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和陸緣岩石圈結構》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滕吉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大陸和陸緣岩石圈結構
- 作者:滕吉文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398017
- 出版時間:2014-03
《中國大陸和陸緣岩石圈結構》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滕吉文。
《中國大陸和陸緣岩石圈結構》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滕吉文。內容簡介該書闡明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華北、東北、東南和西北地區進行人工源深部地震探測與殼、幔精細結構的刻畫,揭示了在我國不同地域的展布圖像、異常...
結構和構造是識別岩石的重要特徵之一。根據成因,岩石可分為三大類: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岩漿岩 岩漿岩:是由地殼內部上升的岩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稱火成岩。岩漿主要來源於地幔上部的軟流層,那裡溫度高達1300℃,...
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中國岩石圈構造單元的劃分:岩石圈深部結構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地表的大地構造單元和構造特點是深部地質作用的結果和反映。因此,把地表和深部地質調查研究的成果相結合,從三維結構角度劃分中國岩石圈大地...
《中國大陸岩石圈物質組成及演化》是2006年10月1日由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邱瑞照。簡介 本書為國土資源部“中國岩石圈三維結構”科技專項計畫研究成果之一。作者通過中國大陸地形地貌、地熱、地質歷史、基底岩石組成、火成岩漿活動...
《中國東部大陸邊緣地帶的岩石圈結構與動力學》是199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斯禹。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近年來對大陸邊緣進行綜合地球物理研究的重大科研成果,是一部區域性的岩石圈結構與動力學的專著。作者以近數年來在東部陸...
第二編中國東南大陸及陸緣地帶的位場特徵與板內構造界帶 33 第三章中國東南大陸及陸緣地帶的重力場與岩石圈結構 35 第一節東南大陸布格重力異常與分區特徵 35 第二節東南大陸布格重力異常的空間變化 37 第三節殼、幔邊界(Moho界面...
《中國大陸岩石圈三維結構及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是依託吉林大學,由孫運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根據地學斷面的特點,完成了地學信息系統的總體設計。在考慮中國大陸岩石圈和全球地學斷面的基礎上,編制了一套編碼方案和設定...
“青藏高原岩石圈結構、隆升機制及其對大陸變形影響”是地礦部“八五”重點基個項目(編號85-06-205)。首次編制了高原及鄰區小比例尺早古生代一第三紀圖,建立了一個新的一級生物古地理分區和全區小比例尺古生物分區圖1/500萬青藏...
《中國大陸岩石圈結構與探測》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樹文。內容簡介 本書為“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SinoProbe,簡稱深部探測專項)研究成果的總結。2008~2014年深部探測專項開展了從地表到岩石圈深部的地質、地球物理和...
聯合古陸形成大階段 這一大階段包括震旦紀至三疊紀,由加里東、海西和印支3個階段組成,但實際上海西階段與印支階段在中國、在亞洲不易區分。陸核形成、地台形成兩大階段是地表大陸地殼不斷增長的過程,但從穩定地台形成之後,各大陸塊各自...
活動大陸邊緣又稱太平洋型大陸邊緣、主動大陸邊緣,是具有溝-弧-盆體系的大陸邊緣。典型的活動大陸邊緣從大洋到陸地具有如下結構:大洋-海溝-消減雜岩-弧前盆地-弧內盆地-褶皺沖斷帶-弧後盆地,不同部位的主導作用不一樣。活動大陸邊緣...
6 中國西部三維岩石圈結構研究(爆破地震部分)6.1 概述 6.2 地學斷面的速度結構特徵 6.3 中國西部地區地殼及上地幔速度結構特徵 6.4 中國西部大陸構造單元的劃分 7 中國西部布格重力異常特徵和地殼密度結構 7.1 中國西部布格重力...
5.3 華北地區上地幔速度結構 6 華北地區大地電磁測深觀測及岩石圈厚度討論 6.1 大陸岩石圈的導電性 6.2 華北地區以往大地電磁測深觀測結果 6.3 山西應縣-山東商河大地電磁測深剖面研究 6.3.1 野外觀測與室內數據處理及反演 6...
《中國東部及鄰區大陸岩石圈的構造演化與成礦》是由地質部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任紀舜、陳廷愚、牛寶貴、劉志剛、劉鳳仁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本書以大量野外調查和專題研究為基礎,以活動論、階段論、...
結合本項目彙編的最新地熱數據,我們還估算了南海北部大陸邊緣天然氣水合物穩定帶的厚度,討論其分布特徵和主控因素。 橫穿華南陸塊、大陸邊緣和南海海盆的岩石圈深部熱結構剖面表明,從克拉通→大陸邊緣→海盆,地殼和岩石圈逐漸減薄、...
西準噶爾薩爾托海蛇綠岩岩石化學特徵及其形成的大地構造環境 天山中段大地構造基本格架及其演化初探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的基底結構及第三紀變形特徵 柴達木盆地基底花崗岩的形成及其對陸殼的消融作用 東泰嶺-大別山造山帶 論北秦嶺大型殼...
岩石圈黏性對陸-陸碰撞變形場和應力場的影響 中國大陸塑性行動網路與相對穩定塊體對大地熱流分布的影響 永勝期納上地殼的地震波Qp和Qc 南海東北部東沙-澎湖-北港高磁異常隆起帶及其南側磁靜區的深部地殼結構特徵 巴顏喀拉、祁連和...
本研究對進一步認識中國大陸岩石圈動力學過程、岩石圈流變結構、殼幔耦合狀態等大陸動力學的關鍵問題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科學意義。結題摘要 本研究發展了岩石圈有效彈性厚度各向異性的計算理論和方法,建立了綜合考慮重力異常、地表和地下...
研究對象:中國大陸地區及鄰近海域淺部熱狀態與深部岩石圈熱結構,盆地熱歷史與造山帶抬升冷卻史;乾熱岩地熱資源評價。項目支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專題(2項)、國家97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3項)、國際合作...
目前國際上開始關注的岩石圈的次級結構,可能會對該地區的動力學研究帶來新的認識。結題摘要 華北克拉通東南緣緊鄰揚子地塊,受華北揚子大陸拼合和西太平洋俯衝影響,發生了強烈的陸內變形。該地區的深部結構是研究諸如大陸碰撞、岩石圈減薄...
地窪學說又稱地窪構造學說,也稱活化構造學說,由陳國達提出。初以闡明大陸地殼演化過程中繼地槽區-地台區之後形成的第三構造單元這樣的簡單理論出現,其後形成從洋殼到陸殼、包括岩石圈的演化和運動及其規律和力源機制在內的、具有全球性的...
地球上具帶狀分布的、有一定造山極性的構造帶。造山帶分布於板塊邊緣、板塊之間或板塊內部。造山帶內構造變形強烈,熱液活動集中,是研究地殼或岩石圈的組成、結構、變形和地球動力學極為重要的場所。大陸岩石圈的研究已成為現代地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