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物志·鳥綱·第一卷》是199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動物志·鳥綱·第一卷
- 作者: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7年9月
- ISBN:703005671X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目錄
- 前言
- 第一部 中國鳥綱緒論
- 第二部 本卷各目論述
- 英文摘要
- 主要參考文獻
- 索引
- 《中國動物志》已出版書目
- 圖版
《中國動物志·鳥綱·第一卷》是199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動物志·鳥綱·第一卷》是199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內容簡介《中國動物志鳥綱》共14卷,本書為第一卷。全書共分兩部分:第一部為中國鳥綱緒論,內容包括中國鳥類學發展史、中國鳥...
《中國動物志:鳥綱》是十四卷鳥綱動物志中的第十二卷,記述了我國雀形目鶲科的鶯亞科和鶲亞科共26屬135種鳥類,是我國現階段對此兩亞科鳥類分類研究的總結。書中兩亞科均包括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包括研究簡史、形態特徵、分類系統、地理分布、生物學特性等內容。各論按分類系統逐級進行分類記述並編制檢索表,重點...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23卷 雙翅目寄蠅科 中國動物志 硬骨魚綱 鱘形目海鰱目鯡形目 中國動物志(無脊椎動物)中國動物志(昆蟲綱第二十九卷,膜翅目,螯蜂科)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7卷 夜鷹目雨燕目 咬鵑目 佛法僧目 裂形目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卷 鱗翅目 毒蛾科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33卷 環節動物門...
《中國動物志:鳥綱(第12卷)(雀形目)鶲科(3)(鶯亞科·鶲亞科)》是我國迄今記述鶯類及鶲類鳥類的內容豐富而又較完整的基礎資料之一。可供國內外鳥類學家、鳥類愛好者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內容簡介 《中國動物志:鳥綱(第12卷)(雀形目)鶲科(3)(鶯亞科·鶲亞科)》是十四卷鳥綱動物志中的第...
《中國動物志·鳥綱·第四卷·雞形目》是197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作者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圖書簡介 《中國動物志——鳥綱》共分14卷。本卷專論雞形目,包括國內至今所知的雞類,總計2科26屬56種另74亞種,經過有系統的綜合研究,對每種都記述其地理分布、鑑別特徵、形態、生態、經濟意義...
《中國動物志鳥綱第十四卷雀形目文鳥科雀科》是199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請買家自查。內容介紹 《中國動物志·鳥綱》共分14卷,本卷包括我國迄今所記錄的文鳥科19種,雀科86種。卷中記述了各科與屬的形態特徵及地理分布;所列各種有地理分布、鑑別特徵、形態、亞種分化、生態及經濟意義等,並根據綜合研究...
《中國動物志鳥綱第十卷雀形目鶲科Ⅰ 鶇亞科》是1995年4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作新、龍澤虞、盧汰春、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內容介紹 《中國動物志·鳥綱》共14卷,本書為第10卷,專論雀形目鶲科的鶇亞科,列有18屬82種,另43個亞種。對所列各種都分述其地理分布、鑑別特徵、形態描述...
《中國動物志鳥綱第九卷雀形目太平鳥科-岩鷚科》是科學出版社在1998年4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內容介紹 《中國動物志(鳥綱第9卷)(精)》可供鳥類學、農林牧及環保科學研究人員以及大專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中國動物志 鳥綱》共14卷,《中國動物志(鳥綱第9卷)(精)》為第9卷...
動物學史 分類史 麻雀的亞種分化一直存在爭議,麻雀過去被分出27個亞種,1954年,德曼特耶夫和格萊德科夫(Dement'ev & Gladkov)把麻雀分為6個亞種,1959年瓦拉瑞爾(Vaurie)將其分為8個亞種,1991年分類學家霍華德和摩爾(Howard&Moore)將其分為10個亞種,截至1998年,《中國動物志 鳥綱 雀形目》認為這27亞種...
雀形目、太陽鳥科、太陽鳥屬鳥類的通稱。體型纖細,嘴細長而下彎,嘴緣先端具細小的鋸齒;雄鳥中央尾羽特別長;兩性異色。世界共有14種,分布於亞洲南部、菲律賓群島和印度尼西亞。中國有6種。被譽為東方的蜂鳥。外形特徵 體型纖細;嘴細長下彎,嘴緣先端約1/3具細鋸齒;鼻孔覆以裸膜;第一枚初級飛羽短小,第...
《中國動物志鳥綱第十二卷雀形目鶲科III 鶯亞科鶲亞科》是201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作新、盧汰春、楊嵐、雷富民。內容簡介 《中國動物志:鳥綱(第12卷)(雀形目)鶲科(3)(鶯亞科•鶲亞科)》是十四卷鳥綱動物志中的第十二卷,記述了我國雀形目鶲科的鶯亞科和鶲亞科共26屬135種鳥類,是我國...
《中國動物志鳥綱第五卷鶴形目鴴形目鷗形目》是200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王岐山,馬鳴,高育仁。內容簡介 《中國動物志:鳥綱》共分14卷;本卷為第五卷,記述了鶴形目、形目和鷗形目鳥類共3目17科62屬153種另26亞種。全書按3個目依次撰寫,各目均包括總論和各論兩大...
在中國,鸚鵡主要沿橫斷山脈分布於西南部地區。大多數鸚鵡為群居性森林鳥類,棲息於樹上,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部分種類適應了地面生活。鸚鵡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包括漿果、穀物、花蜜等,偶爾也會取食昆蟲。它們被認為是鳥類中智力最高的類群之一,腦容量與體型的比例可與高等靈長類動物相媲美。然而,鸚鵡也面臨著...
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動物園工作,後調入東北師範大學生物系。曾任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現為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歷時40年,從事東北地區鳥類及生態學研究。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5項。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出版《長白山鳥類》、《鳥類生態學》、《中國動物志.鳥綱。雀形目·文鳥科·...
鄱陽湖), 湖南(洞庭湖), 湖北(沉湖, 洪湖, 長湖), 安徽(升金湖), 長江中下游, 江蘇(沿海), 四川, 貴州, 福建, 廣東, 台灣, 遷徙經遼寧, 河北, 山東半島 國外分布:西伯利亞(東南部), 偶見於朝鮮半島, 日本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一卷:158-162, 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 ...
其中,近百萬字的《地方志·北京鳥類志》是他經過30多年的刻苦鑽研,收集了大量有關文獻資料,調查了近4000號標本,記錄了344種鳥類,另附29個亞種,經過總結編著成書,是對我國鳥類學事業的一項重要貢獻。他主編的《中國動物志·鳥綱》第三卷《隼形目》,被專家組認為是“撰寫符合法規,研究較詳細,反映我國特點...
鄭作新(1976)和中國學者以及鄭作新等(1987),在《中國動物志》鳥綱ll卷中,均將褐翅鴉雀和棕頭鴉雀視為同一種的不同亞種。但鄭作新在1994年出版的《中國鳥類種和亞種分類名錄大全》中,則又將褐翅鴉雀(Paradoxornis brunneus)從棕頭鴉雀中分出來作為一獨立種。因此亦暫按這一意見處理。形態特徵 雌雄羽色相似。
我國著名鳥類學家鄭作新等著的《中國動物志》第二卷、鳥綱,雁形目中,就作了家鴨是由綠頭鴨和斑嘴鴨馴化而來的結論。實際觀察可見,現今鴨屬中家鴨的外形和生活習性與其野生祖先綠頭鴨和斑嘴鴨有許多相近之處。家鴨與其野生祖先綠頭鴨和斑嘴鴨交配均能產出後代,這是判斷家鴨與其野生祖先有無血緣關係的重要依據...
著有《中國鳥類分布名錄》、《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中國經濟鳥類志》、《中國鳥類區系綱要》、《中國動物志——鳥綱》第2、4、6、11等卷。《中國鳥類區系綱要》獲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由於鄭作新在鳥類學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1980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中國鳥類學會成立,他當選為理事長。
1987年,代表作《中國鳥類區系綱要》(英文版)一書,除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外,又獲美國國家野生動物聯合會授予“國際特殊科學成就獎”。主編的《中國動物志——鳥綱》已出版10卷,親自主持撰寫了其中的6卷。1996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頒發的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的得獎人之一。對中國鳥類分類、動物地理學、自然保護...
隋陽、越雉《禽經》,逐隱、懷南《廣志》,山鴣《羅浮志》,鉤輈、格磔《苕溪漁隱叢話》,越鳥《醫林纂要·藥性》,中國鷓鴣《中國經濟動物志·鳥類》,花雞《中國動物藥》。入藥部位 肉或全體。性味 味甘,性溫。歸經 入脾、胃、心經。功效 滋養補虛,開胃化痰。主治 體虛乏力,失眠,胃病,下痢,小兒疳積...
leucocephala 定名人:(Przevalski)年代:1877 中文名:黃鶺鴒準葛爾亞種 原始文獻:Ibis (5)5:408 模式產地:新疆準噶爾盆地 國內分布: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北部)國外分布:蒙古,前蘇聯,伊朗,阿富汗,印度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八卷, 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 (中國鳥類區系綱要)
綠啄木鳥是鴷形目啄木鳥科綠啄木鳥屬鳥類。雄鳥額和頭頂前部輝紅色,鮮麗異常;雌鳥頭上無紅色;嘴尖直,尖銳如鑿;舌細長而能伸縮,先端列生短鉤;嘴基部至眼有一黑色條紋;頭的餘部灰色,顏面、喉部和前頸較淺,近白色;頭後部、後頸部顏色較濃,雜黑羽;體羽主要為綠色;翼暗棕色,外緣有白色斑點;下體自...
大尾鶯屬,Megalurus (Horsfield,1821),鳥綱雀形目鶲科的一屬。形態特徵 體型較一般鶯類大。嘴強直;嘴須亦強硬;翅圓形,長度適中;第一枚初級飛羽較長於第二枚之半,第三枚初級飛羽長達翼端;尾較翅長得多,顯呈凸尾狀;尾羽12枚;腳強有力;中趾和內趾間裂縫特深,而內趾還能部分反轉,這種特徵...
白尾藍 白尾藍是鳥類的一種,分布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西南部,峨眉,成都,萬源),貴州(西部威寧,西南部興義),雲南(西北部麗江,西部,南部,東南部),廣西,海南,台灣
年代:1914 中文名:黃鶺鴒極北亞種 原始文獻:Proc. New. Engl. Zool. Cl. 5:41 模式產地:西伯利亞東北部的 Nihni Kolymsk 國內分布:東北(西北部,哈爾濱),四川,湖北 國外分布:前蘇聯(西伯利亞地區),印度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八卷, 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 (中國鳥類區系綱要)
在Mayr和Cottrell(1986)的《世界鳥類名錄Ⅺ》中,將栗頭地鶯單列為Oligura屬。依鄭作新(1987,1994)將栗頭地鶯列入Tesia屬,故地鶯屬全世界計有4種。中國分布3種。種檢索表 下體亮黃色,頭頂輝栗紅色→栗頭地鶯T. castaneocoronata 下體石板灰,頭頂橄欖綠渲亮金黃色與背有別→金冠地鶯T. olivea 下體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