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是作者在多年從事古建築研究、設計、施工的技術積累和總結的基礎上,用現代科學的表達方法總結我國古代傳統木作營造技術的一部著作。
在內容的編排上,《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首先介紹古建築的名稱、部位、通則,進而介紹各種木構建築的構造方式、構架功能。直至製作安裝的具體技術問題,各部分內容都附有詳細的插圖和權衡尺寸表,用起來十分方便。《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對古建築文物保護、修繕、仿古建築設計有直接指導作用。對建築史、建築技術史的研究,古建築教學、技術人才培訓亦有直接指導和重要參考作用。
編輯推薦
《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適於古建、園林設計施工單位、文物保護研究單位的廣大技術幹部、技術工人、研究人員、大專院校建築系師生、舞台美術工作者閱讀和參考。
作者簡介
馬炳堅,1947年生,河北安新人,高級工程師,註冊建築師。從事中國古建築施工、設計、研究、教學、辦刊三十餘年,業績顯著,著作頗豐。1985年與同仁發起創辦《古建園林技術》雜誌,並在其中擔任重要工作,為繼承、弘揚中華傳統建築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所設計的古建園林工程遍布國內外,深受各界人士好評。其代表著作《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被海內外學者譽為“近代對中國古建築最有分量的書”,“是從事祖國古建築維修保護工作者必讀之書”並多次獲獎。主要著作還有《北京四合院建築》等。
現為北京市古代建築設計研究所所長,《古建園林技術》雜誌主編。兼任中國文物學會古建園林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學術委員、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等職。
目錄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明、清古建築的形式、種類、通則及權衡
第一節 明、清古建築的主要建築形式
第二節 清代建築的通則
第三節 清代建築的權衡
第二章 常見古建築的構造方式及構造技術
第一節 硬山建築的基本構造
第二節 懸山建築的基本構造
第三節 廡殿建築的基本構造
第四節 歇山建築的基本構造
第五節 各種攢尖建築的基本構造
第六節 其他雜式建築的基本構造
第三章 清式木構建築的榫卯結合技術
第一節 木構榫卯的種類及其構造
第二節 各種榫卯的受力分析及質量要求
第四章 大木製作與安裝技術
第一節 木構建築的特點和大木製作
第二節 備料、驗料及材料的初步加工
第三節 丈桿的作用與製備
第四節 大木畫線符號和大木位置號的標寫
第五節 大木製作的組織形式和工具的製備
第六節 柱類構件的製作
第七節 梁類構件的製作
第八節 枋類構件的製作
第九節 桁檁類構件的製作
第十節 椽、飛、連檐、瓦口、板類及其他雜項構件的製作
第十一節 大木安裝
第五章 翼角的構造、製作與安裝
第一節 角梁的平面位置與立面形態
第二節 外轉角角梁的種類、構造和放樣製作技術
第三節 角梁的構造、放樣和製作技術
第四節 角梁的製作、安裝程式及技術要點
第五節 翼角椽的構造與製作安裝技術
第六節 翹飛椽的構造與製作安裝技術
第六章 清式斗拱的構造及製作安裝技術
第一節 斗拱在古建築中的作用及其發展演變
第二節 清式斗拱的種類及用途
第三節 潔式斗拱的模數制度和基本構件的權衡尺寸
第四節 清代斗拱的基本構造和構件組合規律——平身科斗拱及其構造
第五節 柱頭科斗拱及其構造
第六節 角科斗拱及其構造
第七節 溜金斗拱的基本構造
第八節 牌樓斗拱的特殊構造
第九節 斗拱在木構架其他部位的套用及構造的變通處理
第十節 斗拱的製作與安裝
第七章 古建築木裝修
第一節 古建築木裝修概述
第二節 檻框、榻板
第三節 板門
第四節 隔扇、檻窗
第五節 支摘窗、風門
第六節 牖窗、什錦窗
第七節 欄桿、楣子
第八節 花罩、碧紗廚
第九節 板壁、博古架、太師壁
第十節 天花、藻井
第十一節 古建築術雕刻
第八章 明清木構建築的主要區別
第一節 從古建築發展的繼承性和變異性看明代建築時代特點的形成
第二節 整體造型方面的特點
第三節 柱、粱、枋等大木構件及榫卯的構造特點
第四節 椽、望、翼角的構造及特點
第五節 斗拱的特點和區別
第九章 鋼筋混凝土仿木構建築的設計與施工
第一節 鋼筋混凝土仿木構建築是對傳統建築的繼承和發展
第二節 鋼筋混凝土仿木構建築的設計與施工
第十章 古建築木作修繕
第一節 古建築文物保護修繕的意義及所應遵循的原則
第二節 古建築修繕前的準備工作
第三節 木構架的修繕
第四節 斗拱、裝修修繕
附錄:清式建築木作工程名辭彙釋
第二版後記
第一版後記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