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建築教育體系的西方溯源及其在中國的轉化

中國早期建築教育體系的西方溯源及其在中國的轉化

《中國早期建築教育體系的西方溯源及其在中國的轉化》是依託同濟大學,由錢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早期建築教育體系的西方溯源及其在中國的轉化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錢鋒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近代中國建築伴隨著傳統營建體系向現代建築體系的轉化,出現了現代意義的建築學科以及建築教育制度。正如一些學者所認識到的,中國的建築教育是在西方相關學科教育思想的傳播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將中國的建築教育放在一個更加巨觀的世界性層面、從跨文化的學科和文化交流角度來進行考察,將會對其有更清晰的認識。本課題試圖建立起影響中國20世紀上半葉(1950年代以前)建築教育體系的西方建築院校譜系,一方面對這些通過留學生影響中國的西方院校建築教育進行系統研究,了解其教學模式、教學思想和方法、主要核心人物情況及其基本設計思想,並結合當時社會建築背景對其教學進行深入探討;另一方面剖析源自西方院校的建築教育體系及思想在中國的引入和轉化的過程,並分析其深層原因。通過國內外情況的比較研究,以揭示建築教育和學科跨文化傳播發展的特點,並在比較中更加清晰準確地認識中國建築教育的特質、及其在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的意義。

結題摘要

本課題目標是考察中國早期建築教育如何在西方相關學科教育思想的傳播下建立和發展的過程,試圖將中國建築教育放在巨觀的世界性層面來對它進行認識。對此,負責人從多個層面對課題展開研究。其中,編輯《黃作燊紀念文集》及寫作其中的“聖約翰大學建築系歷史及其教學思想研究”從史料的角度對中國建築教育中的具有典型現代特徵的學校——聖約翰大學及其中教育者黃作燊的情況進行了細緻挖掘和梳理,這是在中國本土的微觀層面上進行的細緻工作。在巨觀層面上,發表文章“1920-1940年代美國建築教育史概述——兼論其對中國留學生的影響”回顧總結了整個美國建築教育發展的早期歷史,提出了影響中國的這個重要源頭的教育思想發展脈絡,同時兼顧了它不同時期對其中中國留學生的影響。論文“移植、融合與轉化:西方影響下中國早期建築教育體系的創立”則聚焦中國最早的兩所建築院校的創始人梁思成和劉福泰,分別考察了他們在美國接受教育的不同情況,探析了他們二人引入了各自的建築教育體系,之後經過融合轉化形成中國近代主流教學體系的過程。而論文“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1950 to 1980”則介紹了新中國成立後整個建築教育體系的制度化歷程,提出了正規化教育和運動式非正規教學相交替發展的過程。除了教學情況的直接研究之外,論文“探索一條通向中國現代建築的道路——黃毓麟的設計及教育思想分析”則從建築作品角度,分析了近代中國接受了“學院派”建築教育的建築師在設計建築時的典型手法,從側面反映了學院派建築教育的突出特點。正在進展的碩士研究生論文《1920年代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研究》對這個曾在近代培養了中國最大量早期建築教育者和建築師的院系進行了教學狀況的細緻梳理。而另一篇有關哈佛大學建築系研究的碩士學位論文則正在進展之中。整體來看,基本梳理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群體——早期美國建築教育發展歷史的情況及其在中國移植、轉化和發展的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