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歷史沿革
1994年9月,為進一步服務中國首都北京教育,在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
李嵐清和國務委員
李鐵映同志的協調推動下,中國教育電視台建立了北京發射台,時稱“中國教育電視台35頻道”。
1996年5月1日,“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台”(CETV-3)正式發射播出。
1999年8月1日,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地面頻道正式進入北京有線電視網路,通過光纜傳輸和微波傳輸覆蓋北京地區18個區縣,河北省14個市及天津市,收視人口為2276.22萬。
2006年4月15日起,中國教育電視台CETV-3恢復在有線模擬網播出(歌華有線由原來的增補5頻道變更為DS-35頻道)。
台標演變
1994年9月,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發射台開播中國教育電視台35頻道,台標為“35CETV"。
2004年1月1日開始,啟用新的台標。新台標以“雙手互握”的造型構成主題,顏色採用了具有現代和動感的橙色為主色調,突出了中國教育電視台充滿活力與朝氣,銳意進取的形象。
2009年,中國教育電視台第三套節目的台標,由英文字母縮寫“CETV3”改為漢字的“中國教育-3”。
2015年8月20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中國國際影視節目展上,中國教育電視台“CETV”新台標發布,頻道台標變為“CETV❸”。
編排方案
時段編排
1999年至2000年,每天一檔的《紅領巾時間》是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地面頻道最具代表性的版塊節目,節目長度為90分鐘,內設6個小版塊,有《故事會》《中國動畫精選》《
藍貓淘氣3000問》《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國成語故事》和《現代兒童英語》。
2003年6月30日起,中國教育電視台第三套節目(CETV-3)每天20:00至22:00,開設一檔影視劇欄目《首播劇場》,推出的首部電視劇為《
玉觀音》。
2012年度,中國教育電視台三套黃金時段19:00至22:00播出優秀國產紀錄片730集。其中包括《
外灘》《
公司的力量》《科學家的故事》《8090愛情故事》等多部製作精良的國產力作,北京地區收視率穩定在2%左右,尤其受到青少年喜愛。
形象包裝
2007年,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地面頻道(CETV-3)創建了北京地區首個教育人文紀錄頻道,強化亮點紀錄特徵,增加紀錄片節目量,占整體頻道節目的60%;增加紀錄片形態,真人秀表演人文紀錄片;增加紀錄片解讀類節目,以演播室、主持人加紀錄短片形式與觀眾互動,解讀紀錄片人文歷史科學知識;增加題材種類,歷史原型人物文獻紀錄片、人文歷史紀錄片等。同時,針對廣大青少年,通過紀錄片直觀、形象、生動、深刻閱讀,為青少年建立接受國情教育、人文教育、歷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專業電視教育平台。
主要節目
主持陣容
社會評價
中國教育3台秉承教育宣傳的使命,通過更加個性化的,更利於知識與文化傳播的方式使客群深刻認識教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斷探索與創新中,中國教育3台(CETV-3北京地面頻道)以紀錄方式,人文視角,表達、關照現實生活。把中國豐厚的人文歷史和自然的資源,特別是北京地區教科文衛領域的題材資源,精心製作成電視節目。成為一個讓全球客群接受的世界影視語彙紀錄影視形象的平台。(新浪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