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籍文學館·名家文存:文壇小世界

中國書籍文學館·名家文存:文壇小世界

《中國書籍文學館·名家文存:文壇小世界》內容簡介:文壇雖然熱熱鬧鬧,但終究是一個一小世界。孟繁華從不同的視角,來考察和審讀文壇的種種現實,有人文的,有精神的,有現實的,有先鋒的,無論從什麼視角,都別開生面,告訴讀者一個不一樣的文壇,一個鮮活的小世界。

基本介紹

  • 書名:名家文存:文壇小世界
  •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 頁數:257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
  • 作者:孟繁華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83938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書籍文學館·名家文存:文壇小世界》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孟繁華: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文藝批評家協會副主席。 主要著作有:《眾神狂歡》、《1978:激情歲月》、《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堅韌的敘事》、《文化批評與知識左翼》、《遊牧的文學時代》等二十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等發表論文、評論400餘篇。日本、法國、中國台灣及大陸多有評論和介紹。部分文章、著作被譯為英文、韓國文等。獲文學獎項十餘種。

圖書目錄

第一輯人與事
謝冕先生的性情
一個歌者的浩茫心史
從北京到瀋陽
新世紀的新青年
吳玄和他的“惡之花”
儒雅的詩人誠懇的朋友
小敘事與大歷史
山岩上刻滿的都是情和義
令人感動的是文化理想
“姓黃的河流”
在精神的雲端擁抱生活
厚今不薄古守正即創新
關於“母愛”的懺悔錄
讓愛成為精神療治的良藥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
大清的覆滅與“越軌的筆致”
休提縴手不勝兵執筆便下風華日
迷人的七都
第二輯讀小說
從高加林到塗自強
太行深處民間秘史
無邊的痛苦與想像的長虹
都市深處的冷漠與荒寒
在歷史與虛構之間
重臨小說的起點
追問“紅塵”的共同困惑
秋日的憂傷與溫婉的筆致
荒誕的生活像詩篇
社會密碼與文化記
為什麼對“緩慢”如此迷戀
“現代”欲望與鄉土的“潰敗”
生活的深水區人性的縱深處
《雲端》與歷史邊緣經驗
當個人的歷史已無法書寫
本土文化資源的現代之光
“70後”的身份之謎與文學地位
在絕望的盡頭看到光
第三輯(後)時代
“清”的美學和批判
話語狂歡與“多餘的人”
一個“報信的人”
後先鋒時代的先鋒寫作
風雨飄搖中的歷史與人性
花季的焦慮與校園病
兩種文學的交融或嫁接
這一代人的愛與狂
少年的感悟
第四輯看文壇
新人民性的文學
當代文學地理學與地方性經驗
文學大東北:地緣文學的建構與想像
非虛構文學:走進當下中國社會的深處
文學經典與“偉大的小說”
一份雜誌與都市文學
琴壇村的民主琴弦
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興起
《五十度灰》和它的“神話”製造
隱士並未歸去
媒體文化與精神生活的重建
內心的困惑
第五輯序與跋
為了精緻的寫作和閱讀
一份雜誌與當代中國文學現場
文人的情懷、趣味與文化信念
地域風情與人文關懷
幽靈化的江湖王國
風聲雨聲讀書聲
三十年:攜手走過青春
《眾神狂歡》第三版後記
《堅韌的敘事》後記
《堅韌的敘事》韓文版序
《文學革命終結之後》後記
《謝冕的意義》後記
後記

後記

我非常欽佩許多作家和批評家有多副筆墨,他們除了自己的專長或專業之外,還能寫散文或隨筆。他們興之所至筆走龍蛇,天上人間信馬由韁。每每看到這些朋友的這類作品,除了感佩之外也不由得心生悲哀——我除了寫些了無趣味的批評文字之外,其他文體幾乎“一貧如洗”。這大概也是我等所謂“批評家”最不足為外人道的“難言之隱”之一。
我在給賈平凹的散文集《大翮扶風》寫序言的時候說:“散文肯定是個迷人的文體,不然就不會有這樣多的作家寫了那么多的散文。散文又是一個最具挑戰性的文體。在所有的文體中,散文應該是最古老的之一。從先秦開始至今不衰,男女老幼皆可為之,但文章一出,高下立判。所以散文又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文體,能寫好散文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隨筆可能比散文更隨意,但寫隨筆的困難和散文幾乎是一樣的。好在年輕的朋友馬季也是搞批評的,他理解批評家的苦衷,在組稿時雖然強調“可讀性、幽默性,以‘雜’為佳”,但也允許“知識性、評論性”。如是,我便將近年發表的寫得“隨意些”的短文集中起來,姑且稱作“隨筆”吧。
本書大都是近年來發表於報刊的文章,按內容大體分作五輯:“人與事”,是寫老師或朋友的。有的雖然也是書評之類,但原著述及的事情都是常理常識,且有趣味,因此湊成一輯;“讀小說”,因為專業原因,幾乎每天都與小說打交道。這類文章最多,選些有些意思的編輯一輯,別無深意;“後”時代,議論的是與“70後”、“80後”年輕一代有關的文學問題和作品。他們已經成為文壇的“新勢力”。但我知道的情況不多,因此很可能說了些不著邊際的話;“看文壇”,大都與文壇切近的討論或話題有關,是否屬於“言論性”也未可知;“序與跋”,是近年為朋友寫的序言以及我自己著作的“後記”。這類文章有隨意性,集中起來也只是紀念而已。
感謝年輕朋友馬季的美意,感謝叢書的策劃者和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3年8月9日北京流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