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畫研究(精)》由李霖燦所著,本書共有36篇,其排列的順序,亦是由一張一張的單幅畫開始,如《職貢圖》、《明皇幸蜀圖》、《溪山行旅圖》等,它們排列的順序,大致上亦是依據時代之先後。單幅畫之後就有了綜合性的論題,如松石、寒林、古木竹石,以及南北宋的山水畫和中國畫的構圖研究等,可供相關讀者閱讀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名畫研究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浙江大學出版社
- 作者:李霖燦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頁數:420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是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集20年之功的嘔心瀝血之作。縱覽寶藏,得天獨厚。本書從單一張畫的研究開始,如職貢圖、明皇幸署圖、溪山行旅圖等,到綜合性的論題,如中國的構圖研究,南北宋的山水畫等等,均提出一個新觀念,或者解決一個難題,以為中國畫史奠基。內容中含91張名畫的圖片,均珍貴稀有。
作者簡介
李霖燦(1913~1999),蜚聲海內外的納西文化學專家、美術史家。1938年畢業於人才蔚起的杭州西湖藝專,1939年為了調查納西族象形文字特至雲南麗江,費時四年研究。後輯成納西字典,成為當時國內唯一權威,是納西文化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故獲“么些先生”之稱。去台後任職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歷經研究員、書畫處處長與副院長,並成為大名鼎鼎的《溪山行旅圖》“范寬”題款的發現者。常自謂“一生中只做了兩件事,一是玉龍觀雪,一是故宮看畫”。
其畢生潛心以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繪畫與畫史,將固有文物藝術融入於生活美學之中,又於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史二十餘載,以幽默風雅的講述方式引領學子走入藝術殿堂。一生藝術著作等身,見解精闢獨到。著有《中國美術史講座》、《中國美術史稿》《天雨流芳:中國藝術二十二講》、《藝術欣賞與人生》、《西湖雪山故人情》、《陽春白雪集》等。
其畢生潛心以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繪畫與畫史,將固有文物藝術融入於生活美學之中,又於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史二十餘載,以幽默風雅的講述方式引領學子走入藝術殿堂。一生藝術著作等身,見解精闢獨到。著有《中國美術史講座》、《中國美術史稿》《天雨流芳:中國藝術二十二講》、《藝術欣賞與人生》、《西湖雪山故人情》、《陽春白雪集》等。
圖書目錄
圖一閻立本職貢圖卷
圖二明皇幸蜀圖
圖三李昭道(傳)春山行旅圖
圖四唐太宗昭陵六駿颯露紫
圖五明皇幸蜀圖卷齊白石題簽
圖六明皇幸蜀圖(騎馬不進狀部分)
圖七明皇幸蜀圖(針頭鼠尾描部分)
圖八郭忠恕宮中行樂圖
圖九明皇宮中圖
圖十宋人貢馬圖
圖十一范寬溪山行旅圖(附范寬簽名)
圖十二范寬溪山行旅巨軸解析圖
圖十三宋人松岩仙館圖
圖十四宋人睢陽五老圖馮平像
圖十五宋人睢陽五老圖王渙像
圖十六宋人睢陽五老圖朱貫像
圖十七宋人睢陽五老圖杜衍像
圖十八宋人睢陽五老圖畢世長像
圖十九 睢陽五老圖錢明逸序
圖二十宋人柳陰高士圖
圖二十一范寬(實為李東)寒江釣雪圖
圖二十二宋李士忠寫生秋葵圖
圖二十三宋人望賢迎駕圖
圖二十四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圖二十五宋李唐江山小景卷
圖二十六宋張勝溫利貞皇帝禮佛圖
圖二十七宋張勝溫梵像卷南詔禮佛圖部分
圖二十八宋張勝溫畫梵像卷摩訶羅嵯像
圖二十九南詔圖卷摩訶羅嵯禮佛圖
圖三十南詔圖傳(文字部分)
圖三十一南詔圖傳(文字部分)
圖三十二宋大理國人維摩詰會圖(扉頁)
圖三十三宋大理國人維摩詰會圖經跋
圖三十四宋劉松年醉僧圖
圖三十五宋馬麟秉燭夜遊圖
圖三十七元黃公望鐵崖圖
圖三十六元黃公望九珠峰翠圖
圖三十八周文矩(傳)明皇會棋圖
圖三十九李坡(傳)風竹圖
圖四十歷代墨竹畫法演進圖表
圖四十一元王蒙花溪漁隱圖(甲本)
圖四十二元王蒙花溪漁隱圖(乙本)
圖四十三元王蒙花溪漁隱圖(丙本)
圖四十四李嵩(傳)搜山圖卷
圖四十五A傳吳道子二郎搜山圖
圖四十五B灌口搜山圖卷
圖四十六舉杯望月圖(附鐘欽禮簽名)
圖四十七 明王世昌松蔭書屋圖
圖四十八 明王世昌俯瞰激湍圖
圖四十九明王世昌巨幅山水圖
圖五十清王原祁仿黃公望山水圖
圖五十一清王願祁煙浮遠岫圖
圖五十二清王原祁畫中有詩圖
圖五十三清王原祁溪崦林廬圖
圖五十四清王原祁仿王蒙夏日山居圖
圖五十五清高宗是一是二圖
圖五十六宋人著色人物圖
圖五十七朱容重竹石海棠圖
圖五十八朱容重七旨詩軸(附朱容重簽名)
圖五十九顧愷之女史箴卷對鏡修容圖
圖六十顧愷之女史箴卷家族團樂圖
圖六十一雲台山記復原圖
圖六十二宋人松泉磐石圖
圖六十三宋李成寒林圖
圖六十四宋人小寒林圖
圖六十五郭熙寒林圖
圖六十六許道寧喬木圖
圖六十七元李衍雙松圖
圖六十八元人寒林圖
圖六十九元趙孟頰窠木竹石圖
圖七十宋人枯木竹石圖
圖七十一元顧安倪瓚合作古木竹石圖
圖七十二清惲格修竹喬柯圖
圖七十三漢武梁祠畫像石升鼎圖
圖七十四漢山東兩城山畫像石燕樂圖
圖七十五漢武梁祠畫像石專諸刺吳王圖
圖七十六漢代成都壙磚浮雕弋射收穫圖
圖七十七漢代成都壙磚浮雕鹽灶行獵圖
圖七十八宋郭熙早春圖
圖七十九宋燕文貴溪山樓觀圖
圖八十宋蕭照山腰樓觀圖
圖八十一宋夏圭山水圖
圖八十二宋馬遠雪灘雙鷺圖
圖八十三馬逵柳汀放棹圖
圖八十四郭忠恕(傳)江閣飛鴻圖
圖八十五元王蒙秋山草堂圖
圖八十六元王蒙秋山蕭寺圖
圖八十七元王蒙具區林屋圖
圖八十八元王蒙溪山高逸圖
圖八十九元倪瓚紫芝山房圖
圖九十顧愷之女史箴卷中之山水圖
圖九十一五代趙斡江行初雪卷
圖二明皇幸蜀圖
圖三李昭道(傳)春山行旅圖
圖四唐太宗昭陵六駿颯露紫
圖五明皇幸蜀圖卷齊白石題簽
圖六明皇幸蜀圖(騎馬不進狀部分)
圖七明皇幸蜀圖(針頭鼠尾描部分)
圖八郭忠恕宮中行樂圖
圖九明皇宮中圖
圖十宋人貢馬圖
圖十一范寬溪山行旅圖(附范寬簽名)
圖十二范寬溪山行旅巨軸解析圖
圖十三宋人松岩仙館圖
圖十四宋人睢陽五老圖馮平像
圖十五宋人睢陽五老圖王渙像
圖十六宋人睢陽五老圖朱貫像
圖十七宋人睢陽五老圖杜衍像
圖十八宋人睢陽五老圖畢世長像
圖十九 睢陽五老圖錢明逸序
圖二十宋人柳陰高士圖
圖二十一范寬(實為李東)寒江釣雪圖
圖二十二宋李士忠寫生秋葵圖
圖二十三宋人望賢迎駕圖
圖二十四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圖二十五宋李唐江山小景卷
圖二十六宋張勝溫利貞皇帝禮佛圖
圖二十七宋張勝溫梵像卷南詔禮佛圖部分
圖二十八宋張勝溫畫梵像卷摩訶羅嵯像
圖二十九南詔圖卷摩訶羅嵯禮佛圖
圖三十南詔圖傳(文字部分)
圖三十一南詔圖傳(文字部分)
圖三十二宋大理國人維摩詰會圖(扉頁)
圖三十三宋大理國人維摩詰會圖經跋
圖三十四宋劉松年醉僧圖
圖三十五宋馬麟秉燭夜遊圖
圖三十七元黃公望鐵崖圖
圖三十六元黃公望九珠峰翠圖
圖三十八周文矩(傳)明皇會棋圖
圖三十九李坡(傳)風竹圖
圖四十歷代墨竹畫法演進圖表
圖四十一元王蒙花溪漁隱圖(甲本)
圖四十二元王蒙花溪漁隱圖(乙本)
圖四十三元王蒙花溪漁隱圖(丙本)
圖四十四李嵩(傳)搜山圖卷
圖四十五A傳吳道子二郎搜山圖
圖四十五B灌口搜山圖卷
圖四十六舉杯望月圖(附鐘欽禮簽名)
圖四十七 明王世昌松蔭書屋圖
圖四十八 明王世昌俯瞰激湍圖
圖四十九明王世昌巨幅山水圖
圖五十清王原祁仿黃公望山水圖
圖五十一清王願祁煙浮遠岫圖
圖五十二清王原祁畫中有詩圖
圖五十三清王原祁溪崦林廬圖
圖五十四清王原祁仿王蒙夏日山居圖
圖五十五清高宗是一是二圖
圖五十六宋人著色人物圖
圖五十七朱容重竹石海棠圖
圖五十八朱容重七旨詩軸(附朱容重簽名)
圖五十九顧愷之女史箴卷對鏡修容圖
圖六十顧愷之女史箴卷家族團樂圖
圖六十一雲台山記復原圖
圖六十二宋人松泉磐石圖
圖六十三宋李成寒林圖
圖六十四宋人小寒林圖
圖六十五郭熙寒林圖
圖六十六許道寧喬木圖
圖六十七元李衍雙松圖
圖六十八元人寒林圖
圖六十九元趙孟頰窠木竹石圖
圖七十宋人枯木竹石圖
圖七十一元顧安倪瓚合作古木竹石圖
圖七十二清惲格修竹喬柯圖
圖七十三漢武梁祠畫像石升鼎圖
圖七十四漢山東兩城山畫像石燕樂圖
圖七十五漢武梁祠畫像石專諸刺吳王圖
圖七十六漢代成都壙磚浮雕弋射收穫圖
圖七十七漢代成都壙磚浮雕鹽灶行獵圖
圖七十八宋郭熙早春圖
圖七十九宋燕文貴溪山樓觀圖
圖八十宋蕭照山腰樓觀圖
圖八十一宋夏圭山水圖
圖八十二宋馬遠雪灘雙鷺圖
圖八十三馬逵柳汀放棹圖
圖八十四郭忠恕(傳)江閣飛鴻圖
圖八十五元王蒙秋山草堂圖
圖八十六元王蒙秋山蕭寺圖
圖八十七元王蒙具區林屋圖
圖八十八元王蒙溪山高逸圖
圖八十九元倪瓚紫芝山房圖
圖九十顧愷之女史箴卷中之山水圖
圖九十一五代趙斡江行初雪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