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增長模式轉型研究

中國城市增長模式轉型研究

《中國城市增長模式轉型研究》是2019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於濤編著,張京祥主編。本書沿著“理論建構一實證套用”的路徑,以“城市增長模式轉型”為主線展開,具體分為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上下兩篇,內容新穎、資料翔實、圖文並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城市增長模式轉型研究
  • 作者:于濤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418775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城市增長模式轉型研究》將城市增長的模式與路徑作為研究重點,以體制轉型背景下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為切入點,對中國城市增長模式轉型進行了理論建構和實證解析的系統研究。在理論層面,梳理了城市行銷和城市增長模式等概念,提煉出中國城市行銷企業化傾向的主要特徵,並在審視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的經濟、社會和空間效應基礎上,提出了超過原有行銷型增長邏輯的內生型城市增長模式。在實證層面,分析了大事件行銷引發的城市空間演化過程、效應、影響要素及內在機制,並基於向內生型城市增長模式的轉型判斷,提出了大事件行銷城市運行體制改革和規劃技術創新的應對建議。
《中國城市增長模式轉型研究》內容新穎、資料翔實、圖文並茂,有較高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套用價值,適合城市研究、城鄉規劃、城市治理和人文地理等領域的科研、管理和決策人員閱讀與參考。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上篇 理論研究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方法與內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內容
2 國內外相關概念與理論研究進展
2.1 基本概念
2.1.1 城市行銷
2.1.2 城市增長模式
2.2 國內外城市行銷理論研究綜述
2.2.1 城市行銷理論的發展歷程
2.2.2 城市行銷理論的研究視角
2.3 城市增長模式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綜述
2.3.1 國外相關研究進展
2.3.2 國內相關研究進展
2.4 研究進展述評
3 中國體制轉型的總體背景與城市行銷的企業化傾向
3.1 中國體制轉型的總體背景
3.1.1 體制轉型對地方政府的總體影響
3.1.2 轉型期中國地方政府的企業化
3.2 地方政府企業化導致城市行銷企業化傾向
3.2.1 地方政府的行銷性特徵
3.2.2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的企業化傾向
4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評價及內生型城市增長模式建構
4.1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的經濟效應
4.1.1 轉型期城市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
4.1.2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的積極經濟效應
4.1.3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的消極經濟效應
4.2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的社會效應
4.2.1 轉型期政府職能與社會構架的轉變
4.2.2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的積極社會效應
4.2.3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的消極社會效應
4.3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的空間效應
4.3.1 激烈競爭環境中城市空間角色的轉變
4.3.2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的積極空間效應
4.3.3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的消極空間效應
4.4 內生型城市增長模式的提出
4.4.1 對於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的反思:“內生”與“外生”
4.4.2 內生型城市增長模式的產生
4.4.3 內生型城市增長模式的特徵
4.5 內生型城市增長模式的構建
4.5.1 內生型城市發展戰略的制定——統一城市發展的行動綱領一
4.5.2 內生型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主體的多元化選擇
4.5.3 以政府行銷增強城市競爭力——塑造高效、清廉的政府形象
4.5.4 以市民行銷增加城市魅力——引入“全民行銷”策略
4.5.5 打造城市品牌特色——保護與發掘城市無形資產
4.5.6 城市定位方法的轉變——面向市民的城市定位模式
4.5.7 構建城市同盟與協作網路——實施城市與區域管治
5 城市增長模式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5.1 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5.1.1 科學性原則
5.1.2 針對性原則
5.1.3 可行性原則
5.1.4 層次性原則
5.2 指標分類及選取
5.2.1 經濟成長模式
5.2.2 社會發展模式
5.2.3 生活環境質量
5.2.4 城市增長模式評價指標體系
5.3 指標選取的針對性
5.3.1 可持續發展方式的遵循
5.3.2 經濟發展原動力為“外生”還是“內生”
5.3.3 其他體現兩種增長模式差異的指標
5.4 城市增長模式評價指標體系的套用——以長三角為例
5.4.1 城市數據收集
5.4.2 主成分分析法
5.4.3 研究過程
5.4.4 評價與分析
下篇 實證研究
6 大事件行銷的研究背景、概念界定與實踐歷程
6.1 實證選擇背景及目的
6.1.1 大事件行銷的研究背景
6.1.2 大事件行銷的研究目的
6.2 基本概念
6.2.1 大事件行銷
6.2.2 城市空間效應
6.3 大事件行銷的相關理論研究
6.3.1 大事件行銷的相關理論基礎
6.3.2 大事件行銷理論的研究進展
6.4 大事件行銷的實踐歷程
6.4.1 起步階段:單一場館模式
6.4.2 初級階段:集中建築群模式
6.4.3 中級階段:多中心組團模式
6.4.4 高級階段:多元化發展模式
6.4.5 小結
7 大事件行銷的實證邏輯框架
7.1 研究目標
7.1.1 理論目標
7.1.2 實踐目標
7.2 大事件行銷與城市空間發展的內在聯繫
7.2.1 大事件行銷的空間效應內在機制
7.2.2 大事件行銷對城市空間發展的影響要素
7.3 大事件行銷的空間效應特徵的分析框架
7.3.1 時間維度
7.3.2 空間維度
7.3.3 表征維度
8 大事件行銷的空間效應特徵
8.1 大事件準備階段的空間效應特徵
8.1.1 物質空間效應
8.1.2 非物質空間效應
8.2 大事件運行階段的空間效應特徵
8.2.1 物質空間效應
8.2.2 非物質空間效應
8.3 大事件後續階段的空間效應特徵
8.3.1 物質空間效應
8.3.2 非物質空間效應
9 大事件行銷的空間效應影響要素與內在機制
9.1 物質影響要素
9.1.1 場館設施
9.1.2 基礎配套設施
9.1.3 土地開發
9.2 非物質影響要素
9.2.1 政策制度
9.2.2 規劃引導
9.3 城市空間發展內在機制的主體分析
9.3.1 發展主體
9.3.2 主體博弈
9.4 城市增長模式與空間效應的內在機制
9.4.1 內生型城市增長模式
9.4.2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
10 大事件行銷的城市增長模式轉型應對
10.1 中國城市大事件行銷的特色
10.1.1 大事件行銷的企業化傾向
10.1.2 大事件行銷的“中國特色”
10.2 我國城市增長模式轉型的對策
10.2.1 大事件行銷運行體制的改革
10.2.2 大事件行銷規劃技術的創新
11 結論與討論
11.1 主要結論
11.1.1 地方政府企業化導致城市行銷的企業化傾向
11.1.2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對於城市公共利益的維護還很欠缺
11.1.3 行銷型城市增長模式不能給城市帶來健康穩定的發展
11.1.4 內生型城市增長模式是未來我國城市轉型的方向
11.1.5 大事件行銷是城市行銷的一種主要運作方式
11.1.6 建立大事件行銷“一機制、兩要素、三維度”的邏輯分析框架
11.1.7 大事件行銷具有積極和消極的空間效應
11.1.8 大事件行銷的空間效應影響要素包括物質和非物質影響要素
11.1.9 基於城市政體理論解釋大事件行銷的空間效應內在機制
11.1.10 向內生型城市增長模式轉型是解決中國城市大事件行銷問題的根本路徑
11.2 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1.2.1 如何將城市增長模式轉型的理論轉化為進一步的行動策略
11.2.2 如何在城市複雜的多元發展環境中,準確地進行城市大事件行銷的空間效應分析
11.2.3 如何構建更為直觀的城市大事件行銷的空間效應分析模型
附錄

作者簡介

于濤,1978年生,河北故城人,南京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博士。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兼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鄉治理與政策研究學委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城鄉空間發展演化的特徵、機制及治理政策研究。發表中外學術論文80餘篇,出版教材及著作5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曾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住建部和江蘇省住建廳優秀勘察設計獎10餘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