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9)

《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9)》是央行2019年發布的一則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9)
  • 發布時間:2019年7月20日
  • 發布單位:央行
2019年7月20日,央行發布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9)》指出,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但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有利因素依然較多,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報告顯示,2018年,區域經濟金融運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第三產業保持較高增速,工業生產總體平穩。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第三產業加權平均增長率分別為8.0%、9.3%、8.5%和5.5%。中西部工業發展勢頭良好,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7個省區中,中部和西部地區占13個。
二是基建投資增長趨緩,製造業、民間投資增長態勢較好。東部地區民間投資、高新技術投資較快增長,中部地區製造業投資加權平均增長20.3%,較上年提高10.8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創新驅動領域投資力度加強。
三是克服外部不確定性影響,對外貿易總體平穩增長。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形成共識,企業積極採取措施管理風險,全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3.3%,高於外貿進出口增速3.6個百分點。
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去產能、去槓桿取得初步成效。槓桿率較高的西部和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較上年均下降0.8個百分點。降成本效果初步顯現,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有所改善,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較上年分別提高0.4個、0.2個和0.9個百分點。
五是經濟圈和城市群經濟協同發展態勢良好,區域合作深入推進。三大經濟圈區域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加快,對周邊城市帶動作用和輻射功能日益增強;各城市群在區域互聯互通、對外開放合作、綠色經濟發展和特色產業集聚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效。
六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增強,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各地區普惠金融紮實推進,年末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分別較上年末提高9.3個、6.1個、4.5個和10.6個百分點。2018年12月,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新發放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較9月下降0.22個、0.27個、0.17個和0.19個百分點。
七是金融體系結構性去槓桿穩步推進,表外融資明顯收縮,金融機構經營總體穩健。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地方法人銀行流動性比率分別較上年末提高7.4個、4.7個、4.2個和8.0個百分點,各地區銀行業信貸資產質量總體保持平穩,信用風險暴露有所增加,但總體可控。
報告指出,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但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有利因素依然較多,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各地區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為引領,促進區域間相互融通補充,塑造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續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中國人民銀行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創新和完善金融巨觀調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最佳化金融體系結構,不斷改進金融服務。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適時適度實施逆周期調節,根據經濟成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切實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平衡好促發展與防風險之間的關係。在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