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國內首本直接探討和梳理中國原生藝術發展脈絡、現狀的專業圖書,具有開先河的理論指導價值,有助於中國當代藝術界和相關學者去研究中國原生藝術的內在機理。本書是中國原生藝術事業奠基者郭海平先生對自己近30年探尋自由藝術發展之路實踐的一個總結,他認為“原生藝術是絕望中的希望,它是在自然推動力作用下最後的人文關懷。”作者在書中用了三萬字第一次提出和闡釋了“第二次原生藝術革命”的理念。該書的出版必將為推動原生藝術在21世紀的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中國原生藝術手記》從中國原生藝術發展現狀說起,闡釋了原生藝術在中國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難點和亟需突破點,特別是配合大量的圖例,介紹了十多位中國頂尖原生藝術家的個人經歷和藝術特點,並詳細記錄了中國原生的發展狀況,使中國讀者特別是藝術家能更直觀地了解和探索中國原生藝術。該書中所列十多位原生藝術家都未曾受過任何專業藝術的訓練,大多數作品都是在他們天性驅動下自發創作的,與西方優秀原生藝術作品相比,其中不少作品還帶有明顯的探索痕跡,更增添了人文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原生藝術手記
- 作者:郭海平 張天志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7113770
- 外文名:Notes of Outsider Art in China
-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 頁數:181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原生藝術手記》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郭海平,中國原生藝術事業的奠基者,長期從事中國原生藝術的挖掘、整理和對外推廣。1992年出版《走出心理的迷宮》、1993年參與編寫《美育辭典》、2007年出版《癲狂的藝術》、2009年出版《曬太陽:跨越20年的藝術行動》。2009年在東南大學演講“疾病的批判”、2010年在“首屆存在主義心理學國際大會(南京)”演講“我病故我在”。1989年組建南京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藝術分析部,2010年創建中國首家原生藝術機構——南京原形藝術中心 。
圖書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從“曬太陽”開始
創建“藝術分析部”
咖啡館與欲望手指
看“病”
入住精神病院
出版《癲狂的藝術》
“藝術病區”的命運
尋找藝術“藥方”
“死亡”的啟示
“南京原形藝術中心”的誕生
與波斯特和馬丁的交流
小海大喊“上帝救我”
墨爾本“遲到的對話”
原生藝術推手張天志
中國梵谷周惠明
吳美飛關心的不是藝術
巴子的半夢半醒
進退兩難的李奔
哪吒在崑曲中涅磐
拒絕與人交往的居年喜
與“WABC無障礙藝途”創辦人苗世明對話
為宋偉辯護
關於“郭鳳怡現象”
中國的藝術教育
與“藝術國際網”網友線上對話
第四屆國際“癲狂與藝術”節在中國的經歷
去法國、瑞士交流的收穫
策劃“非理性之美”展覽
與法國里昂第二大學留學生集體對話
心理學家的建議
年輕人的視角
與贊助人、合作者湯一民的對話
第二次原生藝術革命
後記
序言二
從“曬太陽”開始
創建“藝術分析部”
咖啡館與欲望手指
看“病”
入住精神病院
出版《癲狂的藝術》
“藝術病區”的命運
尋找藝術“藥方”
“死亡”的啟示
“南京原形藝術中心”的誕生
與波斯特和馬丁的交流
小海大喊“上帝救我”
墨爾本“遲到的對話”
原生藝術推手張天志
中國梵谷周惠明
吳美飛關心的不是藝術
巴子的半夢半醒
進退兩難的李奔
哪吒在崑曲中涅磐
拒絕與人交往的居年喜
與“WABC無障礙藝途”創辦人苗世明對話
為宋偉辯護
關於“郭鳳怡現象”
中國的藝術教育
與“藝術國際網”網友線上對話
第四屆國際“癲狂與藝術”節在中國的經歷
去法國、瑞士交流的收穫
策劃“非理性之美”展覽
與法國里昂第二大學留學生集體對話
心理學家的建議
年輕人的視角
與贊助人、合作者湯一民的對話
第二次原生藝術革命
後記
序言
序言一:無名的春天
在世界上,美國、瑞士、澳大利亞以及日本、韓國等很多地方都存在著原生藝術館,中國卻很少有人知道原生藝術的存在,它顯得那么遙遠而陌生。
今年初,我造訪了瑞士洛桑原生藝術博物館,那些由精神病人、囚徒、流浪漢、通靈者、社會邊緣人士創造的作品,爆發出了最原始的生命的吶喊,有一種直擊靈魂的張力,充滿了神秘、抑鬱的氣氛。我頓時沉醉於這群“小人物”繪製的內心世界裡,同時深感作為一名出版人又是一個畫家,我有責任更有義務將國外的原生藝術家、原生藝術史引介到中國,給中國的當代藝術帶去啟發式的創作路徑。
原生藝術包括各種類型的作品,素描、彩繪、刺繡、手塑品、小雕像等,其作者多是默默無聞、與職業藝術圈沒有關係的人。這些潛意識、非理性的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但是在國內,與原生藝術相關的書籍可謂鳳毛麟角。因此,為了讓中國公眾全面了解西方原生藝術史,半年多來,我一直與英國原生視覺藝術(如Raw Vision)有限公司、瑞士洛桑原生藝術博物館等公司、機構做著積極的溝通,試圖引進《原生藝術手冊》、《原生藝術:界外者藝術起源》等一些國外非常知名的原生藝術類書籍的中文著作權。這些公司、機構均是全球領先的原生藝術和民間藝術的期刊社、展覽館,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原生藝術,可以說是歐美最權威的原生藝術的闡釋者。經過多輪談判、磋商,第一本國內首次引進中文著作權的《原生藝術手冊》,已經帶著油墨香飄洋過海,正式落戶上海大學出版社,這讓我倍感欣慰。
當前,西方藝術家對原生藝術的關注、熱愛和研究,反映了他們對人類藝術有著更寬廣、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原生藝術是藝術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毫不誇大地說,原生藝術是藝術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斷裂。今天,這門最早由讓·杜布菲提出的藝術,正逐步從藝術史的土壤里被一步一步地挖掘出來,受人正視並得到尊重。
在豐富多彩的藝術類別中,我們發現原生藝術將有助於解決現代人的許多精神問題,如幫助公眾重返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及重新恢復人與自然固有的天然聯繫等。原生藝術拒絕陳腐的學院技巧,完全是作者率直而自由的人性表達,也因此我們會在“原生藝術”作品裡感受到那么震撼心靈的力量與真實。原生藝術被喻為是當代藝術的一個隱藏面,它對藝術界的影響力可能滲透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廣、還要遠。目前,中國的當代藝術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內容和形式舉步維艱,中國的當代藝術界亟需一種革命性的、兼容並包的文化態度和價值觀念,去超越它所固有的內容和形式,實現藝術系統的再創造。《原生藝術手冊》的到來正好能一解中國當代藝術之渴,讓當代藝術回歸到藝術的本源。今天,我們做逆溯式的原生藝術史的尋根,往深里去看一看這些作品,以及作品背後蟄居社會底層的渺小個體,讓這充滿靈性的藝術破除我們束縛已久的思維慣性;讓我們不再偏居藝術的一隅,固執地為所謂的學院派高歌贊曲;同時也讓我們對這個群體多一些理解和關愛。
以《吶喊》聞名藝壇的愛德華·蒙克,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藝術家,西方表現主義繪畫藝術的先驅。青年時,蒙克屢遭生活不幸而最終瘋癲。因此,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卡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原生藝術”一詞雖然發軔於歐洲,但這類創作絕不僅僅存在於歐洲。像蒙克這樣逃離外部世界,用畫筆激烈地對抗乖舛命運的畫家,也存在於中國。雖不及蒙克般知名,但是他們的作品裡都有一股源源流散出的生命的嘶吼、精神的力量。
周惠明先生被譽為是“中國的梵谷”,他的繪畫體現了處在卑微境況中的個體所升華出來的尊嚴與光輝,充滿了人性的掙扎與呼喚。如周惠明先生一樣默默無聞的原生藝術群體,還有吳美飛、李奔等。他們常常存在於最不為人所注意的幽暗的角落裡,等著觀眾去主動尋找。從政府層面說,在對待精神病人藝術、弱勢群體藝術時,不應只停留在慈善層面,而應該更主動地去理解他們、關懷他們,深層次地認識他們,從而消除公眾對精神病人、弱勢群體的歧視,讓原生藝術的價值得到應有的尊重,讓他們藝術中的閃光點成為其自食其力的支點。從藝術層面來說,這些藝術者遠比國內盲目熱炒起來的所謂的“藝術名家”更有創造性、思想性,他們的繪畫完全是自由透明的精神世界的表達,遠比那些穿鑿附會、爭名逐利的偽藝術家更高尚、更純潔、更有藝術價值!
2010年11月18日,由郭海平先生和曾麗華女士共同創辦的南京原形藝術中心的正式開館,標誌著一個被長期忽略和遮蔽的精神原形從此開始進入中國公眾的視野,公眾將有機會通過精神病人的作品領略到許多人的精神真相。郭海平先生不僅在南京成立了中國第一家非營利的原生藝術專業機構,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支持,而且是中國最早挖掘原生藝術和推動中國原生藝術發展的藝術家。2007年他與精神科醫生合著的《癲狂藝術:中國精神病人藝術報告》在中國產生很大影響,這也是中國第一本介紹中國精神病人原生藝術的專著。十多年來,郭海平先生一直從事於原生藝術研究,被世界藝術機構廣泛認可,他被媒體稱為“中國的杜布菲”、“中國原生藝術教父”。
上海大學出版社有幸請到了郭海平先生擔任“原生藝術叢書”的主編。我想,這主要有賴於上海大學出版社多年來始終對藝術類圖書的重視和耕耘,現已出版了如《當代藝術問答》、《現代藝術與前衛:克萊門特·格林伯格批評理論的接口》、《100李山》、《物性:2011上海當代藝術邀請展》、《周惠明意識速寫》等一大批當代藝術類圖書,不僅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對藝術具有較為開放、超前的理解力。目前上海大學出版社已經具備了在藝術圖書出版領域裡外向型、更高層次的發展要求。從上海大學出版社所處的地理位置來說,上海作為一個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其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給了原生藝術群體發展的經濟條件和觀念態度。我們希望“原生藝術叢書”的引入,可以為想要全面了解原生藝術的國內學者、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套具有系統性、權威性、可讀性的專業書籍。
王國維直言:“中西二學,盛則俱盛,衰則俱衰,風氣既開,互相推助”,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趨同的當今世界,時代呼喚原生藝術,原生藝術更是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我們引進“原生藝術叢書”,意在透過該套書籍,折射出國外原生藝術界的歷史面貌和當代進展,並反映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進而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標。
令人寬慰的是,這套叢書即將陸續付梓。我們希望,這些不為人在意的無名藝術家,以及他們無名的作品,可以迎來真正的春天。我謹代表“原生藝術叢書”的作者、編譯者、出版發行者,向所有給予幫助和支持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謝!向關心、關愛原生藝術的讀者和藝術愛好者們致以誠摯敬意!
是為序。
上海大學出版社副社長、藝術總監張天志
2012年11月6日
在世界上,美國、瑞士、澳大利亞以及日本、韓國等很多地方都存在著原生藝術館,中國卻很少有人知道原生藝術的存在,它顯得那么遙遠而陌生。
今年初,我造訪了瑞士洛桑原生藝術博物館,那些由精神病人、囚徒、流浪漢、通靈者、社會邊緣人士創造的作品,爆發出了最原始的生命的吶喊,有一種直擊靈魂的張力,充滿了神秘、抑鬱的氣氛。我頓時沉醉於這群“小人物”繪製的內心世界裡,同時深感作為一名出版人又是一個畫家,我有責任更有義務將國外的原生藝術家、原生藝術史引介到中國,給中國的當代藝術帶去啟發式的創作路徑。
原生藝術包括各種類型的作品,素描、彩繪、刺繡、手塑品、小雕像等,其作者多是默默無聞、與職業藝術圈沒有關係的人。這些潛意識、非理性的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但是在國內,與原生藝術相關的書籍可謂鳳毛麟角。因此,為了讓中國公眾全面了解西方原生藝術史,半年多來,我一直與英國原生視覺藝術(如Raw Vision)有限公司、瑞士洛桑原生藝術博物館等公司、機構做著積極的溝通,試圖引進《原生藝術手冊》、《原生藝術:界外者藝術起源》等一些國外非常知名的原生藝術類書籍的中文著作權。這些公司、機構均是全球領先的原生藝術和民間藝術的期刊社、展覽館,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原生藝術,可以說是歐美最權威的原生藝術的闡釋者。經過多輪談判、磋商,第一本國內首次引進中文著作權的《原生藝術手冊》,已經帶著油墨香飄洋過海,正式落戶上海大學出版社,這讓我倍感欣慰。
當前,西方藝術家對原生藝術的關注、熱愛和研究,反映了他們對人類藝術有著更寬廣、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原生藝術是藝術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毫不誇大地說,原生藝術是藝術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斷裂。今天,這門最早由讓·杜布菲提出的藝術,正逐步從藝術史的土壤里被一步一步地挖掘出來,受人正視並得到尊重。
在豐富多彩的藝術類別中,我們發現原生藝術將有助於解決現代人的許多精神問題,如幫助公眾重返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及重新恢復人與自然固有的天然聯繫等。原生藝術拒絕陳腐的學院技巧,完全是作者率直而自由的人性表達,也因此我們會在“原生藝術”作品裡感受到那么震撼心靈的力量與真實。原生藝術被喻為是當代藝術的一個隱藏面,它對藝術界的影響力可能滲透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廣、還要遠。目前,中國的當代藝術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內容和形式舉步維艱,中國的當代藝術界亟需一種革命性的、兼容並包的文化態度和價值觀念,去超越它所固有的內容和形式,實現藝術系統的再創造。《原生藝術手冊》的到來正好能一解中國當代藝術之渴,讓當代藝術回歸到藝術的本源。今天,我們做逆溯式的原生藝術史的尋根,往深里去看一看這些作品,以及作品背後蟄居社會底層的渺小個體,讓這充滿靈性的藝術破除我們束縛已久的思維慣性;讓我們不再偏居藝術的一隅,固執地為所謂的學院派高歌贊曲;同時也讓我們對這個群體多一些理解和關愛。
以《吶喊》聞名藝壇的愛德華·蒙克,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藝術家,西方表現主義繪畫藝術的先驅。青年時,蒙克屢遭生活不幸而最終瘋癲。因此,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卡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原生藝術”一詞雖然發軔於歐洲,但這類創作絕不僅僅存在於歐洲。像蒙克這樣逃離外部世界,用畫筆激烈地對抗乖舛命運的畫家,也存在於中國。雖不及蒙克般知名,但是他們的作品裡都有一股源源流散出的生命的嘶吼、精神的力量。
周惠明先生被譽為是“中國的梵谷”,他的繪畫體現了處在卑微境況中的個體所升華出來的尊嚴與光輝,充滿了人性的掙扎與呼喚。如周惠明先生一樣默默無聞的原生藝術群體,還有吳美飛、李奔等。他們常常存在於最不為人所注意的幽暗的角落裡,等著觀眾去主動尋找。從政府層面說,在對待精神病人藝術、弱勢群體藝術時,不應只停留在慈善層面,而應該更主動地去理解他們、關懷他們,深層次地認識他們,從而消除公眾對精神病人、弱勢群體的歧視,讓原生藝術的價值得到應有的尊重,讓他們藝術中的閃光點成為其自食其力的支點。從藝術層面來說,這些藝術者遠比國內盲目熱炒起來的所謂的“藝術名家”更有創造性、思想性,他們的繪畫完全是自由透明的精神世界的表達,遠比那些穿鑿附會、爭名逐利的偽藝術家更高尚、更純潔、更有藝術價值!
2010年11月18日,由郭海平先生和曾麗華女士共同創辦的南京原形藝術中心的正式開館,標誌著一個被長期忽略和遮蔽的精神原形從此開始進入中國公眾的視野,公眾將有機會通過精神病人的作品領略到許多人的精神真相。郭海平先生不僅在南京成立了中國第一家非營利的原生藝術專業機構,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支持,而且是中國最早挖掘原生藝術和推動中國原生藝術發展的藝術家。2007年他與精神科醫生合著的《癲狂藝術:中國精神病人藝術報告》在中國產生很大影響,這也是中國第一本介紹中國精神病人原生藝術的專著。十多年來,郭海平先生一直從事於原生藝術研究,被世界藝術機構廣泛認可,他被媒體稱為“中國的杜布菲”、“中國原生藝術教父”。
上海大學出版社有幸請到了郭海平先生擔任“原生藝術叢書”的主編。我想,這主要有賴於上海大學出版社多年來始終對藝術類圖書的重視和耕耘,現已出版了如《當代藝術問答》、《現代藝術與前衛:克萊門特·格林伯格批評理論的接口》、《100李山》、《物性:2011上海當代藝術邀請展》、《周惠明意識速寫》等一大批當代藝術類圖書,不僅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對藝術具有較為開放、超前的理解力。目前上海大學出版社已經具備了在藝術圖書出版領域裡外向型、更高層次的發展要求。從上海大學出版社所處的地理位置來說,上海作為一個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其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給了原生藝術群體發展的經濟條件和觀念態度。我們希望“原生藝術叢書”的引入,可以為想要全面了解原生藝術的國內學者、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套具有系統性、權威性、可讀性的專業書籍。
王國維直言:“中西二學,盛則俱盛,衰則俱衰,風氣既開,互相推助”,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趨同的當今世界,時代呼喚原生藝術,原生藝術更是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我們引進“原生藝術叢書”,意在透過該套書籍,折射出國外原生藝術界的歷史面貌和當代進展,並反映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進而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標。
令人寬慰的是,這套叢書即將陸續付梓。我們希望,這些不為人在意的無名藝術家,以及他們無名的作品,可以迎來真正的春天。我謹代表“原生藝術叢書”的作者、編譯者、出版發行者,向所有給予幫助和支持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謝!向關心、關愛原生藝術的讀者和藝術愛好者們致以誠摯敬意!
是為序。
上海大學出版社副社長、藝術總監張天志
2012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