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愛滋病感染者去污名化研究

中國愛滋病感染者去污名化研究

《中國愛滋病感染者去污名化研究》是2018年8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小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愛滋病感染者去污名化研究
  • 作者:王小平
  •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210 頁
  • ISBN:9787568032483
  • 定價:76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目前,在中國愛滋病不只是一個疾病流行的問題,還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污名化就是其中的熱點問題之一。之所以進一步研究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化問題,是因為它不僅直接影響了愛滋病感染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甚至威脅到了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通過梳理愛滋病感染者污名化的相關理論,本書將社會排斥理論、行動者網路理論、污名理論相結合套用到愛滋病感染者污名化的社會作用機制中,用於闡述污名化對愛滋病感染者的影響、作用機制,並基於福利多元視角構建應對污名化的政策框架。本書採用定性研究方法,所使用的資料來源於筆者及所在團隊所進行的針對愛滋病感染者的實地訪談。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根據愛滋病感染者自治組織負責人的介紹,採用隨機抽樣和滾雪球相結合的方法,對30名愛滋病感染者和17名普通人(非感染者和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度訪談,收集了愛滋病感染者的治療和生存狀況,反映HIV對HIV感染者在就學、就業、就醫以及經濟、保障和社會關係方面的影響。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3
一、研究緣起/3
二、研究背景/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的具體問題/9
一、研究對象/9
二、研究的具體問題/10
第三節 研究意義/11
一、理論意義/11
二、政策意義/12
三、現實意義/12
第四節 理論創新與亟須探討的問題/14
一、創新之處/14
二、探討之點/14
第二章 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化研究的理論基礎/17
第一節 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化的建構與特點/18
一、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化的建構研究/18
二、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化後顯現的特點/23
第二節 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後需求的研究/25
一、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化後對“外部”需求的研究/25
二、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化後對“內部”需求的研究/26
第三節 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化後救助的研究/29
一、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化後引發的救助問題與困境研究/29
二、學術界對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化後的救助問題研究/30
三、國內學者對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化後的社會問題研究/32
四、國外學者對愛滋病感染者被污名化後的社會問題研究/34
第四節 愛滋病感染者去污名化研究的理論依據/39
一、社會排斥理論/39
二、污名化理論/44
三、行動者理論/47
四、社會福利多元理論/49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思路/54
一、研究架構/54
二、研究思路/54
第二節 研究方法/56
一、定性分析法/56
二、文獻分析法/57
三、訪談(調查)法/58
第三節 研究倫理/60
一、研究資源(資料)保護原則/60
二、研究參與者保密原則/61
第四章 中國愛滋病感染者污名化的形成機制/63
第一節 愛滋病感染者污名化的表現/65
一、精神領域:道德貶低/65
二、工作領域:就業歧視/66
三、就醫領域:就醫歧視/67
四、就學領域:孤立排斥/69
五、其他領域:隱蔽的歧視/70
第二節 中國愛滋病感染者污名化的形成機制/72
一、個體層面——歸因理論視角/72
二、群體層面——社會道德理論視角/75
三、制度層面——社會文化理論視角/77
第三節 愛滋病污名與身份污名的互動/80
一、外國人/80
二、“小姐”群體/82
三、男同性戀者群體/83
四、吸毒群體/84
五、有償賣血者/85
第四節 小結/86
第五章 中國愛滋病感染者污名化的演變特點與新變化/89
第一節 符號型污名的演變/91
一、愛資病——政治化污名/92
二、愛滋病——性道德化污名/93
三、愛滋病——去污名化/94
第二節 工具型污名——以愛滋病感染者的病症為特徵/97
一、防艾策略:恐怖的身體症狀到可控的身體表現/98
二、醫療方式:無藥可救到可控制/99
三、傳染途徑:身體接觸到固定傳播方式/101
四、感染方式:“唯性”傳播到多途徑感染/102
五、基本論調:“咎由自取論”到“被動無辜論”/103
第三節 愛滋病感染者污名化的新變化/105
一、愛滋病感染者自身的新變化/105
二、對愛滋病感染者的污名化仍普遍存在/106
三、由以符號型污名化為主轉變為工具型污名化為主/107
四、愛滋病感染者與高危人群相互污名/107
五、污名化形式更加隱蔽:由公共層面轉變為個體層面/107
第四節 小結/109
第六章 愛滋病感染者污名化的影響與去污名化/111
第一節 愛滋病感染者污名化的影響/113
一、對個人的影響/113
二、對家庭的影響/121
三、對社會的影響/123
第二節 愛滋病感染者污名化的應對/126
一、個體層面/126
二、社區層面/129
三、制度層面/132
第三節 小結/137
第七章 愛滋病感染者去污名化路徑研究:實踐與啟示/139
第一節 愛滋病感染者去污名化的挑戰/障礙/141
一、愛滋病相關知識的匱乏是去污名化的首要屏障/141
二、屢禁不止的吸毒行為是去污名化的難點/143
第二節 愛滋病感染者去污名化可利用的資源與平台/145
一、對愛滋病感染者家人去污名化的支持同等重要/145
二、媒體對愛滋病感染者形象的建構關乎去污名化的效果/146
三、網路為愛滋病相關組織倡導去污名化提供重要平台/147
第三節 愛滋病感染者身份的公開/150
一、我們所處的社會:污名無處不在/150
二、愛滋病及其感染者污名化的社會脈絡/151
三、身份公開是否會產生我們主體建構的後果/155
四、公開身份的可能性和價值/156
五、誰來、向誰及如何公開?/157
第八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159
第一節 研究結論/160
一、研究發現/160
二、相關討論/163
三、研究的後續問題/165
四、研究限制/167
第二節 研究展望/171
一、愛滋病衛生教育的修正/171
二、愛滋病感染者社會服務創新/173
三、愛滋病感染者社會生存條件完善/175
參考文獻/177
附錄一/186
附錄二/189

作者簡介

王小平,男,1974年生,山西聞喜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山西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婚姻、家庭與性社會學。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山西省軟科學項目2項、中國教育跟蹤調查項目3項,參與g家級、省部級項目10餘項。在《光明日報(理論版)》、《人民日報(理論版)》、《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等期刊上已發表相關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和參編教材5部。兼任中國社會學學會理事、山西高等學校社科學報編委、山西省社會學學會副秘書長、臨汾市第1人民醫院生殖中心倫理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