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學堂稟北南洋大臣稿

《中國女學堂稟北南洋大臣稿》是經元善所著作品,出自於《經元善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女學堂稟北南洋大臣稿
  • 作者:經元善
  • 作品出處:經元善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三品銜道員用候選知府經元善、二品頂戴遇缺即選道嚴信厚、二品頂戴儘先選用道鄭官應、二品頂戴道員用留直補用知府施則敬、記名總兵留閩儘先補用副將陳季同、候選通判康廣仁、五品銜廣東即補鹽大使袁梅、舉人梁啓超稟報創設中國女學堂,請在備賑生息項下歲撥規銀三千兩,津貼常年經費,乞賜批准咨明盛京堂由。
敬稟者:竊卑府等見我中國旁習西學,漸圖自強,各省大憲設立中西學堂,先於本原之地培其根柢,薄海士民同深欽仰。伏維治國之要,必本齊家,事理之繁,尤資內助,但我國人心蔽錮,鹹以為婦女不必讀書。然以經義求之,《白虎通》曰:婦人所以有師,何學事人之道也。然則不學不可以事人,明矣。《詩》又雲,言告師氏通德論,國君取大夫之妾、士之妻老無子者而明於婦道,祿之使教宗室五屬之女,此即女教師、女學徒也。至於烈烈貞節,劉子政已著竹書,藹藹善言,曹大姑能為《女誡》,斯又其學成者矣。用此觀之,我中國豈無女學?豈無道德之女士哉?徒以積習已久,無人振起之耳。夫以泰西而論,則十家之堡,三十家之城,無不男女並設學堂。堂中女士之多者數百人,少亦數十,或習醫,習格致,習商工,習學政,無不專門講求,以致其極。以故歐洲諸國,學校之費,歲支數百萬金,而英美尤甚,學費幾與兵費等。故今泰西婦女多有知學,而國亦由是強矣。卑府等深圖我國自強,女學真不能不急急興起,然此事朝野上下無不異口同聲,而或者以風氣之先,最難開創,故遲遲不果行耳。卑府等不自度量,仰體憲意,擬邀集同志出而籌辦,先從上海設起,以次逐漸推廣。曾於上月二十一日會敘寓滬中西紳商,到者四五十人,群情踴躍,輿論翕然,定議拓地庀材鳩工,期於必成。惟此舉費款巨大,卑府等深悉目前商務百廢俱舉,庫藏未裕,不敢請撥官款,擬仿籌賑之法,四出勸募。雖誠求必有誠應,賑捐已有明效,但緩不濟急,猶恐在陳堪虞。前本擬請憲台咨商督辦鐵路大臣盛京堂,於輪電兩局捐助北南洋公學經費內,每歲借撥二三千金。舉人啟超曾接奉盛京堂函諭,謂款本不多,公學尚不敷用,似不便復行乾瀆。再四思維,尚有卑府元善從前承乏籌勸賑款時,曾隨盛京堂商募招商局,於官款息餘項下撥銀十萬兩,存於銀行,以備各省偏災急賑之需,名曰備賑生息,稟請前北洋大臣李奏明在案。現在此款亦歸盛京堂經理,擬在此中歲撥三千金,以應開辦女學堂各項用款,一俟募捐綽有餘裕,即行停止。亞聖有雲,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女學堂之教人以善,與賑濟之分人以財,可同日而論,且並行不悖。惟念卑府元善與盛京堂同辦電報商局,又系相輔辦賑之人,倘竟私相授受,撥用前款,未免貽人口實,為特縷晰稟陳,伏候憲台俯賜批准,一面懇咨請盛京堂照發施行,實為德便。再,中國之患,在上下不通。泰西國家,君行一政,民即知之,民舉一事,君亦知之,所以上下一心而無所隔閡。雖不敢謂此舉為國家大政,然創辦千古未有之局,以開風氣之先,亦非尋常細故,應否奏明立案之處,出自憲裁。謹將擬議捐啟章程一冊,另錄稟盛京堂稿一折,會同刑部主事吳保初、湖北候補道薛華培、降調前浙江候補道王松森、浙江候補知府翁熙孫、候選知府盛昌頤、候選知府何恭壽、進士汪康年、候選同知沈毓桂、候選同知周廷弼、候選通判鐘天緯、廣東試用知縣胡琪、遇缺即選知縣趙元益、候選知縣狄葆賢、分省補用知縣張鏡濂、州同銜嚴攸慶合詞稟陳,伏乞憲台鑒核,批示祗遵,實為公便。專肅寸稟,恭叩鈞安。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經元善是19世紀八九十年代最重要的洋務企業家之一,也是當時聲望卓著的義賑活動主持人,被學界視為中國早期資產階級形成過程中的代表人物。經元善出身於江南地區的傳統紳商之家,因積極投身於開展義賑活動,不僅贏得了廣泛的社會名聲,而且得以進入洋務企業,成為第一批向近代紳商轉化的代表。而在實業活動之餘,經元善還積極參與了維新改良等社會活動,更因上書反對“己亥立儲”而得罪,最終則在流亡期間形成了對洋務運動的反思和批判。總之,經元善身上明確體現了舊式商人在近代中國社會所經歷的一條新陳代謝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