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部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1:100萬)

《遼寧省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與可持續利用研究》是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張訓華,溫珍河,張海啟,藍先洪,楊金玉,許振強,尹延鴻,邱燕,王乃東,侯方輝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主要完成單位: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 主要完成人:張訓華,溫珍河,張海啟,藍先洪,楊金玉,許振強,尹延鴻,邱燕,王乃東,侯方輝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30018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3-2-04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本工作項目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實施的地質大調查專項中“我國海域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示範”計畫項目的下屬工作項目,自2009年起劃歸為“海洋地質保障工程”即729專項。2007-2010年開展了“中國南部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項目編號:1212010511302)的編制。根據任務書要求,編圖任務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負責,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參加,分工、協作完成。本項目在“板塊構造學說”指導下,採用統一的地理底圖和編圖思路,利用當代最先進的編圖方法和成圖技術,充分收集當今所掌握的地質地球物理資料,廣泛爭求和吸納當今科學家的意見與建議,科學、系統、完整、準確反映我國基礎地質調查程度和研究成果,用中文和英文公開出版一套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本項目完成了任務書所規定的實物工作量,包括:1、編制完成南海幅1:100萬地理底圖,通過項目技術專家組的審查。2、編制完成南海幅1:100萬空間重力異常圖、布格重力異常圖、磁力異常(△T)圖、沉積物分布圖和區域構造圖的編稿原圖及編圖說明書。3、對南海及其周邊的地質特徵、地球物理異常場特徵進行了劃分和分區分析。4、對南海的地球物理異常場特徵進行了推斷解釋。本項目取得的主要成果是:1、地理底圖反映了我國南海海域的地形地貌特徵。2、重力異常圖客觀地展現了圖幅範圍內重力異常場的場值特徵,海區空間重力異常能夠更清晰地反映地殼內部乃至其深部的密度結構。3、重力異常幅值和等值線形態或走向標示了斷裂、盆地或隆起的分布特徵。4、海域莫霍界面的形態具有明顯的三分性:大陸型地殼、洋陸過渡地殼和洋殼。5、南海區根據新編磁力異常圖,從北到南可將南海磁場劃分為五個異常區。6、南海表層沉積物有四大類:陸源碎屑沉積、陸源碎屑-生物源沉積、生物碎屑沉積和深海沉積。7、我國海域位於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包括東亞大陸構造域、東亞大陸邊緣構造域和西太平洋構造域三大構造域。8、南海編圖區內斷裂構造非常發育,規模大小不一,性質不同。9、該區岩漿活動發育,不同類型岩漿岩的形成與分布受構造運動的制約。10、構造演化:南海是一在中生代陸緣背景上擴張而成的新生代邊緣海,中生代期間的構造活動與其形成演化有著密切的聯繫。南海海盆洋殼的產生是南海演化過程中最重要的構造事件。南海及其鄰域的構造演化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成盆前階段、成盆階段和成盆後階段。“我國海域1﹕100萬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項目的實施及其電子光碟將為主管部門提供海洋基礎地質調查的現狀、主要成果,為主管部門的海洋地質調查工作部署提供決策的依據。同時,海洋基礎地質調查的成果也將為尋找海洋礦產資源提供基礎地質資料,對我國維護海洋權益、海洋產業經濟發展的均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日前該系列圖已經提供給外交部、發改委、海軍和總參等部門,以及國家海洋局、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的相關海洋單位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