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小說序跋語篇之互文性研究》是復旦大學出版社於2018年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昕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典小說序跋語篇之互文性研究
- 作者:陳昕煒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6月
- 定價:32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9137194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提要
本書從現代語言學的視角重新解讀和發現中國古典小說序跋的存在價值。從語篇互文性的角度探討中國古典小說序跋的語篇間性,挖掘序跋語篇具有的指定性和自由性篇際關係,並且從篇際關係出發解讀序跋語篇的文體特徵與四種功能類型,歸結出序跋語篇是一個具有邊界互文性、承載多元互文空間的場域。本書的指導思想可歸納為“在系統關係中認識個體”和“從個體間的關係去認識系統”。既基於中西方學說系統構建了“互文語篇理論”,為現代語言學研究者提供了方法論的參考,又結合大量豐富翔實的序跋語料多角度分析作者的寫作布局,向對中國古典小說和序跋文體感興趣的讀者開啟理解的新視角。
作者簡介
陳昕煒,復旦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博士,曾赴台灣訪學。曾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全國大學生文學作品大賽一等獎、復旦大學獎學金等,並獲“復旦大學重點學科創新人才培養計畫資助”項目。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論題緣起
(一)問題的提出
(二)方法論啟迪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指定性篇際互文
(二)自由性篇際互文
第三節 研究綜述
(一)傳統學科視角研究序跋
(二)現代語言學視角研究序跋
(三)互文理論與不同學科的結合套用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價值
(一)研究方法:互文語篇理論
(二)研究價值
第五節 語料選取
第二章 序跋體裁及功能類型
第一節 序跋定義、源流發展和分類
(一)序跋定義
(二)序跋的源流發展
(三)序跋的類型
第二節 序跋的內容配置與功能類型
(一)序跋的內容配置
(二)序跋的功能類型
第三章 互文語篇理論的構建基礎及特點
第一節 互文性、語篇互文性與互文語篇理論
(一)互文性現象與互文性理論
(二)互文語篇理論是語篇語言學和互文性理論的結合
(三)互文語篇理論的特徵
第二節 西方學說對互文語篇理論的貢獻
(一)理論的啟蒙:巴赫金的“對話關係”
(二)理論的提出:克里斯蒂娃的“文本觀”與“主體觀”
(三)理論的發展:羅蘭·巴特的“可讀文本、可寫文本”
(四)理論的上升:布魯姆的“誤讀修正”
(五)理論的深化:熱拉爾·熱奈特的“跨文本性”
第三節 中國學說對互文語篇理論的貢獻
(一)系統關係觀
(二)情境觀
第四章 互文語篇理論的核心思想
第一節 “互”的相關問題
(一)主體:雙主體或多主體
(二)方向:同向性或逆向性
(三)語境:語篇生成或語篇理解
第二節 “文”的相關問題
(一)文本結構單位分類
(二)互文本的識別方式
(三)互文本的嵌入方式
(四)互文本的表現形式
(五)互文本的語篇來源
第五章 序跋互文層級體系中的關係類型
第一節 序跋語篇在副文本體系中的定位
(一)書籍的副文本體系
(二)副文本體系的層級構建
(三)序跋在副文本體系中的層級地位與特徵
第二節 序跋語篇的篇際互文類型
(一)指定性篇際互文
(二)自由性篇際互文關係
(三)混合型:指定性篇際互文+自由性篇際互文
第六章 互文模式實現的路徑
第一節 序跋語篇體系中互文模式的套用
(一)縱向:嵌套式層級
(二)橫向:多軌式並列
(三)組合遞歸式
第二節 互文路徑
(一)生成性互文:實現主副文本關係
(二)理解性互文:實現主副文本關係
(三)拓撲視野下不同體裁的互文路徑
第三節 互文空間:互文實現的場域
(一)互文空間的基本要素
(二)互文空間假設
第七章 序跋語篇互文標記類型
第一節 互文標記與互文本標記的區別
第二節 指定性篇際互文標記
(一)受空間位置影響的互文標記分類
(二)受語義關係影響的互文標記分類
第三節 自由性篇際互文標記
(一)半景式互文標記
(二)全景式互文標記:比較詞
第八章 序跋篇際互文的分布特徵
第一節 語篇邊界互文性
(一)語篇邊界
(二)邊界互文性
(三)邊界互文性的類型
第二節 語篇界域類型與區域功能
(一)邊界界域一:語篇標題
(二)邊界界域二:標識小句
(三)篇內界域一:語篇開頭
(四)篇內界域二:語篇結尾
第三節 指定性篇際互文的實現機制與邊界分布
(一)標題:空位或稱名
(二)標識小句:動詞配價
(三)語篇開頭:現場性空間指示詞
(四)語篇結尾:空間位置、復指稱名等
第四節 自由性篇際互文的實現機制與邊界分布
(一)語篇開頭:用典、引語
(二)語篇結尾:直接引語、用典
小結
第九章 語篇元功能構建與互文性套用
第一節 意識形態的傳遞與抗衡
(一)意識形態同向傳遞構建互文
(二)意識形態逆向抗衡構建互文
第二節 共向互文性模式與話語作用力
(一)否定互文性
(二)相對互文性
第三節 實現人際功能的互文元素
(一)互文心理距離形成話語基調
(二)互文主體身份支配人際關係網路
(三)互文方式體現交際意圖
第四節 互文性運用:序跋寫作與閱讀
(一)互文性在序跋寫作中的套用
(二)互文性在序跋閱讀中的套用
第十章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辭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