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華北林業實驗中心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華北林業實驗中心積極踐行“支撐生態建設,引導產業發展,服務社會民生”的林業科技發展思路,圍繞華北石質山區植被恢復、資源保護與利用、生態公益林經營、城郊森林服務功能等開展科學研究,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在森林資源保護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區域示範帶動作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華林中心已經成為拱衛首都生態安全綠色屏障的重要節點,門頭溝區重要的風景名勝區和北京市民主要的近郊森林休閒遊憩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華北林業實驗中心
  • 主管部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所獲榮譽,

研究方向

圍繞華北暖溫帶生態公益林質量精準提升、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城郊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監測與評價、林下經濟、林業新技術開發利用等開展科學研究,進行科研試驗、成果組裝、示範推廣。

發展歷史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華北林業實驗中心(以下簡稱“華林中心”),前身為北京市門頭溝區九龍山林場,是根據我國林業發展布局和林業科研區域性特點,在我國溫帶地區建立的永久性、穩定性、可靠性的國家級林業科研實驗基地。

科研條件

1 地理位置
中心地處門頭溝主城區周邊,東臨永定河、與西山林場和八大處公園隔河相望,南與門頭溝區潭柘寺鎮和永定鎮僅有山樑之隔,西北接王平辦事處和妙峰山鎮,中部為龍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5º59'~116º06',北緯39º54'~39º57'。九龍山區南北寬約6km,東西長約10km。所轄地域九龍山屬太行山北端余脈,為石質山地,海拔100~990m。
2 氣候特徵
九龍山區地處我國溫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屬於中緯度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型,夏季炎熱,春季乾旱多風,冬季寒冷乾燥,容易發生森林火災。年平均氣溫為11.7℃,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3℃,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8℃。歷年平均降水量650.4mm,降水年際變化較大,年最大降水量為959.4mm ,最小降水量只有285.3 mm。降水多集中在7、8兩個月,約占全年降水總量的64%左右,降水最少在1、11、12三個月,約占全年降水總量的1.4%左右。
3 森林資源
中心現有國有林地總面積2.7萬畝,其中國家級生態公益林面積2.3萬畝、占國有林地面積的85.2%,森林覆蓋率96.4%。按林齡劃分,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面積分別占有林地面積的21.1%、26.1%、19.7%、31.3%、1.8%。九龍山區在植被區劃上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森林植被茂密,生物多樣性和植被類型豐富多樣,現有植被分為3個植被型、12個群系、19個群叢,共有維管束植物720種,隸屬於99科333屬,是天然的森林植物種質資源保存庫。主要優勢喬木樹種為:油松、側柏、落葉松、刺槐、栓皮櫟、蒙古櫟、山楊等。
4 平台建設
已建成森林培育實驗室、森林生態實驗室、森林藥食用菌類和植物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北方珍貴林木實驗室、生物技術實驗室、通用技術實驗室和用材林、灌木經濟林實驗室等功能實驗室8個,面積378平方米,配備有原子吸收、氣質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超低溫冰櫃、超低溫離心機、連續流動分析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凱式定氮儀、總有機碳分析儀等科研儀器500餘台。中心在示範林內建設全自動氣象觀測設備20餘套、固定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站2個和流動站1個、徑流場20個、徑流堰1個、森林水文觀測站1個、森林防火綜合監控、巡護、指揮平台1個。建有自動控制、半自動控制溫室6個,面積3600平方米,育苗基地2個,總面積150餘畝。2018年以來,中心先後申請建立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北京城市(門頭溝)生態系統定位監測研究站、北京門頭溝中山灌草生態系統定位監測研究站及暖溫帶林業九龍山國家長期科研基地。

科研成就

近十年來,中心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星火計畫等科研項目80餘個、經費5000餘萬元;以第一作者發表科技論文116篇,編著3部,起草行業標準3個,授權發明專利5個、實用新型專利6個,軟體著作權1個。

人才培養

中心現有職工155人,其中在職職工7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15人,博士26人、碩士17人,建成森林生態、森林培育、北方珍貴林木、用材林灌木經濟林、森林藥食用菌類和植物、困難立地植被恢復6個專業研究室。中心人才培養功能日趨完善,已完成培養生態學、森林培育學研究生20人、在讀4人。

所獲榮譽

2021年2月5日,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為2021年~2024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