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障壁島沉積,南海西部和北部具有較寬的陸架。東部和南部多島嶼,島架相對較窄。海岸類型複雜。有三角洲海岸、障壁島海岸、濱海平原海岸、港灣海岸、河口灣海岸、珊瑚礁海岸、紅樹林海岸、斷層海岸、蛇綠岩海岸和火山海岸等多種類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南海障壁島沉積
- 外文名:South China Sea Barrier Island Deposition
- 全球分布:印支半島的東北岸等
- 舉例:廣東順德等,砂泥質海岸發育
- 主要分布:波浪作用為主潮差小的砂泥質海岸
- 總體而言:對障壁島的發育不利
南海潮差,障壁島分布,沉積特點,
南海潮差
南海的平均潮差一般在50 cm左右,在一些無潮點附近至小於50 cm。大部分海區的最大潮差為2~3 m。北部灣大部分海區的最大可能潮差為3~6 m。灣頂的最大潮差達6m以上。廣州灣附近可達4 m以上。巴士海峽南北兩端最大潮差小於2 m。
障壁島分布
南海障壁島海岸主要分布在印支半島的東北岸,沿岸為長山山脈的北段。山脈走向與岸線方向大體一致,均為北西向。北東向的山溪河流將泥砂運到海濱。在東北向的風浪作用下形成障壁島。障壁島與海岸之間為潟湖所隔(金慶煥等,1997)。
在廣東順德、潮陽等地,砂泥質海岸發育,有規模不大的障壁島。潮陽縣上頭村,有一退積型的障壁島。剖面出露厚度約30 m。障壁島的砂質沉積物向著陸地方向超疊到潟湖相的泥質沉積物之上,是全新世海侵過程的產物。
沉積特點
總之,中國幅員遼闊,海岸類型多樣。從北到南有著各種成因不同的障壁島沉積,主要分布在波浪作用為主而潮差偏小的砂泥質海岸。隨著全新世海平面的上升,退積型障壁島比較多見。如果物質供應充分,也會形成進積型的障壁島。但是,相比而言,障壁島在中國海岸帶發育程度較差,分布零星,規模偏小。這與中國海的沉積物特徵和流場特徵有關。中國的兩條大河,長江和黃河,均屬遠源河流,沉積物的粒度偏細。而邊緣海本身對沉積物的簸選能力較差,往往出現泥砂混雜的情況,缺乏形成障壁島所需的較粗碎屑物質。加之中國海岸河口眾多,潮差偏大,對障壁島的發育不利。但障壁島沉積在古代地層中卻甚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