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生產範式區劃及建設研究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生產範式區劃及建設研究》內容簡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環境脆弱,是我國水土流失、荒漠化、草場退化等問題最集中、最明顯的地區。《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生產範式區劃及建設研究》扶巨觀和中小尺度上,採用GIS與RS技術,分析了該區在生態與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區域分異,對其進行了生態-生產範式區劃研究。並以山盆系統——北方農牧交錯帶的一種典型的生態-生產範式類型為例,探討了地處冀西北的懷來盆地的生態-生產範式的建設。《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生產範式區劃及建設研究》可供生態學、地理學、環境科學、遙感套用等學科的院校師生和科研技術人員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生產範式區劃及建設研究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頁數:230頁
  • 開本:16
  • 定價:28.00
  • 作者:陳海 趙雲龍
  •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9098540
  • 品牌:中國農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生產範式區劃及建設研究》是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
生產範式區劃研究

第1章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概況
1.1 自然概況
1.1.1 地形與地貌
1.1.2 氣候概況
1.1.3 植被
1.1.4 土壤!
1.2 社會經濟概況
1.3 保護生態和發展生產面臨的突出問題
1.3.1 自然生態基礎脆弱
1.3.2 生態嚴重惡化
1.3.3 資源利用過度
1.3.4 生態建設速度趕不上破壞速度
1.3.5 生態治理方針和重點頻繁變化
1.4 北方農牧交錯帶研究現狀

第2章 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的理論與方法
2.1 生態一生產範式的內涵和特點
2.2 生態一生產範式的研究內容
2.3 研究區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的概念及其指導理論
2.3.1 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的概念和意義
2.3.2 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研究的指導理論
2.4 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研究的目標和原則
2.4.1 區劃目標
2.4.2 區劃原則n
2.5 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等級單位系統與命名
2.5.1 區劃等級單位系統
2.5.2 各等級單位的命名規則
2.6 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指標體系
2.7 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方法和步驟
2.7.1 區劃方法
2.7.2 區劃步驟

第3章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背景分析
3.1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地貌特徵分析
3.1.1 數據來源與處理方法
3.1.2 結果與分析
3.1.3 小結
3.2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氣候特徵分析
3.2.1 數據來源與處理方法
3.2.2 結果與分析
3.2.3 小結
3.3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氣候資源特徵分析
3.3.1 計算方法
3.3.2 結果與分析
3.3.3 小結
3.4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壤特徵分析
3.4.1 土壤類別及其空間分布
3.4.2 土壤資源肥力的空間分異
3.5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背景區域分異
3.5.1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巨觀生態背景分異
3.5.2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中小尺度生態背景分異

第4章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社會經濟背景分析
4.1 數據來源與處理方法
4.1.1 數據來源
4.1.2 數據處理方法
4.2 CCA分析與結果
4.2.1 自變數組與因變數組指標的構成
4.2.2 結果分析
4.3 聚類分析與結果
4.3.1 系統聚類分析與結果
4.3.2 模糊聚類分析與結果
4.4 結果對比與分析
4.4.1 三種方法劃分結果的總體比較
4。4.2 三種方法劃分結果的對比
4.5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農牧林業生產結構類型分區
4.5.1 研究區農牧林業生產結構狀況的整體分析
4.5.2 農業生產結構類型區的空間分異
4.6 小結

第5章 懷來山盆系統管理的土地利用格局最佳化
5.1 懷來山盆系統地貌類型及潛在土地利用分布
5.1.1 懷來山盆系統地貌類型
5.1.2 懷來山盆系統潛在土地利用分布
5.2 懷來山盆系統農業生態經濟分區
5.2.1 懷來山盆系統農業生態經濟分區的目標、原則和方法
5.2.2 懷來山盆系統農業生態經濟分區
5.3 懷來山盆系統土地利用結構最佳化
5.3.1 懷來山盆系統土地利用結構多目標最佳化的原則
5.3.2 懷來山盆系統土地利用結構多目標最佳化的決策變數
5.3.3 各農業生態經濟區耕地、果園、林地最大可能分布面積
5.3.4 懷來山盆系統土地利用結構多目標最佳化的目標函式
5.3.5 懷來山盆系統土地利用結構多目標最佳化的約束條件
5.3.6 懷來山盆系統土地利用結構最佳化結果與分析
5.4 基於最佳化結構的土地利用空間布局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懷來山盆範式說明
6.1 懷來山盆範式功能帶配置
6.1.1 山間盆地高效產業帶
6.1.2 低山丘陵舍飼養畜和人工林(果)灌草帶
6.1.3 中山山地林灌草生態保育帶
6.2 懷來山盆範式空間經濟結構
6.2.1 懷來山盆系統點一軸發展模式
6.2.2 懷來山盆系統鄉村城鎮化建設
6.3 懷來山盆範式相關政策和舉措
6.3.1 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6.3.2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6.3.3 農業產業化經營
6.3.4 生態建設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插圖:



(2)葡萄、畜牧、果品、蔬菜為懷來縣優勢農業產業。與區內自然資源差異相結合,產業布局調整如下:①糧菜發展區。可分為西部河川糧菜區及北部丘陵糧菜區。其中西部河川糧菜區包括西八里、大黃莊、東八里、沙城等4個鄉鎮;北部丘陵糧菜區主要包括存瑞、王家樓及新保全等3個鄉鎮。②葡萄發展區。主要處於河谷平原中部,包括桑園、小南辛堡、大黃莊、土木等4個鄉鎮。③果品發展區。主要為水庫南北兩岸以及南北低山丘陵區,包括桑園、瑞雲觀、東花園、小南辛堡、官廳、孫莊子、存瑞、狼山、土木、北辛堡等10個鄉鎮。④牧業發展區。包括沙城、東花園、孫莊子、新保全、土木、小南辛堡、存瑞、瑞雲觀、王家樓、雞鳴驛等10個鄉鎮。伴隨著產業布局的調整,懷來縣種植業生產也將從傳統的“糧經”二元結構將轉化為新型的“糧經飼”三元結構,實施草田輪作,糧經飼種植“2:1:l”的配置比例可作為種植結構調整的方向。
(3)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構建科技先導型的新型生態產業體系是懷來縣農業產業發展的主導方向。懷來縣生態產業建設的主要內容:①培育和發展以沙生中藥材為主的特有植物的生產經營;②以綠色無公害產品為主的蔬菜設施種植;③葡萄等地方特色系列果品開發;④以舍飼養畜為主的畜產品生產經營;⑤具有區域特色的生態旅遊業。
(4)循環性、群落性、增值性是產業生態區別於傳統生態環境保護的顯著特徵。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以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進一步考慮物質流、能量流、金錢流的循環和流動,在產業內部構成之間形成類似於自然生態鏈的關係,從而達到充分利用資源、減少廢物產生、物質循環利用、消除環境破壞,提高經濟發展規模和質量的目的。例如在農林牧加複合系統中,種植業可以為畜牧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提供原料;畜牧業則可以為種植業提供優質肥料,為農產品加工業提供原料;農田防護林網則可以作為良好的風障,保護基本農田。根據生態產業的增值效應,可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農業產業生態化實現機制,取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政府則通過引導農戶和企業施行綠色生產、綠色需求和綠色消費加快推進產業生態化的步伐,最終實現農業的持續繁榮和增長。
(5)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區域土地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問題在兩個側面的具體反映。土地利用格局的最佳化為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物質基礎,產業結構的調整為土地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指明了方向。

後記

2001年10月,我們同時進入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並共同參與了國家973項目“草地與農牧交錯帶生態系統重建機理及最佳化生態一生產範式”第七子課題“最佳化生態一生產範式與新產業帶形成的理論基礎”的部分研究工作。通過近三年的學習與研究,在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及典型區範式體系構建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經過多次的溝通和交流,我們覺得有必要對這一段時間的工作進行梳理、總結,一方面有助於理清自己的思路、明晰以後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從事同類研究者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鑑。全書共分上下兩篇,上篇由陳海執筆完成,主要闡述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的理論與方法;下篇由趙雲龍執筆完成,主要闡述典型區生態一生產範式建設的理論與方法。
本書能夠最終成稿,主要基礎是博士研究生期間所從事的研究工作。這得益於導師張新時院士、康慕誼教授的教誨與培養,也得益於北京師範大學史培軍教授、江源教授、唐海萍博士等’多位老師的關心與指導,以及范一大、孫林、李新宇、黃曉霞等同學的支持與幫助。在寫作和成稿過程中,西北大學曹明明教授、李同升教授、李林華書記、馬乃喜教授、馬俊傑教授、劉康副教授、王伯鐸副教授、楊新軍副教授,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研究員等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和幫助。在此一併向他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本研究是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G2000018607)、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2003CCC01500)和西北大學科研啟動金(okygdf063)等。

序言

生態一生產範式是近年提出的新理論,對其區劃及其建設的內涵、研究內容與分析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於進行深入的研究。本書在總結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對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及其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做了初步探討。
北方農牧交錯帶既是一條生態環境脆弱帶,又是一條社會經濟過渡帶。該區生態環境的狀況,不僅影響該區可持續發展,而且直接影響著東部發達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在本區進行生態建設和發展生產就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書首先從整體上探討了研究區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給出不同範式的空間分布格局;又以冀西北的懷來盆地為例,分析了在典型區域如何進行生態一生產範式建設。本書的研究成果如下:
(1)構建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體系。提出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的一般原則和特殊原則,其中特殊原則為三條:生態與經濟並重原則、注重不同生態與生產功能帶組合配置原則和適當照顧行政區完整性原則。這三項原則體現出生態一生產範式的綜合性、區域分異、操作性強等特點。生態一生產範式區劃採用生態一生產範式區、生態一生產範式小區、生態一生產範式單元區三級區劃等級系統。並對區劃的等級系統建立起相應的區劃指標體系。
(2)從巨觀和中小尺度兩個層次,探討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背景的地域分異規律。依據地貌、氣候特徵,探討了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背景巨觀地域分異規律;依據對氣候資源、土壤資源、氣候土壤綜合利用潛力等方面特徵的分析,探討了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背景中小尺度的地域分異規律。在巨觀尺度,將研究區劃分為東部東北至華北農牧交錯區(簡稱東區)、中部晉陝寧甘農牧交錯區(簡稱中區)和西部甘青農牧交錯區(簡稱西區)三大區域,其中東區以中溫帶森林草原氣候為主,中區以暖溫帶大陸性森林草原氣候為主,西區以溫帶高寒草原氣候為主。依據氣候變化趨勢的分析,東區主體在近40年為暖濕型,中區為冷乾型,西區為暖濕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