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寒武紀陸殼的拼接和生長

《中國寒武紀陸殼的拼接和生長》是由地質礦產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白瑾、黃學光、王惠初、郭進京、顏耀陽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寒武紀陸殼的拼接和生長
  • 成果登記號:19970133[08272]
  • 第一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133[08272]
項目名稱
中國寒武紀陸殼的拼接和生長
第一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白瑾、黃學光、王惠初、郭進京、顏耀陽
研究起始日期
1993-06-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5-06-30
主題詞
陸殼;大陸演化;前寒武;大陸增生;中國;大陸焊接
任務來源
E

成果摘要

“中國前寒武紀陸殼的拼接和演化”是為迎接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的召開,國家計、地礦部科技司組織的基礎研究項目之一,項目編號為96—30—03。首次提出“渦旋作為太古宙大陸形成的動力學機制,並探討了它與地幔柱構造的聯繫及造的運動學、動力學特徵,是理論上的一個重要創新。提出華北原地台00Ma以後裂解的,提出古代華北原地台南緣活動帶的北界向北推移約分析論證了元古宙時期中國幾個主要陸塊破裂、增生、碰撞、拼接的歷史。陸塊之間主要造山帶的發育過程及特徵,並提出在中新元古代,華北、三個原地台上發育了一系列裂陷槽、拗拉槽、裂谷和地斜構造。重點以例,首次研究總結了元古宙的不同階段、不同方向沉積盆地和造山帶交性及周期性,古元古有兩個周期、每期約300Ma;中、新元古有六個周00Ma。各周期依次交替出現東西向和南北向伸展,反映了地球自轉速度在理論及方法上,首次提變位的新思路,用以探討前寒武紀陸殼的形成和演化規律,為正確恢復形及橫向結構邊界開闢了新途徑。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有關陸形成的動力學機制(渦旋構造假說)研究達到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