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地震科普網
- 主辦單位:中國地震局
- 承辦單位:中國地震防禦中心
- 宗旨:學習防震知識
中國地震科普網是由中國地震局主辦,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承辦的面向社會指導地震自救方法,宣傳地震知識,地震預防知識及發布地震信息的綜合性行業科普類地震網站,旨在探索地震科學奧秘、學習防震減災知識。中國地震科普網設有防震知識...
地震強度 播報編輯討論上傳視頻 地震能量和地震影響的大小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套用工作項目 審核。 地震強度指地震能量的大小,可用震級來表示。也指地震影響的大小,用烈度來表示。 地震強度是根據人們觀察到的地震對人、建築物和自然地物影響來確定的。隨著觀察者相對於震中位置的變化,地震強度在震區...
第十三條 中國地震局組織相關領域人員組成專家組,對國家防震科普基地的申報材料進行評審。第十四條 專家組通過審閱申報材料後給出評審結果。對申報材料存在異議的,通過書面質詢或實地考察核實。第十五條 中國地震局根據專家組的評審結果,確定擬認定的單位名單,並通過中國地震局入口網站和中國地震科普網予以公示。公示...
日本地震指日本國發生的地震。由於日本整個國家都處於地震帶,日本一年到頭每天都有各種小型地震發生。2022年3月16日,日本本州東岸近海先後發生6.0級、7.4級地震。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表示,主要僑團和各地誌願者都報告同胞安全。未收到地震中中國公民傷亡報告。2024年1月25日,據日本石川縣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
中國地震台網速報(微博賬號),國家地震台網官方微博賬號。走好網上民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賬號簡介 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2012年,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開通了中國地震台網速報微博,該賬號由人工運營與系統自動運行兩部分組成,旨在為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提供更及時、權威的地震訊息,科普更有趣、生動的地震知識,...
海底地震(submarine earthquake)地震是地下岩石突然斷裂而發生的急劇運動。岩石圈板塊沿邊界的相對運動和相互作用是導致海底地震的主要原因。海底地震分布規律和發生機制的研究,是板塊構造理論的重要支柱。海底地震及其所引起的海嘯,給人類帶來災難。海底地震頻發區 海底地震主要分布在活動大陸邊緣和大洋中脊,分別相當於...
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四川省委、省政府立即啟動Ⅰ級應急回響預案,抗震救災工作全面啟動。8日晚,中國地震局啟動Ⅰ級應急回響。9日0時24分,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根據九寨溝7.0級地震震情災情綜合判斷,決定將國家地震應急回響由Ⅰ級改為Ⅱ級。民政部9日凌晨3時...
“地震雲學說”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地質或氣象方面的專業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駁。中國氣象局也曾表示: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二者之間有內在關聯性,也沒有證據可以通過衛星雲圖來預測地震發生。有學者認為,地震發生時,地球內部積聚起巨大的能量。因此從發生地震的前幾天起,地熱升高,它的波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標識內容由波動、地球和該中心英文簡稱GEC組成,外圈為該中心的中英文名稱。文化活動 2023年5月11日,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結合2023年全國防災減災日“防範災害風險 護航高質量發展”主題,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進農村”活動。現任領導 ...
宜賓地震是指發生在宜賓市所轄各個地區的地震現象。華鎣山斷裂帶,具有中強破壞性地震地質背景,多次發生4點幾級別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台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68次,最大地震是2014年8月3日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的6.5級地震(距離本次震中206公里)。2018年12月16日12時46...
”《毛詩正義註疏·小雅·十月之交》用了四句話、三十二個字,形象生動地描述了這次地震發生的全過程和地震引起的地貌變遷:“燁燁震電,不令不寧。百川沸騰,山冢萃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潛莫懲。”顧功敘主編的《中國地震目錄》將此次地震震級定為6—7級,震中位置岐山(34.5ºN,107.8...
應對較大地震災害,啟動Ⅲ級回響。在災區所在省級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支持下,由災區所在市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災區地震應急工作。中國地震局等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災區需求,協助做好抗震救災工作。應對一般地震災害,啟動Ⅳ級回響。在災區所在省、市級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支持下,由災區所在縣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災區地震...
3.地震次生災害按地區類別可分為:城市(包括人口密集地區)次生災害、山區次生災害、沿海地區次生災害、水域次生災害。災害詳解 地震災害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住這些地區,地震一般都伴隨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和土石流災害,它是一類嚴重的地震次生災害。崩塌是...
中文名稱:地震監測系統;英文名稱:earthquake monitoring system;測量和記錄地震時地面運動和重要的大型構築物及設備的地震回響運動的儀器。2020年3月,由中國科技大學與中國地震局合作研發的“智慧型地動”系統項目組宣布:利用該人工智慧地震監測系統,僅需要1—2秒時間就能報出所有地震震源參數。地震監測系統簡介 地震...
因此,用地震烈度來判斷地震影響大小是比較粗略的。烈度定量 從抗震設計的要求來看,巨觀標誌不能直接套用,要有表征地面運動的物理量供設計採用。有些國家的抗震設計規範規定了與地震烈度相應的地震加速度,但各國的取值不一。中國標準 中國1980年重新編訂了地震烈度表。中國地震烈度表 1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2...
5.承擔地震計量標準檢定工作。6.承擔大中城市及重點監視防禦區地震構造調查、基礎探測工作,承擔大中城市和民居抗震能力評價和重大工程地震預警工作。7.承擔中國地震局宣教中心的職責。參與制訂全國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宣傳教育規劃及計畫,參與策劃和實施全國性重大宣傳活動,負責科普宣傳及創作活動的協調指導和培訓,指導...
報導稱,地震發生後,美國海嘯預警系統針對阿拉斯加南部和阿拉斯加半島地區發出了海嘯預警,目前正在評估美國和加拿大兩國太平洋沿岸地區的海嘯風險。歷史紀錄 中國學者發現,在公元前47年(即西漢初元仁年)和公元173年(東漢熹平二年),中國就記載了萊州灣和山東黃縣海嘯。這些記載曾被國外學者廣泛引用,並認為是世界上...
相關部門對中國大陸地震的震源深度資料作了系統研究。震源深度的研究,對於探索地震孕育和發生的深部環境,地震能量集結、釋放的活動構造背景,以及地殼內部構造變形及其力學屬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1970年1月~2000年5月期間中國大陸ML≥2.0級並給出深度的31282次1和2類精度的淺源地震為基礎,研究了深度分布特徵...
地光也叫地震光 ,是地震過程中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地光在文獻中有不少記載。1965~1967年,日本松代地震群期間,就留下難得的地光照片。中國1975年遼寧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震前的地光現象非常突出。由於地震活動而產生的發光現象,稱之為地光。在臨近地震時刻,出現得比較多,震前和震後一段時間內有時...
以後沿著寧河、唐山、灤縣這一活動斷裂帶,5—6級左右,甚至更強的餘震仍在不斷發生,如11月15日在寧河東北以發生一次6.9級地震,直至第二年(1977)春季,強烈餘震仍然有所活動,至於5級以下的小震就更多了。2022年9月17日, 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9月17日22時35分和22時45分,在台灣台東縣(北緯23.1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