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醫學研究院少數民族傳統醫藥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所

“少數民族傳統醫藥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所”(簡稱“民族醫藥資源研究所”)以中央民族大學和國家民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依託,發揮綜合大學多學科與人才優勢,套用生物學、生態學、遙感與地理信息學、中醫藥學和民族醫藥學理論和技術相結合,開展少數民族醫藥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包括民族醫藥資源的形成機制、民族醫藥資源利用規律、民族醫藥資源再生、民族醫藥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所簡介:,承擔課題:,

研究所簡介:

少數民族藥用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全國55個少數民族,近80 %的民族擁有自己的傳統藥物。少數民族醫藥資源是我國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彰顯少數民族醫藥生命力的優勢所在。但是,隨著我國少數民族醫藥產業和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民族醫藥的供求矛盾也日益凸顯,民族藥物資源面臨的可持續性利用危機形勢也日益嚴峻。例如,全球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破壞了少數民族藥用資源的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導致大部分資源枯竭。因此,在資源藥物領域內,重視中藥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保證中藥資源與生態環境和諧地發展,以便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利用的科學發展觀,是少數民族傳統醫藥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所的發展宗旨。
“少數民族傳統醫藥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所”(簡稱“民族醫藥資源研究所”)以中央民族大學和國家民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依託,發揮綜合大學多學科與人才優勢,套用生物學、生態學、遙感與地理信息學、中醫藥學和民族醫藥學理論和技術相結合,開展少數民族醫藥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包括民族醫藥資源的形成機制、民族醫藥資源利用規律、民族醫藥資源再生、民族醫藥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我所現有民族藥用資源實驗室、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室,擬建藥用植物野外實習基地、藥用植物標本室、少數民族藥材標本室、藥用植物氣候室等。

承擔課題: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光合模型參數的溫度回響:以北方草地優勢植物克氏針茅的時空變化為例(2009 - 2011)
2.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全球環境變化應對技術研究與示範 子課題“氣候變化適應措施對藏北高寒草地主要植物生理生態特徵的影響評價”(2007 – 2010)
3.國家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啟動基金項目:不同的晝夜增溫對內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碳收支的影響(2007 - 2009)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主要陸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回響與適應性樣帶研究 專題“半乾旱地區植被對水分和CO2變化的回響機制”(2006 - 20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