187萬篇,歌謠302萬首,諺語748萬餘條,編印資料本3000餘種,總字數超過40億,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恢復了《民間文學》期刊和先後創辦的《民間文學論壇》、《民俗》兩個期刊起到了廣泛介紹和宣傳民間文藝事業的作用,也促使了一大批民間文藝報刊的出現,成立於1980年的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民間文藝作品和民間文藝理論方面的書籍,曾經為繁榮民間文藝事業做出貢獻。
——為創建有中國特色的民間文藝學作出了貢獻。民間文藝學研究崛起於學術界,一度成為顯學;各大學開設了民間文學課程,碩士、博士點增多,民間文藝學人才輩出,著作如山,在國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從事民間文藝學教學、研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中都有本會會員。中國民協成立了中國神話學會、中國歌謠學會、中國諺語學會、中國故事學會、中國新故事學會、中國民間藝術學會、中國剪紙學會等學術團體,這些團體的學術水準和凝聚力,使本會培養和聯絡大批的專業人士。中國民協還多次召開全國性分專題的學術研討會,如吳歌學術研討、神話理論研討、機智人物故事研討、寓言研討、梁祝故事研討、孟姜女研討等,還多次召開年度學術會。1983年和1989年,分別由周揚主席和鐘敬文主席主持,進行了兩次全國民間文學作品評獎。中國民協還於2001年評出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中國民協還與國際上多個民間文化與民間藝術學術組織開展了學術交流。1986年4月中國民協和芬蘭文學協會、北歐民俗研究所、土爾庫大學文學系合作進行了“中芬民間文學蒐集、保管問題學術研討會和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民間文學考察”。1996年中國民協在北京承辦了國際民間敘事文學研究會第12次大會。外國專家與中國學者互訪增多。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者共同開展過多次學術研討。
——開展多樣的民間文藝活動,弘揚中華優秀民間文化藝術。1979年主持召開全國民間歌手座談會,影響深遠。在本會組織的多次普查中,發現了大批的民間故事家和歌手,以及故事村和民歌村。協會兩次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調查中國民間故事和民歌,命名了中國十大民間故事家。在民間藝術方面,本會從自己的工作性質出發,側重於民間手工藝品的繼承、研究和普及工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命名中國民間工藝大師;側重於民間習俗活動中藝術表演方面的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如將民間年節時花會上的民眾文娛活動,變為符合時代特色的新型的,有組織的民間文藝形式,以豐富當代民眾文化活動。1986年9月和1987年10月,由本會和有關單位共同主辦,在延安和武漢舉行了“黃河歌會”、“長江歌會”,到會的學者和藝術家均有數百人。1989年以來,連續舉辦了五屆“中國民間藝術節”。舉辦了兩屆國際民間工藝博覽會。主辦了多次“山花獎”民間藝術表演獎評比。舉辦了中華舞龍大賽,並在天安門廣場為迎澳門回歸慶祝活動表演。以上活動均在社會上產生很好的影響。
相關人物
陶思炎
簡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政協常委、文史委副主任,致公黨江蘇省委副主委,省文聯副主席,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郭沫若
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開貞,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考古學家、思想家、革命活動家、古文字學家、詩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後從文。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
郭沫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1958年5月,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聯合部分著名科學家,提出由中國科學院創辦一所新型大學的建議。同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郭沫若兼任校長。此後,郭沫若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長達20年。中國科大於建校30周年之際,在東區校園樹立郭沫若銅像。
郭沫若筆名、化名很多,有“郭鼎堂”、“麥克昂”、“羊易之”、“楊伯勉”、“白圭”等,而用得最多的是“郭沫若”這個筆名。因為他家鄉四川樂山的兩條水,一條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條是若水,他少年時飲二水長大,所以他後來發表新詩時,就用了“沫若”這一筆名。
相關活動
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劉春香講話
2006年4月11日,無錫市博物館內外熱鬧非凡,伴隨著滿天紛飛的禮花,孩子們興奮的歡呼和市民民眾熱烈的掌聲,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熱情洋溢地宣布:“2006中國(無錫)吳文化節《吳地風韻》大型展覽開幕!”,作為吳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吳地風韻》大型展覽拉開了帷幕。
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劉春香、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蘇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楊承志、省文化廳副廳長王惠芬、省工藝美術總公司總經理、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馬達、省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蔡昆及市領導楊衛澤、周解清、王立人、楊惠菊、麻建國、朱倫昌為開幕式剪彩並認真觀看了展覽。開幕式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立人主持。
市委副書記周解清在開幕式致詞中說,《吳地風韻》大型展覽包涵兩個項目,其中歷代文物精品展形象生動的凸現了無錫文明的演化歷史,匯集了包括國寶級在內的文物精粹,民間工藝美術展繽紛燦爛地展現了以舉世聞名的惠山泥人和宜興紫砂為代表的50多個品類的工藝美術精品。從中折射無錫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理想和追求、民風和民俗。兩個展區規模大、規格高,互相輝映,代表了無錫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特色,塑造著和樹立起無錫的形象,再一次證明了無錫不僅能夠創造財富奇蹟,還將鑄造新的文化輝煌。
大型展覽共展出各類文物和工藝精品700餘件。其中,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出土文物———仿中原青銅樂器的成套“青瓷樂器編鐘”、玉器“玉飛鳳”,江陰高城墩出土的良渚玉器精品“玉琮”,以及明代紫砂制壺大師時大彬的“三足如意壺”等藏品,均是首次在市區向大眾展示。以惠山泥人和宜興紫砂精品為主體的民間工藝美術展,集中反映近年來我市開展特色文化和民間工藝普查的綜合成果,是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次集中展示。而民間工藝綜合展區內,無錫民間藍印花布、民間紙馬、竹雕微雕、發繡微書等民間工藝大師巧奪天工的藝術創作,則為展覽畫上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吳地風韻》大型展覽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評,近千名各界民眾和中小學生參觀了首日的展出。
永豐農民畫
《永豐農民畫》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
永豐農民畫植根於悠久的民族、民間藝術傳統的沃土,傾注著勞動人民的情感並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濃厚的生活氣息,神奇瑰麗的色彩純真質樸的藝術境界,煥發出現代中國民間藝術的獨特光彩。永豐農民畫經歷了誕生、成長和發展三個時期。永豐農民曆來擅長手藝,這裡的木匠、篾匠、漆匠和織女素以精雕細刻、圖案美麗而享譽四方。也許是傳統文化和優美環境薰陶的緣故吧,永豐農民酷愛作畫,耕作之餘、閒暇之時,往往是放下鋤頭鐮刀便拿起畫筆塗抹,聊以自慰。永豐農民悄然作畫的現象引起了縣文化館的關注為澆開永豐農民畫這朵現代民間藝術奇葩。
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永豐農民畫的創作一直沒有間斷過。而且其主動走出去,宣傳自己,展現自己,也從沒有間斷過,並取得了豐碩成果:1988年,永豐縣農民畫作者參加吉安首屆農民繪畫大賽,包攬了一、二、三等獎全部名額;1992年至1995年先後有200餘幅作品在海口和廈門展出;2010年4月,80幅農民畫亮相上海世博會,並應邀在上海中國農民畫村設立長期對外銷售視窗;在2012年10月“喜迎十八大”江西省首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精品展上,永豐縣68幅農民畫作品全部獲獎……
30餘年來,永豐縣有近3000幅農民畫作品在各地展出並獲獎,200餘幅作品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1000餘幅作品被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和個人收藏。
非遺傳承
為了延續和發展農民畫,在民間藝術家和青少年學子之間搭建起展示、互動、發展的平台,該縣文化館聘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民間藝術家
解振輝每周三下午在潭城中學授課。授課內容以基本功練習和即興創作為主。該縣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學習、參與農民畫創作,既豐富校園素質教育內容,又有利於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安塞農民畫
安塞現代民間繪畫是20世紀70年代末在剪紙、刺繡、布玩具、炕圍畫等眾多民間藝術形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民間藝術形式。它是中國傳統文化思維方式、造型、技巧、色彩以及現代繪畫意識摻揉變化的藝術形態。安塞農民畫注重表現意境的神態。不單一強調構圖、透視、光度、人物比例等,首先反映的是自己的感情,把現實美與理想美巧妙地結合起來,構想奇特,誇張大膽,意境歡快,神態生動。繪畫顏色非常強烈、明快、和諧、鮮活,基調和情緒健康樸實,昂揚向上,內容充實,意境崇高。構圖上以情為主、以意為主、以神為美,抽象、誇張、簡練、浪漫,作品多剛柔虛實、蒼勁厚潤、粗獷細膩,變化豐富,古樸沉穩而不浮誇,清新濃艷而不失典雅。外國專家讚嘆中國農民畫在表現手法上比畢卡索還畢卡索。
1981年,安塞農民畫54幅在中國美術館展出。1982年,安塞農民畫7幅在法國獨立沙龍展覽。1985年,10幅作品赴法展出。《人民畫報》《人民日報》都曾專版介紹安塞農民畫。1988年全國農民書畫大獎賽上,薛玉琴《牛頭》獲一等獎,高金愛《伏虎》獲二等獎,白鳳蘭《毛野人》、曹佃祥《十二生肖》、張芝蘭《毛猴抽菸》獲三等獎。1992年,李福愛的《春播》、常振芳的《牛群》獲全國民族文化博覽會一等獎,馬國玉的《鄉情》、張鳳蘭的《養蠶》獲二等獎。1993年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展上,張鳳蘭的《架牛》、薛玉琴的《牛頭》、李秀芳的《端午節》等作品獲獎。高金愛被陝西省文化廳授予“農民藝術家’’稱號,當選為陝西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21歲的安塞姑娘馬國玉被吸收為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並被定為年齡最小的民間藝術家載入紀錄。
東豐農民畫
吉林東豐縣與上海金山區、陝西戶縣並稱為我國三大農民畫之鄉。東豐一帶的農民喜好畫畫,冬天地里幹不了活,閒得慌便找來五顏六色的紙,畫些花草或是小動物。最初是幾個人悄悄地畫,後來大家見有趣便跟著學。如今,東豐農民畫日臻成熟,先後湧現出了1200多位業餘作者。
東豐農民畫飽蘸著濃郁的北國風情,色彩鮮艷奪目,裝飾性極強。它不似學院派的作品那樣講究技法,而重在表現生活的真實。像《責任田》、《村頭舞會》、《東北大秧歌》、《馴獸》等作品,光看標題你就可以想到其中所表現的內容。作者們往往用質樸的筆觸,將這些生活的場景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正如美學家王朝聞所言:“這些農民畫雖土氣十足卻有相當的藝術魅力。”
早年,東豐農民畫純屬消遣之作,後來名聲越來越大,1996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畫展。從那時起,農民們嘗試著把作品打入市場。如今,東豐縣有30多位農民畫專職繪製者,每年有2萬餘件作品外銷至美國、日本、韓國等地,效益好一些的每戶僅此一項年收入2萬到3萬元。這一隊伍還在不斷壯大,繪畫業成了東豐縣別具一格的新興產業。
日照農民畫
日照農民畫興起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與上海金山、陝西戶縣,並稱為中國“三大農民畫鄉”。1988年,日
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2006年4月10日,日照農民畫申報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山東省農民畫申報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惟一代表。
近半個世紀以來,日照農民畫創作作品數千件,其中100多件在全國展覽中獲獎,80餘件被國家收藏,另有300餘件被文化部作為對外交流項目帶到國外展出。作品洋溢著濃郁的鄉俗鄉韻,給人以強烈的美學享受。春耕秋收、打井修渠、養雞養鴨、採桑捕魚、休閒娛樂等生活與勞作場面,在農民的畫筆下顯得活龍活現,手法大膽,色彩感強烈,情感真摯。
舞陽農民畫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和契刻符號距今已有8000年歷史;作為全國文化先進縣,舞陽文化底蘊深厚,藝術繁榮,孕育了一大批享有盛譽的農民畫作家。這裡的農民畫以獨特的風格蜚聲海內外,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舞陽農民畫在經歷了10年左右的低潮後,當地一些畫界的領軍人物開始重新思考農民畫的出路。5月15日,舞陽農民畫院院長連瑞卿牽頭,召集當地數十名農民畫作者,組成創作骨幹培訓班每月定期進行培訓。同時,受邀前來的還有舞陽農民畫的創始人張耀先、王文浩等老前輩,為後來者講述並描繪了該畫種的起源、發展歷程及今後發展方向和藍圖。從中,我們或許會更加清晰地認識舞陽農民畫這一極富地域特色的藝術奇葩。
舞陽農民畫產生於1958年狂熱的“大躍進”時代。為配合當時的生產運動,全國上下興起壁畫熱潮,“人人做詩人,個個當畫家”的口號風靡一時。當時的農民一手拿鋤頭,一手執畫筆,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用最簡單的圖案表現出來。這就使得當時的繪畫作品普遍存在著烏托邦式的狂想和政治功利主義的痕跡,同時又帶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表達人類改造自然的勇氣和力量。在創作形式上,多用漫畫式的誇張表現手法。由於這是一個全國性的運動,許多美術工作者樂此不疲,“詩畫滿牆”是最好的證明。
進入上個世紀60年代,一些特別優秀的美術工作者脫穎而出,他們把以牆壁為載體的壁畫,轉變成以紙張為依託的藝術形式,農民畫這一新的藝術形態開始萌芽、生長。繪畫題材也由“大豐收”向表現農村現實生活過渡,如摘棉花、打井等。由於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農民,“農民畫”的叫法也就由此而來,寓意為“農民畫的畫兒”——畫風淳樸,帶有泥土的芬芳。
戶縣農民畫
中國西安,舉世聞名的古都,她以數千年的歷史文明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碑林、還有巍峨的古城牆,無一不在告訴人們一個個神奇而古老的傳說。
在西安西南三十八公里處,有一個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的縣城---戶縣,她以其絢麗多彩的農民畫藝術為西安這座古老的都市又抹上了濃重的一筆。
戶縣,一個人口只有五十萬的西安市郊縣,現在人們習慣稱她為畫鄉,不僅僅是因為戶縣地方風景美麗如畫,更是因為戶縣這個地方幾乎人人都愛畫畫,而且大部分畫畫的都是農民,他們不僅僅畫,而且畫出了名堂,農民畫走出了西安,走出了陝西,走出了國門,走向了國際。
在戶縣,一提起農民畫,人們就會想起李鳳蘭、劉志德、雒志儉、還有樊志華、劉知貴和王景龍等。在他們的帶領下,戶縣湧現出了二千多名較專業的農民畫作家,他們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拿著畫筆,勾勒出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他們畫土地、畫莊稼,畫他們的豬狗牛羊,還有他們的農家小院,他們的生活!
農民,在一些人眼裡好像就是落後和愚昧的代名詞。一說到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黑黑的臉龐、長滿老繭的雙手、不修邊幅的衣著,很難將他們和繪畫藝術聯繫起來,但是如果誰還那樣想像農民畫,還那樣想像戶縣農
民畫作家,那么您就錯了!只有您親眼看過以後,您才能真正感受到戶縣農民畫的迷人魅力,真正領略到戶縣農民畫作家的風采!
戶縣農民畫孕育於傳統的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誕生於50年代,從70年代開始,不斷的提高、創新、升華、成熟,逐步走出戶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全國影響力最大的農民畫鄉之一,被視為中國農村文化建設的典型。 1988年,戶縣正式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六合農民畫
地處江淮流域,因區劃調整2000年3月由原冶山鎮、四合鄉、東王鄉合併而成,歷史上農民習慣受到吳楚文化影響,民間盛行刻木剪紙、灶頭畫、中堂畫、刺繡等。
1976年,原四合鄉成立了一個民間美術愛好者小組,進行比較系統的創作輔導。之後民間美術隊伍不斷擴大。1985年5月5日,鄉文化站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美術創作培訓班,參加人數86人,創作作品80多幅。在此基礎上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農民畫協會,聘請原江蘇省書畫協會秘書長田原先生人任名譽會長,市美協主席黃丕謨先生任顧問,並正常開展培訓和創作活動。當年九月在六合縣城舉辦了第一次畫展。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華君武參觀了畫展,中顧委員委員江渭清親臨畫展並題詞祝賀。1986年2月,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了四合農民畫展。1988年1月、1989年9月 和1989年10月,分別應邀赴美國聖路易斯、北京懷柔縣“國際衛生組織亞太地區農村衛生工作研討會”和日本名古屋展出。1993年2月16日王林山先生個人農民畫展在江蘇美術館成功展出。
國內外多家報刊、電台、電視台、美術出版單位等,分別從不同角度刊登、介紹四合農民畫。江蘇電視台、南京電視台曾數度為四合農民畫精心製作專題片。日本的《國際交流》雜誌選用農民畫作為封面,並出版了兩千冊《中國南京農民畫》專集。
到目前為止,四合農民畫已創作作品1000餘幅,論文多篇。在國內外參加不同規模的展覽30多次。在國內外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100多件次。獲得市級以上獎勵近40個,有15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單位收藏。此外,先後接待國內外來訪、參觀者500餘次1萬多人。
1988年2月,六合縣因四合農民畫而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2008年12月,冶山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四合農民畫,在風格上既有江南水鄉的秀麗委婉,又有淮北平原的粗獷豪放和質樸;在題材上,有的取材於古老的民間習俗、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有的取材於富有時代氣息的農村生活和對未來的憧憬;在手法上,以農民獨創的繪畫語言,講情不講理,構圖不受空間和時間的束縛,色彩不受自然真實的局限,形體不受常規比例的制約,大膽地運用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形成了虛中見實、土中見雅、拙中見美、民族風格鮮明、鄉土氣息濃郁的風格。骨幹作者有王林山、繆華俊、張國良、王金鳳、丁廣華、胡斌等。
金山農民畫
金山農民畫是在江南民間藝術土壤中滋生出來的一棵新苗。她以江南鄉土藝術為契機,合著生活的脈搏,
集眾人之智慧,發人本之創造,在輔導老師的開掘、專家的幫助、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於七十年代末創立了我國現代民間繪畫的新風格,受到中外專家們的肯定和廣大觀眾的厚愛。
金山農民畫源自古老的江南民間藝術,以江南水鄉風土人情為主要題材,融合刺繡、剪紙、藍印花布、灶頭壁畫、雕塑、漆繪等民間藝術表現手法,運用大膽的藝術誇張和強烈的色彩反差,以拙勝巧。
不少專業人士認為,金山農民畫看似土氣,其實包含著很多“前衛的東西”。金山區文廣局的劉傑介紹說:“金山農民畫不受透視原理約束,畫魚塘,按傳統西洋畫技法,只能畫出透視之下的邊沿。但農民畫卻把底也翻上來,這一翻就無形中暗合了西方現代畫家的創新之處,所以能夠引起國外人士的興趣。”
楓涇是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早在1963 年,楓圍公社勝利大隊(今楓涇鎮中洪村)陳富林等一批農民受民族、民間傳統造型藝術的啟發,將民間印染、刺繡、木雕、灶壁畫等古老藝術巧妙地運用到繪畫中,生動展現了江南農村的生活習俗和勞動場景。這可能是最早的農民畫。1980 年4月,由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上海金山農民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轟動京城。從此,金山農民畫走出國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國內外記者紛紛來金山採訪,僅中洪村就湧現出了陳富林、曹秀文等一大批優秀農民畫家。
龍門農民畫
龍門農民畫創作活動有近30年的歷史,曾在廣州、西安、北京、上海、長春等國內大都市展出,也曾到美國、日本、瑞典、挪威等國家和香港地區舉辦展覽,100多張作品在國內外刊物發表,48張獲省以上美術獎,外賓購龍門農民畫4500多張,龍門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龍門農民畫從1972年開始創作活動。七十年代農民畫作者滿懷豪情繪畫家鄉發展變化的牆報畫、生活
畫、勞動畫;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人們的喜悅心情的反映,以鄉土風情、傳統民間習俗為主題的作品《瑞獅賀歲》、《賽龍舟》等;再到九十年代以後,龍門農民畫家基於對“南蠻文化”的思考,創作的《舞火狗》、《五穀之神》等作品,龍門農民畫的獨特風格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演變、創新、發展。
1988年龍門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1998年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農民畫藝術)之鄉”。
秀洲農民畫
一群沒有經過專業學習的農民,憑藉他們的業餘愛好、生活感受和對繪畫藝術的追求,創作出一幅幅反映現代農村生活、富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水粉畫。有人叫它“農民畫”,有人稱其為“現代民間繪畫”,也有人管它叫“鄉土風俗畫”。這些畫幾度跨出國門,成為對外交流的使者,驚艷世界;它幾度被國家美術館收藏,成為中國優秀美術作品的一員。這就是被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農民創作的“農民畫”。
秀洲農民畫充分抒發了作者對江南水鄉農民勞動的讚美,對火熱生活的謳歌,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展現了當代農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26年來,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共創作農民畫作品3000多幅,入選全國各種展覽800多幅,獲獎200多幅次,被中國美術館、中央美院、浙江省群藝館等單位和國際友人收藏140多幅,並先後出版了《秀洲農民畫》、《田園藝術》、《秀洲兒童畫冊》、《洛東兒童畫》、《水鄉童謠》等作品集。同時,在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等13個國家舉辦展覽,有3000多幅作品在海外展出,得到了國際友人的廣泛讚譽,成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新景觀。
成立意義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以來,有效組織實施了對各民族民間文學,尤其是民族史詩《格薩爾》、《瑪納斯》、《亞魯王》等的發掘整理,開展多次大規模全國性的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民俗文化採風活動和保護工作,編輯出版《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諺語集成》、《中國歌謠集成》和《中國木版年畫集成》。目前正在進行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是對既往工作的豐富、深化與發展,承擔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中國唐卡文化檔案》;重點民間文化搶救專項“中國口頭文學遺產數位化工程”;“中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項目;“中國民間剪紙集成”以及“我們的節日”傳統節日系列活動等。先後舉辦的十一屆山花獎評獎和十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推出了一大批各藝術門類的民間文化優秀人才和優秀作品。
組織機構
協會機關設有國內聯絡部、國際聯絡部、研究資料部、人事處、辦公室、權益部;內設機構有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局級)、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所、民間文藝之鄉管理辦公室、專業委員會管理辦公室、民間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辦《民間文學》、《繽紛》、《民間文化論壇》和《中國藝術報·中國民間文藝專刊》。目前擁有團體會員32個、個人會員近萬人,命名各類民間文藝之鄉、民間文化研究中心、保護基地、傳承基地、民間文化藝術類博物館已達400餘個,並設有若干門類的專業委員會。
組織章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全國各民族民間文藝家、民間文藝工作者組成的專業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民間文藝界的橋樑和紐帶,是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
第二條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團體會員。
第三條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團結和組織民間文藝家、民間文藝工作者,為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民間文藝事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第四條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按照本會章程開展各項工作。
第二章 任 務
第五條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對會員有聯絡、協調、服務及業務指導的職能,發揮組織、引導、服務、維權的作用。
第六條 本會按照德藝雙馨的要求,努力提高民間文藝家和民間文藝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和業務水平,不斷加強行業服務、行業管理、行業自律。
第七條 本會規劃、組織和指導民間文藝活動,加大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的力度,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民間藝術的保護工作,扶持民間文化傳承與發展,加強民間文藝蒐集、整理、研究和傳播。
第八條 本會積極培養優秀民間文藝人才,重視、支持民眾性民間文化活動,並以命名優秀民間文藝家、民間文藝工作者,建立民間文藝之鄉與民間文化傳承基地、民間文化保護基地,舉辦各種博覽會、藝術節等多種形式,促進民間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
第九條 本會認真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評獎活動,並根據黨和國家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組織各種形式的民間文藝比賽活動,對重要的民間文藝成果及在工作中有突出成績的民間文藝團體、民間文藝家、民間文藝工作者予以獎勵和表彰。
第十條 本會積極促進並加強與港、澳、台及海外僑胞中的民間文藝團體、民間文藝家、民間文藝學家的聯繫、合作與交流,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貢獻力量。
第十一條 本會致力於促進國際民間文化交流,增進同國際和各國民間文化藝術組織、機構、民間文藝家的友好往來,為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而努力。
第三章 會 員
第十二條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實行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間文藝家協會為本會團體會員。全國性產業系統文聯所屬民間文藝家協會經申請並由主席團審議批准,可成為本會團體會員。待條件成熟,可適時成立中央、國家機關係統民間文藝家協會,並將其發展為本會團體會員。
第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在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民間文化領域取得顯著成績者,贊成本會章程、本人申請、並由兩名本會會員介紹,經所在團體會員單位推薦,報駐會領導機構批准並履行手續後,可成為本會個人會員。
第十四條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民間文藝家和民間文藝工作者,贊成本會章程,由本人提出申請,經有關方面推薦,並履行相關手續後,報駐會領導機構批准,可成為本會會員。
入會條件細則依據本章程另行制訂,經主席團批准後,由駐會領導機構實施。
第十五條 中央、國家直屬機關係統申請者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因工作變動等特殊原因申請加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者,可由本人直接向本會提出申請、經兩名本會會員介紹,報駐會領導機構批准後成為本會會員。
第十六條 根據民間文藝發展的實際情況、經有關專業委員會籌委會提出申請、報駐會領導機構批准,可成立各類民間文化藝術專業委員會。各專業委員會應遵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章程和申報專業委員會的有關規定,按照有關條例和要求,配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開展各項工作,並積極推薦優秀人才入會。
第十七條 經駐會領導機構批准,可授予對我國民間文化事業有特殊貢獻的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中的知名民間文藝家、名譽理事或名譽會員。名譽理事、名譽會員免繳會費,在本會無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第十八條 本會會員有遵守本會章程的責任與義務;有參加本會活動、對本會工作提出批評、建議的權利;有執行本會決議、按期交納會費、為本會推薦會員的義務;有退會的自由;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優先參加本會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學術活動、評獎活動和對外交流活動、優先獲得本會相關信息的權利。
第十九條 本會會員如違反本會章程、有損本會聲譽或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經駐會領導機構討論決定,可視情節輕重,給予通報批評、暫停會籍、取消會員資格等處分。
第四章 組 織
第二十條 本會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本會最高權力機構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全國代表大會。其職責是:
1、決定本會的工作方針和任務;
2、審議工作報告;
3、制定和修改《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章程》;
4、選舉產生領導機構;
5、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理事會執行代表大會決議。理事會閉會期間,由主席團執行代表大會和理事會的決議。
駐會副主席主持協會日常工作。
第二十一條 全國代表大會個人代表由各團體會員和相關單位推舉產生,並可根據情況需要,由大會籌備機構確定部分特邀代表。各團體會員主持日常工作的一名負責人為全國代表大會團體會員代表,並作為代表該團體會員的理事候選人。代表團體會員的理事,工作變動後由團體會員另行推舉更替人選,並報本會主席團備案。
第二十二條 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理事會。理事會選舉產生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組成主席團。主席團任命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若干人。
第二十三條 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必要時可提前或延期召開。理事會會議不定期舉行,由主席團召集。主席團會議根據需要隨時召開,由主席或主席委託駐會副主席召集。
第二十四條 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及理事會成員有對本會建設、發展和社會公益事業多做奉獻的義務。
第二十五條 本會設名譽主席、顧問若干名,並由主席團推舉或聘請。擔任榮譽職務者不兼任理事。
第二十六條 對於違犯國家法律、法規及本會章程或不稱職的領導機構成員,經過民主程式予以調整、罷免或撤換。
第五章 經費及其他
第十七條 本會經費來源為國家撥款、會員會費、社會贊助及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八條 本會經費、資產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二十九條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的英文名稱是Chinese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Association,簡稱中國民協(CFLAA)。其會址設在北京。
第三十條 本章程由本會全國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其修改權屬本會全國代表大會。章程條文的解釋權屬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
二0一一年四
理事成員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
於志海 才旦多吉(藏族) 萬建中 馬自祥(東鄉族) 馬雄福(回族)
王明凱 王治喜 王映雪 王勇超 王鐵峰
王益章 王錦強 韋蘇文(壯族) 鄧毅 玉素甫·依莎克(維吾爾族)
龍耀宏(侗族) 葉少波 葉舒憲 們發延 包世軒
包星光(蒙古族) 馮海明 馮驥才 過竹(苗族) 達爾基(藏族)
畢銘鑫 呂軍 呂品田 朱芹勤(女) 朱彥華
朱智忠(蒙古族) 喬曉光 任芙康 向雲駒(土家族) 向柏松(土家族)
劉寧 劉華 劉軍(蒙古族) 劉建 劉慧
劉紹振 劉曉春 江帆 安德明 那順(蒙古族)
蘇鵬程 杜芳 李松 李亞沙 李麗娜(瑤族)
李岳林 李劍斌 李黎虹 楊永聖(藏族) 楊利先(白族)
楊榮國 楊海濤 吳元新 吳尚之 吳幫國
吳海燕 別克蘇勒坦·卡賽(哈薩克族) 何麗榮 何承偉 余學軍(苗族)
鄒洪利 汪梅田 沙馬拉毅(彝族) 忻雅華 張丹
張徐 張甦 張勁松 張宗顯 陳江風
陳國歡 陳勤建 武斌 武宇林 武翠英
苑利 杭間 羅楊 和雲峰(納西族) 周寶忠
周靜書 周燕屏 孟燕 趙普 趙宗福
趙維勇 哈亦琦(回族) 段建珺 俞鳳斌 姚建萍
耿相新 索南多傑(藏族) 賈杲 夏秋 徐圭遜
高丙中 高有鵬 郭靜 郭崇林 唐珂
蕭放 曹永森 曹保明 鹿玲 閻夫立
蔣水榮 朝戈金(蒙古族) 覃悅坤 程建軍 傅功振
傅勝華 普布多吉(藏族) 曾應楓 鄢維新 靳佩榮
藍芝同(瑤族) 路侃 漆林生 潘魯生 薛潔
穆仲夏
團體會員
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天津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藝家協會 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上海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安徽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江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間文藝家協會
海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貴州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雲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西藏自治區民間文藝家協會
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青海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民間文藝家協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間文藝家協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間文藝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