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軟凝聚態物理學(下)》是2020年01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軟凝聚態物理學(下)
- 作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01月
- 頁數:1454 頁
- 定價:198 元
- 開本:B5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30621474
《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軟凝聚態物理學(下)》是2020年01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
《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軟凝聚態物理學(下)》是2020年01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內容簡介軟物質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以及人類的生產生活中,泛指處於固體和理想流體之間的複雜凝聚態...
軟凝聚態物理學的誕生,以法國著名物理學家P.G.de Gennes 199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為標誌。當年,P.G.de Gennes提出軟物質的概念,以後每年發表於各類物理學雜誌的有關軟物質的論文逐年增加。從此軟物質研究作為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概念 軟物質是指其某種物理性質在小的外力作用下能...
凝聚態物理學是當今物理學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學科之一。一方面,它是固體物理學的向外延拓,使研究對象除固體物質以外,還包括許多液態物質,諸如液氦、熔鹽、液態金屬,以及液晶、乳膠與聚合物 等,甚至某些特殊的氣態物質,如經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玻色氣體和量子簡併的費米氣體。另一方面,它也引入了新的概念體系...
王齊華,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0年7月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98年7月於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獲物理化學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休斯敦大學化學系進行合作研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第九屆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甘肅省化學會理事,《...
蘇州大學軟凝聚態物理及交叉研究中心中心研究注重軟物質體系的實驗科學研究;強調理論與實驗的結合;著眼於發展生命軟物質體系的非平衡態統計理論和軟物質物理的基本理論方法;致力於軟物質材料結構與功能關係的研究;圍繞納米尺度、細胞尺度、生命群體等多尺度行為,揭示其自組裝/自組織的機理和規律。本中心是結合學科前沿...
;學生樊文輝於2022年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 金優秀獎 ;丁洪指導培養的學生還有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副教 授殷嘉鑫 ,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學者呂 佰晴等 。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丁洪在高溫超導體的機理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評)“丁洪是知名的凝聚態物理學家。”(“未來科學論壇...
陳小龍,男,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1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德國海德堡(Heidelberg)大學和拜羅伊特(Bayreuth)大學洪堡學者。長期從事功能晶體材料研究工作,發展了寬禁帶半導體碳化矽晶體生長新方法,實現了我國碳化矽晶體生長和加工技術從零到一、產品從...
2019年6月21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防空辦公室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防辦黨組會議室舉行。2021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新疆師範大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暨揭牌儀式。2023年3月23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新疆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就本科...
2015年,上海高等研究院的“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2016年,中國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與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學共建上海碳數據與碳評估研究中心,承擔碳衛星的數據開發、碳排放天地一體化監測及低碳發展戰略研究。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
博士後 2014.08 - 2015.10 美國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物理系,合作導師:傅亮 工作經歷 副研究員 2015.11 - 2018.7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重點實驗室 研究員 2018.8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重點實驗室 所獲榮譽 2021年入選科睿唯安“高引用研究人員”...
2000年,該所起成立了戰略研究小組開展持續的發展戰略研究。2002年4月,該研究所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二期試點。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426人。其中科技人員323人、科技支撐人員44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55人、...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凝聚態物理、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醫藥、電子信息(控制工程、光電信息工程)教學建設 據2023年12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簡稱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成立於2006年,由中國科學院與江蘇省人民政府、蘇州市人民政府和蘇州工業園區共同出資創建,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內。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根據中國科學院調整科技布局的規劃,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國家戰略需求與未來產業發展,...
蘇東林,女,1960年3月7日出生,山東省萊蕪市人。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磁兼容技術研究所所長。蘇東林於1979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6年創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磁兼容與電磁環境”學科;2019年...
1999年5月,根據中科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的戰略部署,在“東北高性能材料研究發展基地”建設中,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與原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整合建立新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2001年,成立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2002年,成立瀋陽先進材料研究發展中心。2011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創新...
· 軟凝聚態物理及智慧型材料研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 智慧無人系統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 分析數學與套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重慶市鎂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重慶市網路化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重慶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重慶市微光機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重慶...
連刊兩文報導了曹原關於石墨烯超導的重大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超導效應。這一發現直接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新領域,有無數學者試圖重複、拓展他的研究,這一成果堪稱‘第五大發明’。學術論著 2020年5月6日,曹原在《自然》連發兩篇,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系列新進展。2021年2月...
2016年至2017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學科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低維度人工微結構及其界面和表面科學)的負責人。科研成果獎勵 人才培養 講授課程 唐叔賢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的本科生講授《基礎物理》課程。高校治理 唐叔賢作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院長,他負責制定、實施大學及學院的有關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加...
故在21世紀人類把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擺在所有發展戰略的首位。全效應法研究 “全效應”是宇宙統一論的整體概念和主體精神。“全效應”是把古代人對宇宙整體精神“道”和“元”理念和現代人類對時空、生命、萬事萬物的整體聚合為統一的核心理念,變為中國特色的主體思維。“道”是“全效應”的本源,“全效應...
重大科技成果九: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2035發展戰略叢書。“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2035發展戰略叢書”正式發布。叢書由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組織,邀請3000多位相關領域院士專家共同研究,歷時三年形成38冊系列書籍,研述了人工智慧、合成科學、先進材料等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的發展情況,將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
截至2020年3月,方創琳已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課題、國家973項目課題、中國科學院戰略科技先導專項A課題、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以及地方政府委託的各類項目約110餘項。 [4] ...
作為“863”計畫“機載聚束SAR和信號處理研究”項目負責人,研製成功中國國內第一部機載聚束SAR實驗系統。2001年至2005年主持研製成功多部高解析度機載SAR系統,實現了中國高解析度機載SAR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同時研製成功中國第一部機載干涉SAR系統,獲得中國國內第一幅三維雷達地形圖,具有開創性意義。學術論著 據...
截至2017年11月,馬余剛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科技部97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性項目、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畫、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重點項目等。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7年11月,馬余剛先後獲得國家...
2005年,學校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一次性獲批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文藝學、凝聚態物理、體育教育訓練學五個二級學科。2007年,學校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1年,新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生物學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14年,獲批教育碩士、翻譯碩士、旅遊管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