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桂林)

《中國工業(桂林)》1942年1月創刊於桂林,月刊,屬於工業刊物。中國工業月刊社編輯出版,社址位於桂林中華路十四號,章劍慧、施之銓擔任社長,建國工業社、申新第四紡織公司發行。1944年5月出版第27期後停刊,停刊原因不詳。1945年7月復刊,出版新第1期,即總第28期,出版至1946年7月新第7/8期合刊後停刊,停刊原因不詳。1949年4月在上海復刊,出版新1卷第1期,至1949年10月出版新1卷第6期。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1942年1月第1期至1949年10月新1卷第6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業(桂林)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2年
  • 出版周期:月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由建國工業社發行,該社宗旨為“以配合抗戰經濟建設之需要,適合現實環境為原則,解決工業上人力物力之困難,完成抗戰建國之使命”。

欄目方向

該刊主要刊載有關工業實況、工建動態、工廠調查、人才技術等內容的文章。主要欄目有專論、工業實況、時論拔萃、介紹與服務、工業動態、工廠訪問、特載等。“專論”主要談論中國工業建設的途徑及其存在的問題;“工業實況”主要是對全國各省工業建設情況的介紹;“時論拔萃”則主要刊登當時國內外報紙上關於工業建設較有代表性的文章,涉及如何利用外資、國外發展工業的經驗等;“介紹與服務”主要介紹國內外新的工業器械及其套用;“工業動態”主要介紹全國各地工業建設的最新進展及已有成果;“工廠訪問”是對全國各地工廠及其生產情況的介紹;“特載”則刊載了與工業有關的各種規章政策。此外,該刊還刊登與工業有關的統計資料、經濟訊息等。對最近發生的重大經濟事件,以《經濟大事記》的方式登載。在每期期刊的最後,刊登《重要工業經濟論文索引》,方便讀者查閱。在該刊上發表文章的作者,有不少是當時的社會名人,如李濟深、李宗仁、黃炎培、翁文灝、白崇禧、章乃器、穆藕初等。該刊還出版有《工業危機專號》。值得一提的是,該刊1949年10月新1卷第6期出版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因此該刊在封面上印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字樣。
該刊以報導中國工業建設實況,研討中國工業建設問題為主要內容,期望以此來為廣大工業界服務,對當時中國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該刊所刊載的文章對於研究當時中國工業的發展有重要參考價值。

文化傳統

《對於中國工業建設應有的認識(代發刊詞)》(章劍慧、施之銓)
在抗戰以前,日本人提出一個口號,叫做“工業日本,農業中國”。這一個口號,表面上看來是所謂“中日經濟提攜”,實質上是敵人笑裡藏刀的侵略武器。試想日本為什麼要侵略中國?從經濟的意義上講,還不是為了日本有工業而沒有適應工業的原料,而我們中國有原料卻又缺乏利用原料的適度工業,所以日本幾十年來的侵略政策,主要目標就是在搶掠中國的天然富源,我們為了要保持自己的富源,為了不願意走上“工業日本,農業中國”的道路,我們□堅持著四年半的抗戰建國之最高國策。從經濟的意義上講,我們抗戰的目的,無非是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打開一條光明的出路。因為立國固然不妨以農業,但建國則必須以工業。要建設一個近代國家,要一個民族真正能夠在世界上立足,站在不敗之地位,非發達工業不可;甚至要發展農業,最後也非使農業生產機械化不可。
抗戰以來,敵人摧殘了我國沿海一帶的工業基礎。僅僅上海一埠,被毀的華資工廠就有二千多家,損失總值七八萬萬元。就是勉強開工的工廠,也大都在敵人控制之下,失卻種種自由發展的憑藉。自從太平洋戰事爆發,上海租界被敵占領,所有華資工廠,勢將為敵人所利用,這種種損失,雖然是非常巨大;但是因為抗戰,我們卻在後方的西南和西北,建立起來新的工業基礎,產生著真正的民族工業。這證明抗戰中是可以建國的,而且只有在抗戰中同時建國,抗戰才能勝利。
近年來後方工業建設雖然已有了相當的基礎,但是要說能夠完全適應物資的供應,還是差的很遠。近來物價的不斷上漲,固然有種種原因,但物資供應的不足,實為根本問題。尤其是目前太平洋戰爭日益擴大,海外物資的來源逐漸困難,內地的工業建設,益加重要。對於國防性的重工業,固應由政府積極公營,而有關民生的輕工業,政府亦應根據過去的精神,積極獎勵並扶助民營。如工業機構之統一,交通運輸之改善,稅制之調整,工貸之擴大,統制方法之改進,物價之平抑,以致產品銷路之推廣,本利之保證,軍險之保障等等,影響於後方工業建設者至大,都要政府切實協助或予以種種方便。另一方面,工業界本身,也要針對抗建之需要,集中力量於興辦各種切合抗戰需要的工業,力求其普遍而有效的發展,以樹立民生工業的基礎。如果計畫龐大而不切合抗戰需要的建設,固是一種浪費,我們不宜興辦,也不應興辦。但抗戰時必須舉辦的,希望金融界能予以全力支持,大大地發展。總之:這個千載一時的良好機會,我們萬勿交臂失之!
民國三十一年元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