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構造技術(第2版)》是2019年2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建築構造技術(第2版)
- 作者:王曉華
- ISBN:9787122330741
- 頁數:430頁
- 定價:98元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中國古建築構造技術(第2版)》是2019年2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華。
《中國古建築構造技術(第2版)》是2019年2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華。內容簡介本書以中國古建築構造技術為主線,根據中國古建築的構造組成,按照從基礎到屋頂,從結構到裝飾裝修的順序,分別介紹了古建築下分“基...
《古建築設計(第二版)》是2018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第1版是國內第1部古建築設計方面的專業教材。書中從設計的角度論述了中國古建築的功能類型和建築風格的選擇、古建築設計的技術經濟和生態問題。詳細介紹了古建築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結構和構造的設計,以及古建築的裝飾設計和環境設計...
《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 | 2版》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炳堅。 內容簡介 本書以介紹古建築的名稱、部位等為先導,介紹了各種木建築的構造方式、構架功能、傳統工藝技術和營造施工技術、明清木構建築的區別等。圖書目錄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明、清古建築的形式、種類、...
《中國古建築構造技術》是2013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王曉華。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古建築構造技術為主線,根據中國古代建築的組成,按照從基礎到屋頂,從結構到裝飾裝修的順序,分別介紹了古建築基礎、台基與地面構造,古建築牆體構造,古建築木構架構造,古建築斗栱構造,古建築屋頂構造,古建築木裝修...
《中國古建築知識手冊(第2版)》是2019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隨著我國園林建築、仿古建築的發展和廣泛套用,很多從業人員迫切需要了解古建築基礎知識。本書以宋《營造法式》、清《工程做法則例》、吳《營造法原》三本歷史著作為基礎,講解古建築中所涉及的常用名詞,剖析古建築構造的細節內容。
《建築結構構造資料集上(第二版)》,是2007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的圖書。內容提要 本資料集,是建築結構設計的工具書。以結構構造圖為主,輔以簡要文字說明,著重介紹已有的結構構造做法及經驗,可直接引用於設計的施工圖中。內容囊括了各種建築結構的常用構造,包括:工業與民用、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砌體結構...
第一節 中國古代建築的技術與工藝特色 第二節 古代木構建築發展的技術工藝背景 一、石器時代的相關工藝 二、青銅時代的木作工藝 三、鐵器時代的木作工藝 第三節 傳統建築木作的用材特色 一、建築木材的構造、種類和特性 二、木材的乾燥和選擇 三、板材與方材 第四節 傳統建築石作的用材特色 一、天然石材 二、...
《中國古代建築史(第5卷):清代建築(第2版)》是2009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五卷集《中國古代建築史》按照中國古代建築發展過程分為五卷。第一卷,中國古代建築的初創、形成與發展高潮,包括原始社會、夏、商、周、秦、漢建築。第二卷,傳統建築繼續發展,佛教建築傳人,以及中國古建築歷史...
《中國古建築瓦石營法》是2015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古建築瓦石營法(第二版)》是以明、清官式建築的作法為主線,主要介紹古建築土作、瓦作和石作的傳統營造方法和法式,包括地基、台基、牆體、屋面及地面等部位的式樣變化、構造關係、比例尺度、規矩作法以及建築材料等方面的內容。《...
榫卯結構,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樑、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線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
這種營造技藝體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國全境,並傳播到日本、韓國等東亞各國,是東方古代建築技術的代表。主要區別 中國傳統木構架建築相比西方古典的石結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來講,整體耐久性較差,保存較難,這就使得木結構建築的維修、翻建、重建的頻率很高。若相應的傳統營造技藝消失,那么遺存的傳統建築,包括大量的...
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特別獎。目錄 本書為②帝王陵寢建築:陵寢建築形制與藝術—探索神秘的藝術殿堂 陵寢的單體建築與總體布局—展現多彩多姿與氣勢宏偉之建築風貌 彩色圖版 圖版說明:帝王陵寢建築 附錄:陵寢建築的平面、立面、剖面圖、透視圖 結構示意圖 遺址分布圖 導覽圖 建築辭彙 中國古建築年表 ...
二、按工藝技術分類 第三節 中國園林建築技術通則 一、建築尺度的構成 二、建築平面的度量 三、建築剖面尺寸的確定 四、推山與收山的計算 五、翼角的衝出與起翹 第二章 基礎與台基工程 第一節 基礎 一、基礎換土法 二、基土加固法 第二節 台基的構造 一、普通台基的構造 二、須彌座式台基的構造 第三節 ...
第一節 建築木雕的運用 第二節 木雕的常用技法與工具 第三節 木雕的操作程式與技術要點 第四節 建築木雕的設計 第九章 家具陳設 第一節 傳統家具的式樣 第二節 傳統家具的基本種類 第三節 傳統家具的布置類型 第四節 傳統家具的製作 瓦作篇 第十章 古建築牆體 第一節 古建築牆體的分類與構造 第二節 古...
書中提供了相關案例,便於讀者掌握現場施工技術。全書共11章,內容包括土方工程、地基與基礎、砌築工程、鋼筋混凝土與預應力混凝土工程、結構安裝工程、鋼結構工程、高層建築主體結構工程、防水工程、外牆外保溫工程、裝飾工程以及古建築工程施工等。《建築施工技術(第3版)(微課版)》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建築施工技術、工程監理...
形象直觀、通俗易懂:針對學生學習特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示重點內容,使學生系統地了解和掌握知識點;採用實際工程圖表,表示建築結構知識,工程圖樣和三維構件圖形配合,表現直觀;配有建築工程視頻、虛擬仿真模型等,促進學生加強記憶,易懂易學。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適應中國國家發展裝配式建築和鋼結構的...
《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是1991年 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炳堅。圖書簡介 本書內容有:古建木構建築的種類、構造、權衡尺度、設計方法,傳統工藝技術和營造施工技術。圖書目錄 序 前言 目錄 第一章 明、清古建築的形式、種類、通則及權衡 第二章 常見古建築的構造方式及構造技術 第三章 清式木構建築的...
28、《〈營造法式〉中的“拒馬叉子”復原研究》,《古建園林技術》,2016年第2期。29、《河南杞縣朱崗遺址試掘報告》,《華夏考古》1992年第1期。30、《河南杞縣許村崗一號漢代發掘簡報》,《考古》,2000年第1期。出版著作 1、《中國傳統建築構造》,2010年10月,北京大學出版社。2、《中國古代建築文獻選讀》,...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中國古建築,由造型到色彩,從室外鋪陳設定到室內擺設,都被賦予了秩序感,包還了社會的、倫理的、宗教的以及技術內容的秩序感,大大加深了建築學的深度和廣度。藝術形式 鋪陳展開的空間序列 中國建築藝術主要是群體組合的藝術,群體間的聯繫、過渡、轉換,構成了豐富的空間序列。木結構的房屋多是...
1989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自考專科),1976年知青,1979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工作,1989年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1991年山西省文物技術中心副主任,1995年山西省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2002年以來山西省古建築維修質量監督站站長,2006年兼任應縣木塔修繕管委會辦公室主任...
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萬里的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建於隋代的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在科學技術同藝術的完美結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橋樑科學的前列;現存的高達67.1米的山西應縣佛宮寺木塔,是世界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北京明、清兩代的故宮,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規模建築群。至...
《營造法式》是宋代李誡創作的建築學著作,是李誡在兩浙工匠喻皓《木經》的基礎上編成的。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營造法式》是中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築技術書籍,標誌著中國古代建築已經發展到了較高階段。簡介 《營造法式》是宋將作監李誡奉敕編修的。北宋建國以後百餘年間,大興土木,宮殿...
新增項目有:形態構成;園林綠化;環境小品;城市廣場;中國古建築;民居;建築裝飾;室內設計;無障礙設計;商業街;捷運;村鎮住宅;法院;銀行;電子計算機房;太陽能套用等。此外新版所列各類建築的技術參數、定額指標,以至設計原則,均選自新的設計規範,各種設計實例亦作全面更新,使這部大型工具更具有實用性。第三...
(四) 李家大院古民居的構造特色及特色建築 傳統民居的鮮明特徵離不開建造技藝的有力支持,建築技術也能幫助我們在物質層面更加深刻地了解民居建築本身,因此研究民居建築就離不開對建築技術的探究。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築的結構大多採用“四梁八柱”的建築結構,牆中設磚柱或木柱支承,柱上架梁,類似現代建築的框架結構...
本書系統介紹了通用技術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套用。全書共分為12章,包括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設計基礎、結構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電子控制技術、簡易機器人製作技術、現代農業技術、服裝與家政、汽車駕駛與保養、建築與設計等。本書重點闡述了通用技術基本理念與基本方法,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的...
通用性總類集中彙編於1、2集,其他各集分別為各類型民用建築、工業建築和建築構造。第四,新版的裝幀設計、版面編排注意保持原版的獨特風格,保持這套大型工具書的延續性,但在紙張材料、印刷技術上較原版更為精美。圖書目錄 1 古建築 明、清彩畫 清式彩畫 藻井彩畫 井口天花彩畫 基本造型·院落組合 形體組合 構架...
該套書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生動而具體地介紹了中國傳統建築相關技術與文化知識,作者簡介 王其鈞,教授,1954年生。1977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1989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獲工學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中央美術學院,併兼任武漢大學中國建築藝術研究所所長。
中國古建築瓦石構造技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展示了獨樹一幟的結構和造型。《中國古建築瓦石構造·中國古建築營造技術叢書》一書主要介紹古建築土作、瓦作和石作的傳統構造方法,包括地基、台基、牆體、各類石構件、磚石拱券結構、裝飾構件、屋頂及地面等部位的式樣變化、構造關係、比例尺度、規矩做法以及建築材料等方面...
本書簡要地敘述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分別介紹了中國古代城市、住宅、園林、陵墓、壇廟、寺院等各類建築的歷史沿革、布局特點及藝術特色。對一些著名的古代建築如五台山佛光寺大殿、薊縣獨樂寺觀音閣、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曲阜孔廟、北京天壇等作了較詳盡的描述。著力論述了古代建築的構造和施工技術,全面地介紹了古代...
在中國古代,斗拱是區別建築等級的標誌,越高貴的建築斗拱越複雜、繁華。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斗拱是建築裝飾物,而研究證明,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勻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穩定作用,有著很強的抗震、抗壓能力。斗拱使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奇妙感覺。在美學和結構上它也擁有一種獨特的風格。無論從藝術或技術的角度來看,斗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