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錢幣(第二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反映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於1982年2月12日發行的,志號為T.71的特種郵票。
《中國古代錢幣(第二組)》郵票全套8枚,分別描繪了先秦時代的貨幣:鬼臉錢 、 “殊”布、 “下專”布、 “甘丹”布、尖首刀、“明”刀、“晉化”刀 、 “賹六化”方孔圜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錢幣(第二組)
- 外文名:Ancient Coins of China (2nd Series)
- 郵票志號:T.71
- 發行時間:1982年2月12日
- 郵票類型:特種郵票
- 全套枚數:8
發行背景,制票參數,票面圖案,郵票賞析,收錄情況,榮譽表彰,郵票郵品,
發行背景
錢幣也稱貨幣。貨幣不是人類社會一開始就存在的,它是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生產發展的必然產物,並因這些歷史條件的消失而必然趨於消亡。貨幣的出現與發展是以財產的私有和商品交換為前提條件的。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
該套郵票圖案的選定和設陵台請計,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協助。
1982年2月12日,為了反映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維1981年10月29日發行《中國古代錢幣(第一組)》之後,又發行一套《中國古代錢幣(第二組)》特種郵票,全套8枚。
制票參數
志號 | T.71 | 背面刷膠 | [G] | 印製廠 | ||
印刷版別 | 影雕套印 | 設計者 | 齒孔度數 | P11.5×11 | ||
圖序 | 圖名 | 面值 | 發行量 | 規格 | 整張枚數 | 雕刻者 |
8-1 | 鬼臉錢 | 4分 | 470.16萬枚 | 30mm×40mm | 50(10×5) | 孫鴻年 |
8-2 | “殊”布 | 4分 | 468.66萬枚 | 30mm×40mm | 50(戒燥犁謎10×5) | 閻炳武 |
8-3 | “下專”布 | 8分 | 761.66萬枚 | 30mm×40mm | 50(10×5) | 呼振源 |
8-4 | “甘丹”布 | 8分 | 657.16萬枚 | 30mm×40mm | 50(10×5) | 李慶發 |
8-5 | 尖首刀 | 8分 | 788.16萬枚 | 30mm×40mm | 50(10×5) | 閻炳武 |
8-6 | “明”刀 | 8分 | 838.91萬枚 | 30mm×40mm | 50(10×5) | 趙順義 |
8-7 | “晉化”刀 | 70分 | 312.66萬枚 | 30mm×40mm | 50(10×5) | 姜偉傑 |
8-8 | “賹六化”方孔圜錢 | 80分 | 258.16萬枚 | 30mm×40mm | 50(10×5) | 呼振源 |
(參疊白仔考資料)
票面圖案
《鬼臉錢》(8-1),圖案採用了戰國時期楚國鑄造的銅質貨幣。畫面上標有“鬼臉錢”“(戰國·約公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字樣。
《“殊”布》(8-2),圖案採用了戰國時期楚國鑄造的鏟形貨幣。畫面上標有“‘殊’布”“(戰國·約公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字樣。
《“下專”布》(8-3),圖案採用了戰國時期秦燥故主祝國鑄造的貨幣。畫面上標有“‘下專’布”“(戰國·約公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字樣。
《“甘丹”布》(8-4),圖案採用了戰國時期趙國在甘丹(今河北省邯鄲)鑄造的貨幣。畫面上標有“‘甘丹’布”“(戰國·約公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字樣。
《尖首刀》(8-5),圖案採用了戰國時期燕國鑄造的貨幣。畫面上標有“尖首刀”“(戰國·約公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字樣。
《“明”刀》(8-6),圖案採用了戰國時期燕國鑄造的貨幣。畫面上標有“‘明’刀”“(戰國·約公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字樣。
《“晉化”刀》(8-7),圖案採用了戰國時期趙國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地區使用的刀形貨幣。畫面上標有“‘晉化’刀”“(戰國·約公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字樣。
《“賹六化”方孔圜錢》(8-8),圖案採用了戰國時期齊國在賹(今她轎霉山東省益縣)鑄造的圓形貨幣。畫面上標有“‘賹六化’方孔圜錢”“(戰國·約公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字樣。
郵票賞析
該套郵票圖案內容均選自先秦時代的貨幣,圖案上均繪有一種古錢幣:左側為錢幣實物彩色圖樣,形象十分逼真;右側為古錢幣的幣面銘文黑白拓片,春秋戰國時期風格各異的古文字清烏擊晰可見。在圖案中,凡刀幣的實物圖樣均設計得與黑白拓片一樣大小,平行排列;而其他種類的古錢幣實物圖樣,則設計得大於黑白拓片,且上下錯落排列。8枚圖案均採用白色底襯,分別飾以不同的平塗單色框線,面值一律置於右上角,銘記均設計在下部,既具有統一美,又富於一定的變化。
收錄情況
《中國古代錢幣(第二組)》郵票被收錄進以下集郵書籍中:
國家 | 書名 | 頁碼 | 編號 | 參考資料 |
---|---|---|---|---|
中國 | 84 | - | ||
中國 | 《中華世界郵票目錄(亞洲卷)》 | 73 | 1872-1879 | |
美國 | 《Scott 2013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 (即《斯科特標準郵票目錄》) | 379 | 1765-1772 | |
德國 | 《MICHEL China-Katalog 2011/2012 Übersee·Band 9.1》 (即《米歇爾郵票目錄》) | 359 | 1783-1790 |
榮譽表彰
1982年,美國集郵與錢幣收藏家協會在波士頓舉行的第十屆年會上,評選中國的T.65《中國古代錢幣(第一組)》和T.71《中國古代錢幣(第二組)》為1982年巴凳記國家年度獎。
郵票郵品
- 首日封
發行日期 | 1982年2月12日 | 全套枚數 | 2枚 | 首日封、戳設計者 | 盧天驕 |
規格 | 180mm×105mm | 發行量 | 17645套 | 發行機構 | 中國郵票總公司 |
貼票內容 | (2-1)貼T.71(8-1)(8-2)(8-3)(8-4)郵票各1枚 (2-2)貼T.71(8-5)(8-6)(8-7)(8-8)郵票各1枚 |
(參考資料)
《尖首刀》(8-5),圖案採用了戰國時期燕國鑄造的貨幣。畫面上標有“尖首刀”“(戰國·約公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字樣。
《“明”刀》(8-6),圖案採用了戰國時期燕國鑄造的貨幣。畫面上標有“‘明’刀”“(戰國·約公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字樣。
《“晉化”刀》(8-7),圖案採用了戰國時期趙國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地區使用的刀形貨幣。畫面上標有“‘晉化’刀”“(戰國·約公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字樣。
《“賹六化”方孔圜錢》(8-8),圖案採用了戰國時期齊國在賹(今山東省益縣)鑄造的圓形貨幣。畫面上標有“‘賹六化’方孔圜錢”“(戰國·約公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字樣。
郵票賞析
該套郵票圖案內容均選自先秦時代的貨幣,圖案上均繪有一種古錢幣:左側為錢幣實物彩色圖樣,形象十分逼真;右側為古錢幣的幣面銘文黑白拓片,春秋戰國時期風格各異的古文字清晰可見。在圖案中,凡刀幣的實物圖樣均設計得與黑白拓片一樣大小,平行排列;而其他種類的古錢幣實物圖樣,則設計得大於黑白拓片,且上下錯落排列。8枚圖案均採用白色底襯,分別飾以不同的平塗單色框線,面值一律置於右上角,銘記均設計在下部,既具有統一美,又富於一定的變化。
收錄情況
《中國古代錢幣(第二組)》郵票被收錄進以下集郵書籍中:
國家 | 書名 | 頁碼 | 編號 | 參考資料 |
---|---|---|---|---|
中國 | 84 | - | ||
中國 | 《中華世界郵票目錄(亞洲卷)》 | 73 | 1872-1879 | |
美國 | 《Scott 2013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 (即《斯科特標準郵票目錄》) | 379 | 1765-1772 | |
德國 | 《MICHEL China-Katalog 2011/2012 Übersee·Band 9.1》 (即《米歇爾郵票目錄》) | 359 | 1783-1790 |
榮譽表彰
1982年,美國集郵與錢幣收藏家協會在波士頓舉行的第十屆年會上,評選中國的T.65《中國古代錢幣(第一組)》和T.71《中國古代錢幣(第二組)》為1982年國家年度獎。
郵票郵品
- 首日封
發行日期 | 1982年2月12日 | 全套枚數 | 2枚 | 首日封、戳設計者 | 盧天驕 |
規格 | 180mm×105mm | 發行量 | 17645套 | 發行機構 | 中國郵票總公司 |
貼票內容 | (2-1)貼T.71(8-1)(8-2)(8-3)(8-4)郵票各1枚 (2-2)貼T.71(8-5)(8-6)(8-7)(8-8)郵票各1枚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