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綠金髮展報告(2022)

《中國地方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以2021年度為評價周期,對全國31個省份(不含港澳台)的綠色金融發展指數進行評價。

2023年2月22日,《中國地方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地方綠金髮展報告(2022)
  • 頒布時間:2023年
內容解讀
《報告》結果顯示,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表現可以分為三個梯隊。位於第一梯隊的省份共有11個,包括浙江、廣東、江西、貴州、新疆5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所在省份,以及雖不是試驗區但表現突出的省份,如北京、江蘇、四川、上海、福建、山東。
《報告》顯示,截止2021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發行規模已居世界首位。
《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通過“自上而下”加強綠色金融頂層設計及制度政策引導、“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地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相結合,綠色金融體系逐步完善並獲得顯著進展。
2021年評價周期內全國第一梯隊省份綠色金融發展指數評價得分結果
中國地方綠金髮展報告(2022)
數據來源:《中國地方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22)》
根據排名結果,《報告》總結出了我國地方綠色金融發展的3個特點。
一是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所在省份表現突出,基本處於第一梯隊。由於政策部署早、實踐投入快等原因,綠金改試驗區所在省份往往對綠色金融表現出更高的重視程度,對相關領域的政策探索與市場實踐更加深入。
二是以北京、上海、廣東為代表的地區,金融基礎紮實,已形成集聚效應與輻射影響力。該類地區的經濟金融生態優勢突出。一方面,吸引著全國乃至海外更多優質資金、 綠色技術、專業人才等資源聚集;另一方面,依託總部效應,發揮著中心影響力,對周邊地區的發展形成帶動作用。
三是西部、中部、北部地區發展綠色金融對政策的依賴較為明顯。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區的市場主體在市場創新與實踐方面的潛能與動力略顯不足,亟待吸引更多金融機構或社會資本參與綠色金融體系構建。
《報告》指出,地方綠色金融市場表現可以直接體現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效果。在“雙碳”戰略實施進程中,綠色金融的需求和供給都顯著增加,綠色金融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報告》統計了我國綠色金融在各個領域的具體表現。
在銀行領域,綠色信貸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規模持續增長。截止2021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發行規模已居世界首位。
在證券領域,綠色債券市場保持快速增長。截至2021年末,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加速擴容,境內外貼標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約為6031億元(含資產證券化產品),同比增長64.51%。
在綠色基金領域,全國共新增121支綠色基金,較2020年增長26.04%,結束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的新增綠色基金數量下降趨勢.
在綠色保險領域,地方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規模不斷擴大,綠色保險產品創新成果顯著,累計保額超過45萬億元。2018~2020年累計為全社會提供了45.03萬億元保額的綠色保險,支付賠償533.77億元,用於綠色投資的餘額從2018年的3954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5615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