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主體性學習:本土特色與轉型發展

中國大學生主體性學習:本土特色與轉型發展

《中國大學生主體性學習:本土特色與轉型發展》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華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大學生主體性學習:本土特色與轉型發展
  • 作者:張華峰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3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39665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紮根中國情境,建構了兼具本土特色和國際共通性的中國大學生主體性學習概念,將其內涵概括為“學思用結合”的認知策略、“內聖外王”式的學習動機和“敬師樂群”的校園互動,並藉助全國性調查數據進行了驗證,對擴展本土學生學習與發展理論具有啟示意義。但是中國大學生的主體性學習表現也存在不足,尚不能完全契合國家和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要超越在既有內涵框架內部進行精緻化發展的傳統思路,將其擴展到對已有知識的質疑和創新上來,促進學習方式的轉型升級。案例分析結果表明,主體性學習的轉型發展主要面臨本土社會規範、教師教學和個體因素的共同影響。儘管本土社會規範具有內隱性和不易改變的特徵,但可以從教學實踐入手探討更具操作意義的變革。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紮根本土理解中國大學生的學習
第一節 主體性學習:大學生學習過程的時代指征
一 從“主體地位”向“主體性學習”深化
二 “中國學習者悖論”現象引發的思考
三 紮根中國本土情境理解主體性學習
第二節 新時代背景下的研究問題和意義
一 研究問題
二 研究意義
第二章 主體性學習:豐富且有待深化的研究領域
第一節 主體性學習的相關概念分析
一 國內學界的初步認識
二 西方相關概念的分析
第二節 主體性學習特點的相關研究
一 有待改進:國內學界的主流認知
二 蘊含特色:國際學界的評價轉換
第三節 主體性學習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
一 教育理念和管理
二 課程與教學方式
三 學校資源和活動
四 個人背景和特質
第三章 主體性學習的理論透視和分析框架
第一節 哲學視角的主體性
一 主體性的概念演進
二 功能和關係範疇
第二節 心理學視角的自我主導性
一 自我主導性的內涵
二 三個維度及發展特點
第三節 中國學習者的解釋框架
一 中國古代治學過程的結構
二 “美德取向”的學習模式
三 變革背景下的中國教與學框架
第四節 大學影響力模型
一 綜合變化評定模型
二 本科生社會化理論
三 學習投入理論
第五節中國大學生主體性學習的分析框架
一 已有理論的啟示
二 概念分析框架
三 影響因素分析框架
第四章 問題導向的混合研究設計
第一節 三層次概念建構
一 基本層次和第二層次
二 第三層次:文獻和訪談的對話
第二節 量化為主:主體性學習的現狀和特點分析
一 對特點的定量分析
二 質性訪談輔助解釋
第三節 質、量並行:主體性學習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 質性探索影響因素
二 定量確證影響大小
第五章 本土與國際:中國大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概念建構
第一節 主體性學習的四個屬性
一 反映學生群體性的學習樣態
二 是一個多元互動的學習過程
三 以學生的“主體感”為支撐
四 受到文化情境的影響和塑造
第二節 主體性學習的基本結構
第三節 主體性學習的情境內涵
一 “學思用結合”的認知策略
二 “內聖外王”式的學習動機
三 “敬師樂群”的校園人際互動
第六章 傳統與現代:中國大學生主體性學習的特點分析
第一節 數據準備:測量指標和計量模型
一 指標建構和信效度檢驗
二 計量模型
第二節 主體性認知策略的表現和特點
一 課堂接受表現較好,課外接受較為隨意
二 深層思考總體較好,“關聯性思考”一般
三 課內作業從多轉難,課外實踐參與積極
四 不同策略共推學習,深層思考作用更大
第三節 主體性學習動機的表現和特點
一 學習動力水平高,表現類型多樣化
二 立足自我發展,兼顧他人與社會需要
三 兩類動機共助學習,個體生髮作用更大
第四節 主體性人際互動的表現和特點
一 兩種校園互動模式得到一定的驗證
二 敬而遠之:生師互動水平不高
三 互動內容重學業、輕人生髮展
第七章 避免內卷化:中國大學生主體性學習的轉型升級
第一節 模式轉型:改進主體性學習的應有之義
一 內卷化的學習模式難以為繼
二 模式轉型升級才是應有之義
第二節 打破沉默:轉型升級的一個切入口
一 課堂沉默意味著什麼
二 打破沉默與創新素質發展
第三節 案例分析:課堂主動表達的影響因素
一 什麼導致了課堂沉默
二 質性分析:臉面、個體和教學
三 定量分析:關係、教學和學習
四 影響因素的整合和改進建議
第四節 基於案例分析大學生主體性學習轉型
一 學生學習模式轉型已經取得共識
二 以教學改革推動主體性學習轉型
第八章 特色與轉型:中國大學生主體性學習的發展之道
第一節 近代以來中國教育發展的兩個側面
第二節 文化和時代共同塑造的本土學習特色
一 建構本土概念的意義
二 本土文化的支撐
三 時代特徵的影響
第三節 注重“化西”和由教師主導的學生學習轉型
一 轉型的複雜性和可行性
二 從“西化”到“化西”
三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四節 研究待續
一 探索提煉中國學生學習特色的方法
二 系統分析中國高校教學改革的舉措
三 對中國學生內部差異性特徵的討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中國大學生主體性學習的訪談提綱
附錄B 大學生課堂主動表達的訪談提綱
索引
後記

作者簡介

張華峰,清華大學教育學博士,加州大學歐文分校訪問學者,現任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學習與發展、教師學習與發展、教育評價。獲得上海市超級博士後、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等榮譽稱號或項目資助。在《教育研究》等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數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數篇決策諮詢專報被中辦錄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