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海洋學:生物海洋學

中國區域海洋學:生物海洋學

《中國區域海洋學:生物海洋學》為“生物海洋學”分冊,系統敘述了我國近海葉綠素a和初級生產力、微生物、浮游植物、浮遊動物以及底棲生物等方面的生物海洋學特點,並對一些特定生境的生物海洋學特徵進行了概述。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區域海洋學:生物海洋學
  • 作者:孫松
  •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 頁數:487頁
  • 開本:16
  • 品牌:海洋出版社
  • 外文名:Regional Oceanography of China Seas-Biological Oceanography
  • 類型:科學與自然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782559, 750278255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區域海洋學:生物海洋學》是一部全面、系統反映我國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成果,並以海洋基本自然環境要素描述為主的科學巨著。內容包括海洋地貌、海洋地質、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海洋、漁業海洋、海洋環境生態和海洋經濟等。《中國區域海洋學:生物海洋學》按專業分八個分冊。可供從事海洋科學,以及相關學科的科技人員參考,也可供海洋管理、海洋開發、海洋交通運輸和海洋環境保護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及大專院校師生參閱。

圖書目錄

第1篇 渤海
第1章 渤海葉綠素和初級生產力
1.1 葉綠素a
1.1.1 葉綠素a分布特徵
1.1.2 葉綠素a季節變化
1.2 初級生產力
1.2.1 初級生產力分布特徵
1.2.2 初級生產力季節變化
1.3 小結
第2章 渤海細菌和其他類群微生物
2.1 渤海細菌的種屬組成
2.2 渤海細菌豐度和生物量分布及其時空變化
2.2.1 周年變化
2.2.2 季節及空間變化
2.3 渤海病毒豐度分布及其時空變化
2.3.1 周年變化
2.3.2 季節及空間變化
2.4 小結
第3章 渤海浮游植物
3.1 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主要類群的豐度與分布
3.1.1 微微型浮游植物
3.1.2 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
3.1.3 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Euk)
3.2 渤海浮游植物種類組成、主要類群、豐度分布
3.2.1 物種組成及主要類群
3.2.2 空間分布
3.2.3 季節變化
3.2.4 年際變化
3.3 小結
第4章 渤海浮遊動物
4.1 渤海微型浮遊動物種類組成、豐度與生物量分布
4.1.1 浮游纖毛蟲的豐度和生物量
4.1.2 萊州灣的微型浮遊動物
4.1.3 微型浮遊動物的攝食壓力
4.2 渤海浮遊動物種類組成、優勢類群及其豐度和生物量分布
4.2.1 種類組成
4.2.2 群落結構
4.2.3 浮遊動物生物量
4.2.4 主要優勢類群和種類
4.2.5 浮遊動物的攝食
4.3 小結
第5章 渤海底棲生物
5.1 大型底棲動物種類組成、群落結構、棲息密度與生物量分布
5.1.1 物種組成
5.1.2 生物量分布
5.1.3 棲息密度分布
5.1.4 群落結構分析
5.2 小型底柄生物種類組成、群落結構、棲息密度與生物量分布
5.2.1 類群組成與數量特徵
5.2.2 空間分布
5.2.3 環境因子相關分析
5.2.4 底棲橈足類群落
5.3 小結
第6章 渤海特定生境的生物海洋學特徵
6.1 黃河口區的生物海洋學特徵
6.1.1 浮游植物
6.1.2 浮遊動物
6.1.3 底棲生物
6.2 黃河口區生態系統的年際變化
6.3 黃河斷流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第2篇 黃海
第7章 黃海葉綠素和初級生產力
7.1 葉綠素a濃度與時空分布
7.1.1 水平分布
7.1.2 垂直分布
7.1.3 季節變化
7.1.4 粒級結構
7.2 初級生產力時空分布
7.2.1 水平分布
7.2.2 季節變化
7.3 小結
第8章 黃海細菌和其他類群微生物
8.1 黃海細菌的種屬組成
8.2 黃海細菌豐度和生物量分布及其時空變化
8.2.1 周年變化
8.2.2 季節及空間變化
8.3 黃海病毒豐度分布及其時空變化
8.3.1 周年變化
8.3.2 季節及空間變化
8.4 小結
第9章 黃海浮游植物
9.1 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主要類別的豐度與分布
9.1.1 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
9.1.2 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Euk.)
9.2 微、小型浮游植物種類組成、主要類群、豐度分布
9.2.1 黃海的海洋浮游植物種類組成及優勢種
9.2.2 空間分布
9.2.3 時間變化
9.3 基於光合色素的浮游植物類群組成
9.3.1 時空分布
9.3.2 季節變化
9.4 小結
第10章 黃海浮遊動物
10.1 微型浮遊動物種類組成、豐度與生物量分布
10.2 浮遊動物種類組成、優勢類群及其豐度和生物量分布
10.2.1 種類組成和生態類群
10.2.2 生物量和豐度
10.2.3 優勢種和數量分布
10.2.4 浮遊動物攝食
10.2.5 浮遊動物繁殖
10.2.6 晝夜節律
10.2.7 死亡率
10.3 小結
第11章 黃海底棲動物
11.1 大型底棲動物種類組成、群落結構、柄息密度與生物量分布
11.1.1 物種組成
11.1.2 生物量分布
11.1.3 棲息密度分布
11.1.4 群落結構分析
11.1.5 黃海典型海域分述
11.2 小型底棲生物種類組成、群落結構、棲息密度與生物量分布
11.2.1 大面積調查
11.2.2 南黃海
11.2.3 膠州灣
11.3 小結
第12章 黃海特定生境的生物海洋學特徵
12.1 黃海冷水團的環境特徵
12.2 黃海冷水團的生態特徵
12.3 種群水平的影響——以中華哲水蚤的度夏機制為例
12.3.1 中華哲水蚤成體、卵和無節幼體的垂直分布
12.3.2 高溫傷害作用
12.3.3 冷水團對繁殖的影響
12.3.4 冷水團對分布的影響
第3篇 東海
第13章 東海葉綠素和初級生產力
13.1 葉綠素
13.1.1 分布特徵
13.1.2 季節變化
13.2 初級生產力時空分布
13.2.1 分布特徵
13.2.2 季節變化
13.3 東海葉綠素a和初級生產力與水團的關係
13.4 小結
第14章 東海細菌和其他類群微生物
14.1 東海細菌的種屬組成
14.2 東海細菌豐度和生物量分布及其時空變化
14.2.1 周年變化
14.2.2 季節及空間變化
14.2.3 長江口細菌豐度和生物量分布
14.3 東海病毒豐度分布及其時空變化
14.3.1 周年變化
14.3.2 季節及空間變化
14.3.3 長江口病毒豐度和生物量分布
14.4 小結
第15章 東海浮游植物
15.1 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主要類別的豐度與分布
15.1.1 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
15.1.2 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Euk.)
15.1.3 原綠球藻(Prochlorococcus,Pro.)
15.2 東海微、小型浮游植物種類組成、主要類群、豐度分布
15.2.1 物種組成和主要類群
15.2.2 空間分布
15.2.3 時間變化
15.2.4 群落多樣性
15.3 基於光合色素的浮游植物類群組成
15.3.1 空間分布
15.3.2 時間變化
15.4 小結
第16章 東海浮遊動物
16.1 微型浮遊動物種類組成、豐度與生物量分布
16.1.1 微型浮遊動物生物量分布
16.1.2 微型浮遊動物的攝食
16.2 東海浮遊動物種類組成和生物量分布
16.2.1 東海中型浮遊動物種類組成
16.2.2 東海中型浮遊動物總生物量的分布
16.2.3 多樣性分布及其季節變化
16.2.4 東海浮遊動物的主要優勢類群和種類
16.2.5 東海的小型橈足類
16.2.6 東海浮遊動物生態類群的劃分
16.3 小結
第17章 東海底棲動物
17.1 大型底棲動物種類組成、群落結構、棲息密度與生物量分布
17.1.1 物種組成
17.1.2 生物量分布
17.1.3 棲息密度分布
17.1.4 群落結構分析
17.1.5 東海典型海域分述
17.2 小型底棲生物種類組成、群落結構、棲息密度與生物量分布
17.2.1 台灣海峽
17.2.2 廈門港和潯江灣
17.2.3 長江口
17.3 小結
第18章 東海特定生境的生物海洋學特徵
18.1 長江口海域的生物海洋學
18.1.1 長江口不同區域生物海洋生境特徵
18.1.2 長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特徵
18.1.3 長江口不同區域浮遊動物特徵
18.1.4 長江口不同區域大型底棲動物特徵
18.1.5 長江口海域生態災害的海洋生物學分析
18.1.6 全球變曖對長江口海洋生物的影響
18.2 黑潮流系水域的生物海洋學
18.2.1 黑潮流域海洋生物的環境背景
18.2.2 浮游植物組成和分布
18.2.3 浮遊動物的組成和分布
18.2.4 物種多樣性和暖流流系的關係
18.3 東海上升流區生物海洋學特徵
18.4台灣海峽生物海洋學特徵
18.4.1 台灣海峽葉綠素a和初級生產力
18.4.2 浮游植物種類與類群組成、豐度與分布
18.4.3 浮遊動物
18.4.4 底棲生物
18.4.5 微生物
18.4.6 台灣海峽關鍵海洋學過程對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結構的影響
……
第4篇 南海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