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洋經濟協會成立紀念特刊》1947年2月創刊於香港,屬於綜合類刊物;刊物由張瘦石擔任主編,由李龍和英冰若擔任編輯,由中國南洋經濟協會負責發行,地址位於香港皇后大道中華人行511號;該刊刊期、停刊時間和停刊原因均不詳,館藏現存1947年2月紀念特刊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南洋經濟協會成立紀念特刊
- 語種:中文
- 主辦單位:中國南洋經濟協會 [發行]
- 創刊時間:1947年
報導內容,文化傳統,
報導內容
該刊在版式設計上十分簡單,首版上方印有藍色字型書寫的刊名,末版多印有編輯者、主編、發行單位和發行時間;刊物多刊有廣告,所刊廣告的企業多為南洋經濟協會下屬成員,具體包括銀行、工廠和企業,具體涉及吸納儲戶儲蓄、銷售日常百貨商品和銷售金屬製品,透過廣告主可以注意到南洋經濟協會在各領域的影響力。該刊之所以強調“南洋”二字,既是因為該刊是南洋經濟協會的重要會刊,同時也與“南洋”問題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有關。南洋經濟協會的宗旨是“研究南洋經濟,並對國內與南洋經濟之溝通與復興發揮作用”,遂決定創辦該刊,與國內溝通有關南洋經濟的訊息和情報。該刊大體包括以下欄目,“國內經濟特輯”一欄主要以經濟論文為主,涉及討論抗戰爆發以來中國的海外市場和金融貿易,分析上海、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和貿易網路上的聯繫,介紹不同行業經濟發展的情況,代表性文章有《一年來上海金融市場》;“南洋經濟特輯”一欄主要刊登的是南洋地區的經濟訊息,包括馬來西亞、越南和新加坡等地區,涉及當地特色的橡膠種植業、華僑在地方經濟中的地位和跨區域的經濟聯繫。此外,該刊還刊有“會務特輯”,主要刊登有關南洋經濟協會的會晤紀要和會友訊息。
該刊是以特刊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南洋經濟協會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在促進國內經濟復興、溝通國內市場和南洋經濟圈之間聯繫上的努力,一方面為讀者了解解放戰爭後南洋地區與國內市場之間的貿易往來提供了鮮活的史料,另一方面也為研究者探討南洋經濟協會的運作機制提供了詳細的參考資料。
文化傳統
《發刊詞》
抗戰期間,國人對南洋問題,頗見注意。關於南洋之文化社團,如雨後春筍,先後崛起…或則成立於星洲,變後內邊,或則創設於重慶,戰後復員,均已邊京。
本會同人,殆皆於戰後來港,或經營工商企業,或從事銀行事業,或研究經濟,鑒於戰後南洋華僑經濟與國內及香港民族經濟及待覆興,爰組織本會,於去年十月間成立,今於特刊發行之初,謹就本會有別於其他南洋文化社團之性質與使命者凡三端,陳述如左:
第一、本會成立於香港,想乾為國內與南洋金融貿易之橋樑,交通運輸之樞紐。本會設總會於此,以後將為國內與南洋經濟溝通之中心,作為對南洋研究與服務之發軔點,最為適合,自非國內任何都市可比。
第二、本會之中心事業,在研究南洋經濟並對國內與南洋經濟之溝通復興上稍盡綿力。南洋為國貨海外最大市場,八百五十萬華僑每年鉅量僑匯,彌補入超,人所周知;而僑胞卷念祖國殷切,曩年革命與此次抗戰中,聞風向應,踴躍輸將,厥功至偉。乃經暴敵三年來之摧殘榨取,創鉅痛深,何可勝言!今雖寇氛廓清而遍地貧困,補償不易,復興維艱,吾人本目已崗位,就思力所及,謀所以復興之道,至少當可促進國人對南洋經濟之注意焉。
第三、間當與南洋歸國僑胞接觸,輒以黨派為問,似對此有所顧慮者然。本會乃超乎黨派以外之半學術半服務之經濟社團,宗旨純正,立場超然,同人無黨無派,意見一致,毫無歧視。本刊乃本會之創刊,保持本會原有立場,不偏不倚,無黨無私,以後將始終不變。區區此心,當為國人所共諒。
綜上三點,表明本會之地位使命與立場,同人懸以自勉。成立伊始,百事待舉,端賴各方廣大同情於協助,爰有編印成立幾年特刊之議。經二月來之籌備,一面征約國內外經濟專家撰文剖析一年來國內與南洋之經濟情況;一面徵集同人意見,編纂會務特輯,公諸社會,國內外賢達進而教之,則幸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