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架梅花拳

中國小架梅花拳

一、中國小架梅花拳的歷史沿革,梅花拳的歷史淵源,梅花拳的歷史變革,梅花拳的傳承與發展,梅花拳在我國傳承和發展,近年來傳播與發展:,梅花樁事業傳播發展的特點:,二、梅花樁武功,梅花拳是沒有固定的拳術套路,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梅花“拳四門八方”,三、梅花拳理論及性命雙修,梅花拳與易學,梅花拳文理,靜坐功法,

一、中國小架梅花拳的歷史沿革

編者:中國小架梅花拳源於梅花拳大架,是在大架梅花拳的基礎上改創而來的。據梅花拳《根源經》記載:“清乾隆年間,梅花拳第八代師祖張從富,自幼天資聰慧,拜本村趙學義為師,習練梅花拳十二庚,內外兼修,文成武就。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泊,加上自己獨到的見解,獨創小架梅花拳。”張從富創小架梅花拳後,繼續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的傳統思想理念,所以,梅花拳也沒有因此而產生分歧和矛盾,在輩份排列上也仍按原有排列方式排定,這是在其他任何拳派中絕無僅有的,充分表現了張從富大度、寬胸的宗師風範。相對於大架梅花拳來說,小架梅花拳的歷史比較短暫,距今也只有200多年,但也就是在這短短的200多年裡,梅花拳由於改創為小架卻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比起梅花拳這一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來說,小架梅花拳的產生及發展卻超越其任何時代。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梅花拳的歷史淵源

梅花拳古稱梅拳,是我國較為古老的拳種之一。《梅拳秘譜》上說:“梅拳之始因年代久遠而不可知,傳雲漢時已有,至今已有百餘世矣。” 梅花拳也叫梅花樁,是乾支五勢梅花樁的簡稱,屬崑崙派。據梅花拳經典《五護綱領》記載:“周昭二十五年,古佛生焉,居伯陽(老子)之後,占仲尼之前”。“古佛”即東方離,化名雲磐,住在西域天磐雲程孝縣清靜宮玄金殿,即現在的崑崙山一帶,他創造了兩種拳:一為“八卦”(不是指現在的八卦拳、八卦掌),一為“梅花”。其中,八卦為行路拳,梅花為看家拳。有“出門合八卦”,“回家踏梅花”、“東崑崙八卦神掌,西崑侖梅花神拳”之說。周昭王乃西周第四代君王姬瑕,姬瑕稱王是在公元前十世紀末,也就是說,東方離創拳、傳拳的時間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所以在梅花拳弟子中著這樣一首歌謠:
混沌初開天地分
梅花武當共相存
開天闢地治世界
留下山川和樹林
這幾句歌謠充分說明了雲磐始祖創建梅花拳的歷史之久遠。雲磐始祖下山傳拳時,時逢滿山梅花開放。於是,他據梅花五瓣而定五行,取梅花迎寒而放之意,外乾枯而內豐盈,下盤節而上通天。招數似疏而密,伏機而待,變化無窮。具陰陽五行之資,又通八卦之神妙。朵朵梅花又預示著世間每一個弟子,於是,給自己創建的拳命名為“梅花拳”。
梅花拳史上有明確記載的是在公元前479年(周敬王41年),王秋白,齊建文、楚莊明、宋定國、吳龍軍、秦穆和六人創立“梅花五虎拳”。公元前223年(秦王政24年)梅花拳正式立譜,寫成拳譜傳於後人。第一部拳譜叫《五虎七星拳》。梅花拳共有四大譜、四小譜。第一小譜是在公元前208年(秦二世2年)立;第二小譜是在公元9年(新朝元年)立;第三小譜在公元49年(漢光武帝劉秀建武25年)立;第四小譜在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立。
梅花拳至公元1628年(明崇禎元年)有了新的進展,起了更大的變化。四大譜被定為祖譜,祖譜又分為十二小譜,十二小譜又成為十二派。十二在全國迅速發展開來,由梅花精拳改為梅花拳。四大祖譜改為“梅花令”。以“正忠令”為祖。於此,全國的梅花拳共分十二支三大派(三大家),即龍門派、青龍派、金龍派。
從公元前479年至公元1628年,梅花拳已發展至170代;從公元1628年至今,又發展了28代;從公元前面479年至今,全國梅花拳已傳承了198代。

梅花拳的歷史變革

《梅花拳秘譜》上說“夫我國拳術派別之眾百有餘門矣,但溯其源泉則一也。蓋學者側重於身體之一部,而展其所長另創一家,而門派生焉。迄今猶能保持原有狀態具存者,僅梅花拳耳。”也就是說,其餘門派的派生,是因創造者只是改變其門派的一部分,而沒有繼承它的全部。或者從本質上部分或全部改變。而梅花拳則不同,在它長達3000多年的梅花拳史上,雖然經過幾次較大的變動,但其根本“以武之心”沒有改變。它那“鍛鍊身心、治病救人、技擊制敵、開發智慧”的功能也沒有改變,仍然維繫著“天下梅花是一家”的傳統理念也沒有改變。它歷盡滄桑,幾經巨變。至今仍然能保持著的精髓和原貌 ,的確堪稱是我國武術界的一大奇蹟。
梅花拳在其長達近3000年的歷史上有幾次較大的變革,每一次的變革也使它變得更加完美。第一次變革是在梅花拳第一大譜的形成。由華山道長董法利先師立。當時者有七人:董法利、關風龍、於進海,河北省平鄉縣人;楊天峰。江海青,河北省曲周縣人;劉進玉、張玉峰,山東省泰安黃家嶺村人。七位先師寫成拳譜、拳書、拳規傳於後人,書名叫《七星花拳》。第二次變革是在唐貞觀17年,第二大譜的形成。當時有十二位先師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立。他們是:關青玉、楊玉海、王金停、張建才、張建生、吳世江、吳風芩、王紀論,江玉風、楊忠、馬金華、孫可升。這十二位先師修書寫成拳譜、拳規傳於後人,書名叫《梅花桿枝梅》。
第三次變革是在宋代趙匡胤12年,第三次大譜的形成。由關青玉的後人關升風、張建才的後人張洪金、王金停的後人王大龍等修書成譜傳於後人。公元1135(宋高宗趙構年間),梅花拳弟子曾有過一次較大的集會,王重陽創在梅花拳的基礎上創“全真教”,在崑崙山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為徒,稱“全真七子“。他們中間真正把梅花拳傳留下來的只有丘處機,他把佛、道、儒文化充分融入梅花拳中,並改變了王重陽“不入仕途,自放草澤”的初衷,和師叔“老頑童”周伯通及郭靖等愛國將士襄陽城拒敵,成為梅花拳史上第一次愛國運動的倡導者。是梅花拳“邱祖龍門派”始祖。卒於公元1227年,享年79歲,葬於北京白雲觀。留有一首五言絕句真言:“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世景榮惟懋,希微衍自寧”。到明萬曆年間,後百代第二代師祖張山將它作為梅花拳的排輩寶號。後來,乾隆年間,梅花拳第八代師祖張從富和北京白雲觀主持首明道人有將邱祖這無言絕句真言合續至一百字。於是就有了梅花拳的百字排譜。
第四次變革是在明朝洪武年間,由定國公徐達、張長衛,王大山、楊傳中、丁繼芹、周定來、徐光心、曹新明、金龍(劉愛斗)十人修書,寫成拳譜、拳規傳於後人。
梅花拳從公元1628年(明崇禎元年),有了更新發展,起了更大的變化,迎來了它的第五次大變革。四大譜被定位祖譜,在祖譜內分為十二小譜,十二小譜成為十二支、十二派。十二派在全國開始流傳。由梅花精拳改為梅花拳。四大譜被尊為“梅花令”,以“正忠令”為祖。自此,全國各地的梅花拳共分十二支、三大派(三大家),即龍門派、青龍派、金龍派。
龍門派是第一家,掌門人張山。龍門派又分四支:龍門支、向陽支、桃梅支、桿枝梅龍門支掌門人張山,家住徐州銅山縣小尖山村;向陽支掌門人苗進風,家住河北省邢颱風門村;桃梅支掌門人張程,家住河北省平鄉縣王楊村;桿枝梅掌門人李全生,家住曹州。
青龍派是第二家。掌門人周傳玉。青龍派分四支:青龍支、迷忠梅、見地生根無龍手、笑梅連聲不問門。青龍支掌門人周傳玉,家住黑龍江省放牛村;迷忠梅掌門人王志心,家住黑龍江省黑河柳村;見地生根無龍手掌門人孫大海,家住牡丹江柳林村;笑梅連聲不問門掌門人楊忠天,家住牡丹江拉勾村。
第三家是金龍派,掌門人趙忠武。金龍派分四支:金龍支、一枝梅、落地梅、無葉桿枝梅。金龍支掌門人趙忠武,家住山西省遼縣;一枝梅掌門人李春虎,家住山西省榆社縣;落地梅掌門人徐偉勝,家住山西省平順縣石城;無葉桿枝梅掌門人張龍生,家住山西省襄恆縣土蒼底村。
梅花拳的第六次大變革是在清乾隆年間,梅花拳第八代師祖張從富將梅花拳大架改為小架。這在梅花拳《根源經》中明確記載:“清乾隆年間,梅花拳第八代師祖張從富,自幼天資聰慧,拜本村趙學義為師,習練梅花拳十二庚,內外兼修,文成武就。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泊,加上自己獨到的見解,獨創小架梅花拳。”張從富創小架梅花拳後,繼續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的傳統思想理念,所以,梅花拳也沒有因此而產生分歧和矛盾,在輩份排列上也仍按原有排列方式排定,這是在其他任何拳派中絕無僅有的,充分表現了張從富大度、寬胸的宗師風範。相對於大架梅花拳來說,小架梅花拳的歷史比較短暫,距今也只有200多年,但也就是在這短短的200多年裡,梅花拳由於改創為小架卻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比起梅花拳這一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來說,小架梅花拳的產生及發展卻超越其任何時代。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梅花拳的傳承與發展

據梅花拳《根源經》記載:梅花拳後百代是從“甲社”始祖開始的,為後百代第一代始祖。於明萬曆戌子年(公元1588年)傳拳至徐州城南銅山縣小尖山村張三省(又名張山),張三省是梅花拳第二代師祖。張山傳至徐州沛縣八里莊周安邦(曾做過陝甘寧總督)的六個兒子:周正元、周正亨、周正利、周正貞、周正傳、周正法。周正法為梅花拳第三代師祖。周正法傳至河南省開州蔡起屯蔡興道,蔡興道為梅花拳第四代傳人師祖。蔡興道傳於河北省平鄉縣前馬莊張復、直隸大名府內黃縣八里莊村楊炳(康熙年間武探花、二等侍衛)。張復為河北梅花拳第五代師祖。張復傳於河北省平鄉縣前馬莊張好學、南和縣鄭莊鄭守掌,鄭守掌、張好學為梅花拳第六代師祖。鄭守掌傳於河北省平鄉縣八辛莊趙學義、張從靈。趙學義為梅花拳第七代師祖。趙學義傳於第八代張從富,張從富為梅花拳第八代師祖。張從富獨創小架梅花拳,為中國小架梅花拳始祖。河北省南和縣善友橋候魁元(曾做過山西安察司)、河北省曲周縣耶律寨耿茂春、河北省曲周縣香城古劉士英、河北省平鄉縣馬第二町李進友(李老奎)、河北省平鄉縣史第二町史聰明(史孝彥)、河北省平鄉縣馮馬張老敬等是張從富弟子,為梅花拳第九代師祖。河北省平鄉縣五座樓王河清(張老敬徒)、河北省平鄉縣東田莊王法勝、河北省平鄉縣王楊村王文道(李進友徒)等為梅花拳第十代師祖。河北省平鄉縣王楊村王榮貴(王文道之子)、河北省平鄉縣舊城東大街路天祥等為梅花拳第十一代師祖。河北省平鄉縣王楊村王山根(王榮貴之子)、河北省平鄉縣史二町傅金銘等為梅花拳第十二代師祖。河北省威縣沙柳寨趙三多、河北省威縣翟莊李廷吉、李廷貴等為梅花拳十三代傳人。河北省平鄉縣張第二町張洪印、河北省平鄉縣田第二町田尚田、河北省武強縣西王莊任俊傑、河北省平鄉縣李楊村李長德(曾任平鄉縣縣委書記、烈士)等為梅花拳第十四代師祖。河北省武強縣西王莊趙英廉等為梅花拳第十五代傳人。河北省平鄉縣油召橋馬清雨(曾任平鄉縣梅花拳協會會長)、河北省深縣北院頭村韓其昌(有“沱南俠”之稱,中國梅花拳協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為梅花拳第十六代傳人。北京·中國警官大學武術教研室教授韓建忠、山東大學數學系教授燕子傑、廣東佛山大學教授李明清、河北省平鄉縣田第二町田長海等為梅花拳第十七代傳人。加拿大安瑞德等為梅花拳第十八代傳人(十八代一下略……)。

梅花拳在我國傳承和發展

中國小架梅花拳在河北省平鄉縣八辛莊誕生以後,因它的縮、小、綿、軟、巧等優勢,更適合習練,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單就發生在張從富身上的故事就讓人嘆為觀止。“京城救駕”、“傳拳駱駝牧”、“一步兩眼井”、“張從富看戲”等佳話至今還令人傳送。張從富有九個弟子,個個文武雙全,內外兼修,也留下了許多會計人口的佳話。如“候魁元大鬧河南町”、“耿茂春海州辦案”、“史聰明皇宮教拳”、“李進有傳拳章村煤礦”等(以上故事在本站《梅花軼事》欄目有祥敘)。充分顯示了小架梅花拳的威力,也可以說是小架梅花拳牛刀小試,也就是從這時起,人們才真正了解了小架梅花拳,爭相學習梅花拳很,快遍及平鄉縣八辛莊(八個村)、宋夏莊(四個村)、來重町(五個村)、霍林寨、第二町(五個村)、油召橋(三個村)、楊村(三個村)、下町、上町(四個村)田莊等附近村莊已經威縣、廣宗縣、任縣、曲周、南和縣等周邊縣。從第十代起,眾弟子謹遵師訓開始向山東、山西、河南等地傳授梅花拳,十代王法勝、王河清、王文道,十一代王榮貴,十二代王山根傳山東梁山、白帝、汶上、陽穀、文安、運城等地,培育出了許多文武兼修的弟子。十三代李廷玉、李廷桂傳武強、深縣、獻縣、饒陽等地,
中國小架梅花拳傳如入山東省梁山是從第十代開始的。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梅花拳第十代師祖王法勝(張從富之徒孫、河北省平鄉縣東田莊人氏),尊師訓至梁山馬振楊村,立壇場傳梅花拳文武大法,授技於王大才、王大年、王大武等王氏族人,從此聲名遠播。時有杏花村馮氏、宋史、劉氏等求藝甚篤,梅花拳遂傳入杏花村,今梁山鎮張垓村。位於梁山東麓的張垓村,原名杏花村,清嘉慶年間,因村人習練梅花拳,為紀念梅花拳小架練法創始人張從富而改名為張垓村(---據《梁山武林》,梁山縣政協文史委編著,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自習拳以來,張垓村歷來不乏武林高手。尤其清末民國初時期,更是高手雲集。其中馮遠臣,宋聲君、馮天街、劉延祿、劉延祥、劉延信都是其中佼佼者。他們個個血氣方剛、正義凜然,留下了許多會炙人口的故事(他們的經典故事在中國小架梅花拳網站《梅花軼事》欄目有祥敘,敬請欣賞)……
數年後,梅花拳第十代師祖河北省平鄉縣五座樓王河清(張從富之徒孫、張老敬之徒),字海晏,第十一代王致敬、第十二代王文起祖孫三人傳拳至梁山縣姜家莊。還有河北省威縣翟家莊李庭吉傳張垓村劉玉美,山東省臨清第十四代祖師王廷梅傳馬振揚村王清月、王清章等人。梁山眾弟子誠心求藝,內修外練,成名者不計其數。僅拿馬振楊村來說,就代代名人輩出:十二代代表人物有王懷斌、王懷詢、王有德;十三代代表人物有王本城、王本堪;十四代代表人物有王仁貴,王仁懷、王仁忻;十五代代表人物有王清月、王清章;十六代代表人物有王惠珍、王惠雨、王惠梅、王忠仁;十七代代表人物有王保義,王保臣、王保朝、王保柱等。
中國小架梅花拳傳入梁山後深受人們的喜愛。它不僅具有強身健體、技擊制敵的作用,而且還能治病救人和開發人的智慧,特別是小架梅花拳文理既博大精深、細微玄妙,又包羅萬象,被梁山人們譽為“通天地”的學問。故梅花拳弟子常說“拳打腳踢小把戲,唯有文理通天地”,也正因為如此,小架梅花拳在梁山傳播的又快又廣,成為門徒眾多的一大拳種。中國小架梅花拳在梁山的分布情況:梁山鎮主要集中在後集村、張坊村、馬莊村、前碼頭村、馮屺(ya)口村、饃台村、馬振楊村、郝山頭村、張垓村、郭廟村、獨山村、後孫莊村、李莊村、姜莊村。拳鋪鎮主要集中在盛莊村、蔡莊村。館驛鎮主要集中在張橋村、劉莊村、王莊村。小安鎮主要集中在北唐莊、西唐莊、乾魚頭村、宋莊、范莊和黃河涯村。壽張集鄉主要集中在東孫莊、和蔣集村。大路口鄉主要集中在大張村、大喬村、祈辛莊村。黑虎廟鄉主要集中在西河村、西小吳、高樓、田那裡、李莊、大張村。楊營鎮主要集中在大候村、李閣村、太平王村、窪李村、劉莊村和西李莊村。韓崗鎮主要集中在孫莊。至今,小架梅花拳在梁山縣已傳承了11代。
由此可見,中國小架梅花拳在山東省梁山縣的傳播和普及,為弘揚中華武術、推動梁山武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國小架梅花拳傳人衡水武強始於1844年之後,威縣翟家莊李廷玉、李廷桂兄弟二人為梅花拳第十三代傳人……在武強大王莊收徒授藝(---武強縣誌)。1844年後,外觀傳教士在威縣強拆民房、廟宇,興建洋教堂。激起梅花拳第十三代弟子李廷玉、李廷桂兄弟二人的憤慨,為敵外侮,率眾焚燒了洋教堂。此舉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洋人的囂張氣焰,惱怒的洋人讓清政府派兵鎮壓(此為“義和團”運動的導火線)。寡不敵眾的民眾被衝散,李廷桂入獄(後越獄逃到山東梁山),李廷玉隱姓埋名來到武強,在“張半朝”家廟中棲身,靠乾點零活度日。一日,李廷玉在家廟裡練拳時,恰巧被前來家廟邊池塘洗澡的幾個年輕人看到,眾人央求李廷玉教他們練拳,於是小架梅花拳在武強傳播開來。李廷玉最出名的二十大弟子稱“京南二十俠”,他們是:任起元、段步元、趙錫三、趙太和、張丙為、張博彥、張邁千、趙崔和、段步修、程清川、高智平、程三山、程煥齊、程殿忠、程大錫、程訪興、程殿魁、徐萬順(抄自李廷玉、李廷桂墓碑,光緒十六年)。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四月,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設擂台,號召天下武林高手來山東打擂,武強小架梅花拳負責人派出任樹譚、李萬興、王國章、王道隆、尹解章、尹桂芬、、尹國華、王瑞圖前去打擂,以六場連勝、五場平局的好成績,打出了小架梅花拳的威風,台下眾人齊聲贊道:“武強、武強、武藝高強”。值得一提的是小架梅花拳第十六代傳人韓其昌,深州市阮頭村人,拜趙英廉為師習練梅花拳,武功造詣頗深。後任北京大學武術教授,弟子上百人,遍及北京、上海、西安、濟南等地。韓其昌還在梅花拳理論上有所建樹,為傳承和發揚小架梅花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子韓建中子乘父業,繼續研究和發展小架梅花拳,我國公安戰線培養了一大批武術人才。特別是2007年他組織的中國《武林盛典》大會,使中國傳統武術得到了進一步弘揚,一批武林精英脫穎而出。梅花樁拳傳人宋啟振獲得2007年度總冠軍,小架梅花拳第十七代傳人武龍水獲得了2007年度“中國武術傳統技法大獎”。
中國小架梅花拳從張從富創建至今,經歷了2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自張從富救駕、轟轟烈烈的“義和團”扶清滅洋義舉、山東打擂到今天的《武林盛典》大會的角逐,都充分顯示小架梅花拳的威力,在中國武術界也曾幾度輝煌。如今,中國小架梅花拳已衝出國門,走向了世界。在我國大力提倡全面健身的今天,在眾多梅花拳人的共同努力下,小架梅花拳一定能會走進我國的大江南北,千家萬戶,為增強國民身體素質發揮出它更多、更大的作用。

近年來傳播與發展:

早在1988年在山東大學留學的外國留學生,就已經有人開始學習梅花拳。1990年10月濟南召開的“義和團運動起源與現代中國社會國際學術討論會”上,山東大學的著名歷史學家路遙教授和十七代梅拳弟子燕子傑教授就曾著文介紹了梅花拳的歷史、組織和活動,並帶領了來自美國、日本、菲律賓等七個國家的四十餘名中外歷史學家,專程去河北省廣宗縣觀看了梅花拳的武功表演。從此,梅花拳的名聲傳遍了國內外,並引起了國內外史學界、文化界和武術界的極大關注。隨著河北各縣梅花樁協會的相繼成立,中國的梅花拳運動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從這時起,在山東大學學習的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的留學生和外籍教師也開始向我們學習梅花拳。 特別是1992年「山東省梅花樁研究交流中心」成立以後,我們認識到培養、訓練外國弟子的工作,關係到梅花樁事業的發展和未來,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因此,我們認真計畫,派專人負責教練他們武功,翻譯了一些梅花樁的文章和教材供他們學習,定期由燕子傑教授給他們講授梅花樁的歷史、拳理和優良傳統。幾年來以山東大學為基地,陸續培養、訓練了美國、德國、義大利、丹麥、比利時、奧地利、韓國、斯洛伐克、英國、瑞士、以色列、法國、烏克蘭、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的在華留學生和外籍教師。他們在梅花樁武功鍛鍊中非常刻苦,並努力學習梅花樁的文理知識,了解梅花樁的歷史和優良傳統。我們還多次組織這些留學生和外國友人去河北省的威縣、廣宗、平鄉、武強,山東省的東明、聊城等縣市梅花樁盛行的農村去參觀學習,訪問當地的梅花拳老人,參加那裡的“亮拳比武”活動。 這些外國弟子們和我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們回國以後大部份仍和我們保持著聯繫。有的不但自己練功,還把武功教給親人或朋友,或者介紹自己的朋友來中國學習梅花樁。有的外國朋友為了能更好地傳播梅花樁,回國後經過幾年的籌劃與努力,又尋找機會來到了中國濟南再次學習梅花樁。如丹麥的尼古拉、德國的費迪克、美國的珍芝爾、義大利的李莎、以色列的奧戴德等都是這樣的。 1995年燕子傑教授接受法國雷瑞松、以色列毛根斯坦等人的邀請,赴法國、丹麥、比利時、德國、以色列等國訪問,又把梅花樁的種子撒到了歐洲。1998年燕雁和任軍民被邀請赴法教拳以後,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目前法國的梅花樁運動已逐步走向了正規。 自從1996年加拿大的梅拳弟子安瑞德和李婉恩,邀請燕子傑教授訪問加拿大以來,加拿大的梅花樁運動一直在正常發展著。目前,加拿大、法國、義大利等國都有了自己的梅花樁組織。

梅花樁事業傳播發展的特點:

自古以來梅花樁就有文場和武場的活動,它的流傳和發展也是“文武齊全”的。文場敬祖師、掌管著世代流傳的經書、輩譜,文場老師在拳派內都是德高望重、文武兼備的老前輩,平時能醫、會算,為人排憂解難,教化弟子、維護拳派的團結和優良傳統,用文理的精神指導整個拳派的活動。武場的活動就是練習武功,由於梅花樁武功是「無字真經」,它練神練氣、開發智慧,有教育人的作用。所以,梅花樁武功是梅拳弟子們的入門和基礎。 梅花樁文理也就是提高到哲理層次的拳理,由於它深刻而基本,能適用於萬事萬物。它不但是梅花樁拳派的指導思想,也是梅花樁拳法的最高理論和真正精髓。 梅花樁拳派這種“文武齊全”的活動形式和流傳特點,是其它任何拳派都沒有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梅花樁的文教與武教合一,武功與武德成為一體。拳法即是智慧,練武就是學習。梅花樁拳法中的拳打腳踢,才有了靈魂和生命。梅花樁武功在世代流傳中才保持了它原有的面貌和基本的精神,“全國梅花拳是一家”的團結局面就是這種優良傳統的體現。正是由於梅花拳文場活動的存在和它的領導作用,一百多年前梅花拳才發動並領導了義和團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因而梅花樁武功,已經不僅是一個拳術,它也代表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證明,梅花樁是不能文武分離的。文理如果失去了武功做基礎,就成了玄虛的哲學或說教,人們已不可能理解它,更不可能在萬事萬物中發揮作用。同樣,梅花樁武功如果失去了文理的指導,就變成了單純的拳打腳踢的運動。很快也就會被世俗的觀念所污染,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寶貴的價值。在拳派的活動中也會雜念叢生、邪風四起,再也維護不了團結進步的局面。 因此,在梅花樁的流傳和發展中,不論是純文或是純武都是不齊全的,這樣的流傳和發展也不會是長久的。我們在全球傳播發展梅花樁事業的原則,就是要全面繼承和發揚梅花樁的精神。所以,我們在各國進行梅花樁知識的宣傳教育時應是文武一體的,在進行梅花樁活動和建立梅花樁組織時則是按先武后文的順序。一個真正的梅花樁弟子是不能忘“本”的,這個“本”不僅是尊敬自己的老師,更要信仰梅花樁的祖師。這個“本”又是梅花樁的道德、智慧和基本的精神。燕雁和任軍民在法國傳播梅花樁的活動中,正是堅持了這個原則和精神。鬥爭雖然是異常艱苦的。但是,他們堅持了下來。目前局勢已在發生變化,勝利的曙光已經出現。
小架梅花拳邢台籍代表人物:寧自德、陳國泰、沈志遠

二、梅花樁武功

武功是一個拳派的基本內容,武功則主要是由功法、套路和拳理所組成的。梅花拳是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影響最深的一種拳術,我們從它運動的特點和拳法的特殊結構就可以看出:

梅花拳是沒有固定的拳術套路

它的基本拳路稱為“架子”。“架子”的構造就很特殊,它有五個基本的拳勢稱為“樁步五勢”,它們在練習時要靜止站樁。此外就是運動變化迅速的“行步”。“樁步五勢”和“行步”的練習要在拳場中走遍東西南北各個方向也稱為“四門八方”。這種串連起來的拳路可按一定路線周而復始的循環練習。初學者可以先學基本的和變化簡單的,隨著功力加深和練功時條件的不同再不斷補充和不斷變化各種拳勢和動作。梅花拳的對練拳路“成拳”除了必須要在“四門八方”各個方向上練習外,它的抓拿摔打的動作和拳勢皆可以因人而異,隨時編造。到了梅花拳的更高級的對練拳路“擰拳”時,更是“手無定手、腳無定步,勢無定形、見勁使勁、引進落空、見空按豆,隨勢而布。”這種“架子”、“成拳”、“擰拳”的變化和不定的形態,使得它們的內容可以靈活多變,無窮豐富。這種拳法結構的特點反映了宇宙萬物千彎萬化,無窮無盡的基本特性。梅花拳文理中說的:“拳無拳,藝無藝,無藝之中是真藝。”有拳、有藝,有了一成不變的套路就不是真正的武藝了。正如“道無形”之理,真正的武功是變而不變,有而無的,它也是“無形”的。不懂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辯證思維方法,就無法理解梅花拳的這種特殊結構。

梅花拳的基本拳路

練拳時“樁步五勢”要站樁,要靜止不動:“行步”是不斷變化的動作要迅速輕靈,這一動一靜兩種極端的情況要在一個拳路中交替出現,這真是一種奇特的練法。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認為:“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據,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陰變陽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運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動為陽,靜為陰”,在“樁步、五勢”中的“大,順,拗,小,敗”五熱又與“金水木火土”五行相對應。五勢之變化“本陰陽之理,太極之功”,“按五行相生相之理不斷變化衍生”。其餘如“剛柔”,“起落”,“進退”皆可謂陰陽。梅花拳“架子”的結構和變化,正是一幅“太極圖”的景象。梅花拳若要練好,就必須在練“架子”時“動靜”要互根;“剛柔”要相濟;“起落”“進退”要靈利。這也就是“陰陽不測之謂神”使拳法出神入化變化莫測的道理。

梅花“拳四門八方”

在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和對練拳路“成拳”中都必須要在“四門八方”各個方向上練習。
何謂“四門八方”?即八卦的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方位,也稱為四正四隅。此外在梅花拳的掌法,拳法和腿法中也要有“九宮之變化”九宮也就是四正四隅八個方位及中一點,拳術的變化也是人體的一種形體的動動。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八卦思維是一套直觀的形式化系統,它具有巨大的可納性。梅花拳把各種拳法的變化和套用都在八個方位上考慮,或者都要符合“九宮”之數,使得其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可以根據八卦爻變道理使其拳法有無窮的變化。
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因有“樁步五勢”和“行步”的不同練法,“樁步五勢”可練全身之氣。練時要凝神,聚氣,調息,懂聚氣之法,這顯然是在“練內”。而“行步”是練步法法之輕靈迅速,這主要是“練外”的,因此它是“內外兼練”的。
不論在練“架子”或“成拳”中都要一氣貫串,一氣呵成,不散不亂,內外一體。自始至終都要練形,練氣,練神。先要“形氣合一”再“神氣合一”達“精氣神一體”即“渾元一氣”。
梅花拳拳法中也把人體看做一個小天地,本“天人合一”之理。練拳必須知“四時行功加減”及“易筋經”之道理。梅花拳練拳之目的是要“先固根本”即:“仙煉之則為內丹,武煉之則為外丹,然內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動靜互根,溫養有法,自有結胎還原之妙。內丹既成,靈妙莫測,自成金剛不壞之體,則超凡人聖上乘可登,若雲制敵猶其小焉者也。”

三、梅花拳理論及性命雙修

上述精神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觀,正如朱熹說的:“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實際上若細心觀察,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兩手的動作都在空間全方位上劃出了一個個的太極圖。

梅花拳與易學

由上述討論的梅花拳武功的四個基本特點就可看出,梅花拳拳法的指導思想就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八卦變易之理、渾元一氣的整體觀等。如果不懂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思維方法也就無法理解梅花拳的拳理,也不能煉好梅花拳武功。梅花拳弟子們都知道,梅花拳是很有文化素養的一種拳術,在武功鍛鍊過程中拳法理論的指導作用是很重要的。常常要一邊練功,一邊學習拳理,還要在鍛鍊過程中對拳理不斷地體會,領悟。因此,梅花拳武功的鍛鍊過程也就是一個傳統文化思維方法的學習和訓練過程。
當梅花樁武功練到高級階段時,就要懂得煉神、鍊氣之法,對此就要進行修心養性的文練。如前面所說,內丹養成,除武練外丹之外,還要用溫養之法,也就是文練的方法。因此文功實際上就是武功的高級階段。現在我們看一看梅花拳文場中文理的主要內容吧!文理,是梅花拳文場中比拳理更高級的理論。它是指導梅花拳拳派一切活動特別是文場活動的理論和依據。文理主要以手抄本經書的形式世代流傳下來,也有一些輾轉抄錄的另散文字和圖譜。它們都被奉為比生命還貴重的至寶,被嚴密收藏,絕不輕易示人。我們在調查中經多次艱苦地說服工作,才看到和抄錄了其中一部分,雖未詳盡,但也看出了梅花拳的主要指導思想及其文場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梅花拳文理

文理主要取材於佛、道、儒三家學說及周易,但其內容主要是與修心養性,鍊氣煉神有關部分。雖然其中仍保留一些神、佛、仙、道等宗教詞語,但其含意已經變了,成為煉神鍊氣的功法所使用的名詞了。就連儒家學說和易經中的語句也是如此。例如:“三綱五常”,在討論修心養性時,人的精氣神謂之三綱,心肝脾胃腎謂之五常;在討論拳法和練體時,天地人稱為三綱;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就是五常。在梅花拳的任何拳法和功法中對方向都很重視,又如:在易經中艮卦的:“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是指文煉中的兩種功法(艮背)與(行庭)能止念凝神忘形的境界等。
在文理的經書中也有一些神佛傳道的故事,但這都是有所指的,主要是指導梅花拳發展、流傳的歷史,並給於對梅花拳的發展、傳播有卓越貢獻的祖師某些尊稱,以示紀念。梅花拳祖師怕弟子們學文理時看不懂經書中隱語和借用的詞語,還有一段文字說明。“講道不離身,打鐵不離砧,大道分明在人身,迷人不知向外尋,泥胎木象都是假,鐵打銅鑄也不真,修行不遇名師點,枉費徒勞一片心”。這裡所說的“道”、“大道”、“修行”當然都是指導煉功了,明確指出文理的內容不是宗教迷信,而是修心養性的功法。此外又能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這裡所說的“佛”是指(長生之道),而“靈山”“靈山塔”就是指的(心)了。
注意,煉功中的“心”可不是心臟,而是指導的產生意念的神經中樞,大腦皮層。梅花拳文場主要是煉文功,也就是修心養性,煉神鍊氣。煉文功必須要心靜,清心寡欲,摒除一切雜念,清靜無為。文理中就吸收了很多佛、道兩家在修行時這方面的理論和方法。如佛教中的“三皈五戒”,即皈佛——元神;皈法——元氣;皈僧——元精。五戒——殺、盜、窯、酒、妄。道教中的“三寶五行”,即三寶——精氣神;五行——有仁慈——屬木利於肝;有義氣——屬金利於肺;有禮讓——屬火利於心;有智慧——屬水利於腎;有信實——屬土利於脾,等等。文理中還有很多內容是談功法的,如:“由凡希聖聖希天,反轉洛書參靜禪”、“要知性命在何方,離坎爻中是祖鄉”,“去妄存滅悟本空,正心反內守靈宮,希賢希聖希天容,一念不生萬法通。一條大道少人奔,尋至玄關始入門,養性靈台身有主,神存至善魄成魂”。
以上都是修心養性,入靜調息之法又如:“修行不論行往坐臥,天門常開地戶永閉,專意觀看書,神不外游,氣不耗散,久久鍛鍊自然心空,心空發朗體卦虛空,久而行之自然金丹成就。見性明心忽然惺悟,認得元性從何而來,往何而去,脫離生死返本皈源”。以上是“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根本大法。注意這裡不僅談的是功法,還有些煉功時的感受體會。
又如:“我大道言面壁非有別件,端疊生閉雙目如同泰山,去不追來不想不生一念,恐不視懼不驚不開一言。無天地無日月無桉無殿,無飛禽無走獸無水無山,無人相無我相無紛無亂,無壽者無眾生無火無煙,知止定定後靜靈光閃閃,如此辰居其所龜息綿綿,心忘形性忘心真靈不散,靜之久忽然的元神出關,見天地和三光百般景現,這乃是身內道顯發外邊”。

靜坐功法

這是一個靜坐修行的功法,這裡不僅是功法還有練功者的感受和思維活動。注意文煉之人當功夫達很高境界時,常常引發出人體的特異功能,因此他們的思維和感受是一般人很難理解體會的。這也是文理非常深奧,一般配人很難懂的一個原因。在文理中常把煉功者稱為修道之人或佛門弟子,把求得長生或練習文功,武功之理稱為無字真經,如:“金檁金梁金廟台,紅門落鎖無人來,你說你是佛家真弟子,為啥不帶鑰匙來?蓮為鑰匙性為簧,無字真經法內藏,真性打開三簧鎖,一條明路到家鄉”。
這裡說的梅花拳文功的要點:一個是“蓮”—即舌抵上齶,使內氣做周天循環;一個是煉性,煉成“真性”,這也是“性命”雙修的意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