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德昂族博物館
- 開館時間:2010年4月7日
- 地址: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G320國道三台山信用社旁
中國德昂族博物館是獨具特色的德宏州第一個德昂族博物館,2010年4月7日開館。矗立於芒市三台山德昂族鄉的德昂族博物館,建築設計大氣新穎,整體建築體現了四檐出水、孔明帽、吊腳樓等德昂族傳統民居特色和風格。德昂族博物館由主展...
德昂族博物館為中華民族園56個民族博物館之一,按雲南德宏地區德昂族傳統民居1:1復原,由本民族工匠根據民族習俗和建築工藝,在當地建成半成品運到北京落建。於1999年建設,2001年開館。占地面積1900平方米,建築面積596平方米。德昂族 德昂族主要居住在雲南德宏地區,人口約1.8萬人。有本民族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
博物館介紹 博物館始建於2007年9月,位於芒市三台山鄉人民政府(320國道)旁,由主展館、動態表演館、手工藝展示館、座談報告場組成,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示、社會教育、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德昂族博物館。整體建築體現德昂族傳統民居風格,即四檐出水、孔明帽、吊腳樓等德昂族房屋外型。館藏介紹 德昂族博物館共收藏...
德昂族的社神稱“舍”。神社為一小竹樓﹐建於村旁的樹林裡。每年春耕前﹐由全村集體祭祀。祭前﹐各家舂好米粉送至村社的頭人家﹐做成湯圓﹐在黃昏時獻祭。祭後﹐全村共食湯圓﹐祈求人口平安。他們還崇拜蛇神﹐認為蛇是六畜之主。並選一樹為蛇居住的神樹。每逢臘月二十﹐全村不勞動﹑不葷食﹔換衣洗澡﹐以素齋...
德昂族銀耳璫是現代的文物。文物特徵 規格:耳璫又稱為耳柱,呈圓柱狀,是直接穿入耳垂上的穿孔中作為裝飾的耳飾。雲南少數民族使用的圓筒狀耳柱、蘑菇形狀耳柱、長桿形狀、櫻須連綴耳柱等耳飾, 主要在德昂族、傣族、布朗族、佤族中使用。有時他們喜歡用五彩或素色的各種纓穗插入耳柱作為裝飾,顯得五彩繽紛,歡快...
德昂族/211 保全族/215 俄羅斯族/217 裕固族/219 烏孜別克族/223 門巴族/227 鄂倫春族/231 獨龍族/235 赫哲族/237 高山族/239 珞巴族/243 塔塔爾族/247 後記 作者簡介 韋榮慧,女,苗族,貴州雷山人,現任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多年從事民族服飾的研究、設計和宣傳。主編有《中華民族服飾文化》、《中國服飾...
三台山德昂族鄉,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地處芒市中部,東與風平鎮接壤,南與勐戛鎮接壤,西與遮放鎮接壤,北與五岔路鄉、軒崗鄉接壤,鄉人民政府距芒市20.4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46.6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三台山德昂族鄉戶籍人口為7776人。明代、清代時期,三台山德昂族鄉境域屬芒市土司、...
2010年 《普米族》《珞巴族》《獨龍族》《德昂族》《土族》《水族》《鄂溫克族》七副作品參加中國美術館朴春子“五行五色” 畫展,並被中國民族博物館收藏 2011年 作品《留守》榮獲韓國大邱“第四屆親環境現代美術展”銀獎 2012年 作品《晴一日,陰一日》榮獲“美麗家園·魅力新疆”第七屆中國西部大地情 優秀獎...
全州常住人口為3480626人(2010年),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33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總數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
中國橡膠母樹 葫蘆絲之鄉——梁河縣 傣族故宮 李根源故居 卷五 民族之花的誘惑 節日最多的傣族 尚武的景頗族 打造天下第一刀的阿昌族 古老的茶農德昂族 敢“上刀山、下火海”的傈僳族 卷六 與眾不同的宗教 至今保留完整的原始宗教 殺牛祭鬼 目瑙示棟的文化底蘊 景頗族葬禮 神秘的景頗喪葬舞 文身 五花八門的...
布依族 獨具一格的婚禮 瑤族 成年的頭帕 景頗族 靈魂的刀光 布朗族 婚禮越長愛意越濃 阿昌族 婚姻長幼有序 普米族 路不拾遺的古風 怒族 音樂和愛情 基諾族 熱愛鮮花的民族 德昂族 古老的茶農 蒙古族 耕種的牧人 獨龍族 生活中充滿笑聲 美麗雲南地理名錄 叢書總序 天地協和,窮極造化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
南園有民族博物館、雕塑廣場以及28個民族村寨。(包括白族、納西族、傈僳族、德昂族、基諾族、回族、蒙古族、鄂溫克族、保全族、東鄉族、瑤族、仫佬族、仡佬族、毛南族、土家族、壯族、普米族、維吾爾族、烏茲別克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畲族、裕固族、獨龍族、水族、怒族),展示各個民族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有:潑水節(佤、傣、布朗族節日,清明節後第10天舉行),佤族的關門節(農曆六月十五)和開門節(農曆九月十五),火把節(彝、拉祜、傈僳族節日,農曆六月二十四),布朗族的嘗新節(農曆八月中旬屬蛇日),德昂族的包飯節(農曆八月十五)和芒果節(公曆7月10日至15日),彝族俐侎人桑沼哩...
德宏地區稱玎,孟連縣稱森。阿昌族、德昂族稱其為馬腿琴。流行於雲南省思茅地區孟連、瀾滄、上允、景谷、臨滄和德宏等傣族、阿昌族、德昂族聚居地區。基本介紹 玎膽是傣、阿昌、德昂等族彈撥弦鳴樂器。歷史追溯 傣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漢晉時期史稱“滇越”,元明時期稱其為“百夷”。明代中葉,能歌善舞的...
崩龍族改稱族名——德昂族………(177)拉祜族原始部落的節日——叫魂節………(178)彝族人的火把節………(179)佤王宴——臨滄最長的宴席………(181)永德芒果節………(182)桑沼哩“情人”節………(183)臨滄傣族的點燈節………(186)第八章 佤山英豪競風流 革命老區——滄源縣………(187)博尚...
傣族男子的紋身習俗講究紋身部位愈寬、圖案愈複雜愈美;求偶期的哈尼族少女渾身上下戴著密密的珠飾、貝飾;青海牧區藏族婦女的“加龍”背飾充分體現了追求大和多的審美原則;德昂族的腰箍多達三四十圈,可謂追求飾品數量的典型。足見追求繁複的以多為美,不止苗族一家。多表示著一種獨特感。變與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
如雲南鎮康、耿馬等地的崩龍族(現改名德昂族),裝斂死者的棺材是用一段粗大的樹幹裁為兩半之後,再將中間鑿空做成的獨木棺,其形制類似古代蜀人喪葬所用的槽形船棺。崩龍族語言中“棺材”的含義是“船”,是死者在陰間的渡河工具。交通工具 無獨有偶,納西族古老的喪葬意識與儀式中,將死者靈魂送到祖先發祥地也...
雲南調查組分為六個調查分組:西雙版納傣族組、德宏傣族組、耿馬傣族組、景頗族組(附阿昌族)、佤族組(附德昂族、布朗族)、傈僳族組,同時派出七個小組赴各地蒐集資料。然後再組織力量開展對白族、彝族、普米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等民族的調查工作。自1956——1958年,調查組編寫了許多調查報告,全國人民代表...
是傣、景 頗、佤、阿昌、哈尼、德昂、布朗、拉祜、傈僳、獨龍、基諾、怒、彝、納西、回、布依、 土家、壯、苗、毛南、漢等族和克木人常用的敲擊體鳴樂器。景頗族稱崩,佤族稱羅碰、格 龍孟,德昂 族稱孟、鞏蒙,獨龍族稱籠、冬等等。廣泛流行於雲南、廣西、四川、湖南、湖北、貴州等 省區和全國各地。傳說...
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和獨龍族等民族分布。2011年末人口19.56萬,其中農村人口17.53萬,人口自然增長率9.8‰,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5%。根據第七...
德昂族、阿昌族和布朗族也有流傳。永樂大鐘 我國古代制鐘技藝高超,尤其鑄造大鐘堪稱一絕。在北京大鐘寺的大鐘殿里,懸掛著一枚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巨型銅鐘,高達6.94米、鐘口直徑3.3米,造型精美、形體宏偉,歷時五百多年,至今仍音響圓潤洪亮,穿透性強,聲音可傳百里。關於這枚永樂大鐘的重量,歷來史籍記載不一,...
主要反映了多種少數民族共同歡度同一民族傳統節日的多民族共融現象和高黎貢山地區傈僳族、德昂族、景頗族由於氣候、生活條件和文化環境的差異,以及造成的同一民族在高黎貢山東、西兩側,南、北兩端服飾上的巨大差異。第四章介紹了高黎貢山地區少數民族宗教狀態。高黎貢山北接西藏南至緬甸、印度,北端高聳入雲、南端接入...
普米族頌 撒拉族頌 毛南族頌 仡佬族頌 塔吉克族頌 怒族頌 鄂倫春族頌 烏孜別克族頌 俄羅斯族頌 塔塔爾族頌 京族頌 獨龍族頌 門巴族頌 珞巴族頌 赫哲族頌 德昂族頌 保全族頌 鄂溫克族頌 裕固族頌 基諾族頌 後記 作者簡介 張生禮,字綠風,號白馬鄉人、雍和堂主,博士,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
蒲蠻,古族名。元明對今布朗、德昂族先民的稱謂。沿革 唐南詔時期稱朴子蠻。主要居於雲南瀾滄江以西,即南詔時期的永昌(保山地區)、尋傳(雲龍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帶)、銀生(景東以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帶)等處的大部分地區。以採獵為生。性勇健,弩箭不離身。跣足,馳走如飛。有戰鬥,殺犬分肉為令,...
田州古城東西最大距離43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17公里,總面積2394平方公里,轄7個鎮8個鄉,總人口33萬,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阿基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其中...
西十二根:24拉祜族Lahu 西十三根:26東鄉族Dongxiang 西十四根:28景頗族Jingpo 西十五根:30土族Tu 西十六根:32仫佬族Mulao 西十七根:34布朗族Blang 西十八根:36毛南族Maonan 西十九根:38錫伯族Xibe 西二十根:40普米族Pumi 西二十一根:42怒族Nu 西二十二根:44俄羅斯族Russ 西二十三根:46德昂族Deang...
玎膽是傣、阿昌、德昂等族彈撥弦鳴樂器。德宏地區稱玎,孟連縣稱森。阿昌族、德昂族稱其為馬腿琴。流行於雲南省思茅地區孟連、瀾滄、上允、景谷、臨滄和德宏等傣族、阿昌族、德昂族聚居地區。琴體較小,琴身多用一整塊刺桐木挖制出共鳴箱,其上蒙以松木面板而成。規格大小不一,常用者全長50厘米~70厘米,而...
⑶.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岳佳部。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耀佳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岳佳部,滿語為Yao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後多冠漢姓為姚姓。⑷.源於德昂族,出自明朝時期...
截至2011年,霑益區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經濟 綜述 2022年,霑益區地區生產總值395.50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