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飾》是一本2023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華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服飾
- 作者:華梅
- 出版社: 五洲傳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3月1日
- 頁數:153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8550107
《中國服飾》是一本2023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華梅。
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上溯至原始社會。《鑒略·三皇紀》:“襲葉為衣裳 ”,《物原·衣原第十一》:“有巢始衣皮”,記載有巢氏最早教民用樹葉、毛皮做成衣服。中國服飾可以看作由此發端。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又稱衣冠、衣裳、漢裝。漢服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了中國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
中國古代的殷商時期開始有了文字,那時的文字絕大多數是象形字,甚至是圖畫。從甲骨文中我們可以見到衣、履、黃裳、帶、袂等反映服飾著裝的字樣。從出土的人物形象中,看到的玉佩、玉環、耳墜、項飾、笄、梳,以及絲綢、麻布和銅飾,...
從漢族服飾看,中國漢服有以先秦兩漢為代表的周制服飾,以唐為代表的唐制服飾 ,以及以明為代表的明制服飾等之別。它們各具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代,不同環境下,漢族人民對生活,對美的種種追求嚮往。傳統服裝有兩種基本形制,即...
中國漢族服飾文化的歷史源流,若從古典中尋找,總會將其歸結於三皇五帝。如戰國所撰《呂覽》記述,黃帝時“胡曹作衣”;或說:“伯余、黃帝製衣裳。”這個時代,從考古發掘的文化遺存對照,應該是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
婦女的服飾有年齡和婚否之別。未婚少女平時多著各色大包或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外系圍腰,頭戴黑色包頭。梁河地區的少女也喜歡穿筒裙。已婚婦女一般穿藍黑色對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綁腿,喜用黑布纏出類似尖頂帽狀的高包頭,包頭頂端還垂...
漢族傳統服飾 簡介 漢服又稱為漢裝、華服漢服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體現,承載了漢族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中國傳統古籍的觀點一般認為,華夏衣裳為距今約五千年的黃帝所制或黃帝時期所制。例如,漢代《世本》記載:黃帝的...
中國服飾文化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上衣下裳制,相傳起於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易·繫辭下》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這一傳說可以在甘肅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繪中,得到印證。這可以說...
圓領袍,唐宋時稱為“上領”、明朝則稱為“團領”、“盤領”或“圓領”,是中國古代傳統服飾常見款式之一,。圓領袍流行於隋唐,宋朝以後,圓領袍成為官員們的正式服裝之一,在後來的明朝也被大量運用,明朝的圓領袍、配上補,成為了...
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上溯至原始社會。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現代,都以鮮明特色為世界所矚目。原始社會 (公元前21世紀之前)關於衣服的發明,戰國時人撰寫的《呂氏春秋》、《世本...
對襟,因兩襟對開,紐扣在胸前正中,故稱。基於以上元素,又在此基礎上參考中山裝的特徵。服飾評價 唐裝是現代的中國服飾,它吸納了西方的剪裁理念與中國的文化元素,體現了中華文化開放包容的特點和新時代中國人向上的精神風貌。
唐裝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發展歷史 唐裝即唐制服飾,其種類多樣。一種是傳統的襦,...
在這個歷史悠久的衣冠大國,不僅有豐富的考古資料記錄其服飾發展的歷史,在古代神話、史書、詩詞、小說以及戲曲中,與服飾有關的記載也隨處可見。歷代服飾不僅朝代之間有明顯的差別,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也有顯著的變化。中國服飾,整體特點是...
是中華文明5000年歷史中,以華夏文明為基礎,通過不斷融合發展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中華民族文化和風貌性格,區別於其它國家民族的傳統服裝的裝飾體系;同時各朝各代“易服令”造就了中國服飾形制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中國是多民族大融合國家...
畲族服飾獲參非遺傳統手工藝創作展 由景寧縣非遺中心選送的非遺傳承人藍延蘭民族手工技藝(畲族服飾)獲參“中國夢想.美麗浙江”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主題創作展。“中國夢想美麗浙江”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主題創作精品大展...
這個時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並融入我國文化之中,從壁畫、石刻、雕刻、書、畫、絹繡、陶俑及服飾之中,充分體現出來那時的強盛。時至隋唐,中國服飾最明顯的特點是雙軌制。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唐代女裝...
再看,中國服飾雲肩的整體造型,打開來,從平面圖觀看,外圓內方,象徵天圓地方;立體地觀看,穿在人的身上,雲肩上刺繡的“一年景”四季花果,四周垂吊著綠色長穗,恰似大自然的森林一般,籠罩住人的主體,給人的感知,和天壇建築一...
中式服飾以漢服為代表,自炎黃時期至清朝以前,漢服作為歷史悠久的服飾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的國服、禮服和常用服裝,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
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 “漢服”一詞的文物記載最早見於《馬王堆三號墓遣冊》: 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 [3]最早的文獻記載,是東漢蔡邕的《獨斷》:“通天冠:天子...
圓領式樣在中國服飾歷史上很早便有出現,但一直到隋唐才開始盛行,成為官式常服。這種服裝延續了唐、五代 、宋、明,並對日本,高麗等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裹幞頭、穿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飾,以幞頭袍衫為尚。幞頭又稱袱頭,...
第一種以周錫保先生《中國古代服飾史》為代表,認為旗袍即是從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發展而來。但也有學者認為:“民國旗袍雖然具有類似於旗女之袍的形式,卻不再具有旗女之袍的涵義,如果完全認為民國旗袍是直接由旗女之袍發展而來,未免...
旗袍具有收腰的設計以貼合女性的身體曲線,袖口收緊,袖長很短甚至無袖,下擺變短並有展露腿部的側開衩,這種新式服裝大膽地體現了女性體態的曲線美,成為了中國女性的代表性的服飾,而高跟鞋和其他時尚飾品成為了旗袍的標配。女性穿著旗袍...
中山裝的推廣與流行,促成了中國傳統袍式服裝向西方短式服裝的轉型,改變了中國人“交領右衽,上衣下裳”的服飾習慣,也改變了中國人對服裝的審美習慣與實用標準。中山裝不僅作為一種政治服裝而流行全國,而且作為中西文化融合的服裝而深受...
據此,有人認為漢代根本不存在這種服飾,只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才重新興起。其實,漢代婦女並沒有摒棄這種服飾,在漢樂府詩中就有不少描寫。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
這種服色制度,到清代,在中國消失。隋統一全國,一方面推行漢族已經形成的服飾制度,另一方面也難以擺脫北族服飾形制的影響。隋煬帝制定了隋代官服制度,帝王將相各服其服。下令不準百姓服黃色衣裳,從此黃色也成為了皇帝專用的服色。唐代...
古代漢族服飾領子有兩種;一種是直領式,領子由頸後沿左右繞到胸前,平直地直垂下來;一種是交領,衣領直接與左右襟相連,並在胸前相交,左襟壓在右襟上,在右腋下打結。衣襟又稱為衽,以右衽為常,如左衽則是異族裝束,因此孔子說...
首先採用這種服裝的趙武靈王,是中國服飾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頒胡服令,為了對抗北方遊牧族群的入侵,推行胡服騎射。胡服與當時中原地區寬鬆的服裝有較大差異,特徵是褲子緊窄,腰束郭洛帶,用帶鉤,便於騎射活動。據...
與晚禮服搭配的服飾適宜選擇典雅華貴、誇張的造型,凸顯女性特點 小禮服 是在晚間或日間的雞尾酒會正式聚會、儀式、典禮上穿著的禮儀用服裝。裙長在膝蓋上下5cm,適宜年輕女性穿著。與小禮服搭配的服飾適宜選擇簡潔、流暢的款式,著重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