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的空間演化研究》是段德忠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9月。
該書立足於《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關於加快建設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的重大關鍵要求,一方面建構了城市技術轉移研究的理論框架,另一方面也從專利轉讓的視角對中國技術轉移的現狀格局、網路結構、演化過程、市場體系和空間效應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發現:中國城市技術轉移活動高度遵循巨觀上的空間集聚規律和微觀上的地理鄰近效應;技術差距是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網路演化的動力與拓撲連線機制;中國城市技術轉移在速度上可能存在一個“閾值”,並不是越快越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的空間演化研究
- 作者:段德忠
- 類別:經濟學著作
- 字數:279千字
- 首版時間:2020年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從城市技術轉移實踐出發,總體研究目標是在建構城市技術轉移研究理論框架的基礎上,回答中國各城市在中國技術創新體系的位置以及中國技術轉移體系“現狀如何—如何演化—作用如何”等問題。具體研究目標包括:總體梳理中國城市技術創新體系的等級層次性;多維度剖析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的時空格局;綜合解析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網路的演化格局;整體識別和劃分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的市場體系;分析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的影響因素與空間效應。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技術轉移相關研究進展 第三章 理論基礎與框架建構 第四章 中國技術創新體系與產業技術發展 | 第五章 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的時空格局與能力綜合評估 第六章 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網路、市場與影響因素 第七章 中國城市技術轉移與區域發展 第八章 結論、展望與建議 |
創作背景
知識經濟時代,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成長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創新成為推動國家和區域經濟成長的首要動力。為加快創新技術轉移,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國務院先後發布了《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和《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明確提出中國迫切需要加強系統設計,構建符合科技創新規律、技術轉移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綜觀現階段技術轉移研究,全球學術界圍繞“跨國公司技術轉移”“大學技術轉移”“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等核心話題展開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且在大學、企業技術轉移能力、途徑、模式等研究領域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微觀技術轉移研究分析框架,但大多數成果來自經濟學和管理學,從地理學的視角研究技術轉移的空間問題以及其背後凸顯的國家與區域創新問題的成果非常少見。基於此,《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的空間演化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研究發現:(1)中國城市技術轉移活動高度遵循巨觀上的空間集聚規律和微觀上的地理鄰近效應,主要表現在:首先,中國技術轉移活動在空間上高度集聚,長三角、京津和珠三角地區是中國城市技術轉移活躍和頻繁的地區。其次,中國技術轉移中心(城市)在空間上高度集聚,表明技術轉移並不會在區域上形成空間塌陷效應,存在多個技術轉移中心在區域內部共存的現實證據。第三,地理鄰近性是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結構差異和網路連線的空間機制。
(2)技術差距是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網路演化的動力與拓撲連線機制,也是中國統一技術轉移體系和技術交易市場形成的內在原因,主要表現在:首先,由大城市主導並推動的中國城市技術創新體系演變,使得中國城市技術轉移體系的演變也由少數大城市主導並推動。大城市的“大”一方面體現在城市技術創新能力上,另一方面體現在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上。其次,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網路中的拓撲關在線上制沒有形成強的鄰近選擇偏好性,而是呈跳躍態、跨層次進行轉移。最後,基於技術差距的拓撲連線機制使得大部分城市直接選擇與技術轉移核心城市(北京)進行技術轉移,全國統一的技術轉移市場體系正在形成。
(3)“速度”不是技術轉移中最為重要的維度,中國技術轉移在速度上可能存在一個“閾值”,以2年較為合適。同時在城市群尺度上,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這三大城市群在技術轉移視角下的區域一體化皆未實現,其中長三角和京津冀正朝著一體化方向發展,而珠三角城市群卻相向而行。三大城市群中,混合型和外流型的城市數量在不斷增加,意味著三大城市群的技術流動越來越多地跨越邊界,區域內技術轉移網路越來越無法滿足城市群的技術發展需求。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的空間演化研究》原型為段德忠的博士論文,該論文獲201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立項。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中國城市技術轉移的空間演化研究》 | 2020年9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203-6170-5 |
作者簡介
段德忠,人文地理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世界經濟地理和科技創新政策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社科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七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