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冊頁》是由54篇散文構成的散文集,包括《瞬間》《呼蘭》《巨印》《湘江》《黃鶴樓》《蘇州日記》《偶遇》《東坡詞》《一家人》《夜行》《項羽烏江》《臨川夢》《屈原故里》等。黑陶用漢字的各種表達形式,呈現了一個中國人自由地潛游於祖國深處的狀態。中國的空間、深刻的地理感、強烈的人物個性,野心勃勃地涵納於書頁之間。巨觀壯麗的山河風景、微觀生動的音容神貌、深邃的往昔的歷史、灼熱而又複雜的當代現實,一一展現於文字的縫隙之中。黑陶這位虔誠的旅人,用心去體會走遍的每一寸土地,為讀者呈現了真實、令人動容的鄉土民情。黑陶的一次次行走和簡潔書寫,就是探進中國縱深,在場和親歷,追尋和記錄,敬畏並領受。歷史,就是這一截一截的時間的切片。
作品目錄
瞬間 哀牢山中 縣城:雨、聲 呼蘭 驚嘆 陰野 巨印 銀生城 湘江 黃鶴樓 最深濃的人世 秋浦歌 蘇州日記 太平天國終結地 | 位置 3月9日:油菜花序 暮色文章 南方象徵 墨水與經文 雅魯藏布江 鏡中·西藏札記 偶遇 滬 東坡詞 一家人 夜行 地震一頁 噴吐瓷劍的靈地 | 渡海 向著暮夜的寧國 金華點滴 山水奧窟·巨碩舞台 吃 李白墓 剡溪道和始寧墅 看見 漢字閃耀的鎮 閩紙 天涯·夜話 鄉儺 青海湖 唐寺 | 晉 稻浪之中 蘭州 項羽烏江 江南 臨川夢 去往古城儋耳 韓瓶累累 幻(江南·續) 長江上 屈原故里 山國志 後記:在中國深處 |
作品鑑賞
《中國冊頁》是作家黑陶的文化行旅筆記,從作者熟悉的江南水鄉到遼闊的大江南北,黃河上下,直至青藏高原,既有人們所熟知的大江名川,如
雅魯藏布江、
黃鶴樓等,也有一些不知名的山河風景,如一個中國東部丘陵之間的小縣城,到處都留下了黑陶自由的足跡和他的所思所想。每次出行黑陶雖然沒有在吃穿住上作充分的準備,但他對目的地作足了功課,像
雁盪山,光是各種典故和索引就多達三十餘處,讓人感受美景的同時,更是被風景後所蘊藏的豐厚文化所折服。正如黑陶在後記中所寫:“這一冊書,是我,一個中國人,自由地潛游於祖國深處的漢字呈現。”
無論是巨觀壯麗的山河風景的呈現,還是深邃的往昔歷史的追憶,黑陶的文字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在面對這些景色時的激動、迫切,抑或冷靜、沉思,都通過他的文字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在描述西藏的青麥時,他如此寫道:“無數在熾白日光下閃爍的麥芒,是它們攜帶的鋒利細箭,一旦發射,如雨珠般密集的麥芒之箭,遮天蔽日,整個世界將為之疼痛、黑暗。青麥。在西藏的筆記本上,我記下了它們異於他地的獨特品性:凜冽。”再以清晰的照片為參照,顯得元氣十足又酣暢淋漓。而且,黑陶的寫景散文不同於其他作者,他不是純粹為了抒情而作,也不是歷史記錄的堆砌,當讀者沉醉於他所描述的場景時,他又總能通過“小縣城的擴音喇叭、小鎮街邊的招貼廣告、路邊的小貨攤”等將讀者從遙遠的歷史拉回到現實當下,無論是出於警示還是對比。
或許因為作者還是詩人,《中國冊頁》中的文章讀起來很有個人特色,他對於每個字都進行了仔細斟酌,避免雷同,又充滿力量。比如端坐於李白墓前建築的舊門檻上,為表達對
李白的敬仰之情,他這樣寫道:“滾滾的漢語,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和空間,正叫喊著,進入我饑渴的、後來者的血管”。在《中國冊頁》收錄的散文中,充滿了類似如此的“組合、拆散、拼裝、差異、重現”,充分地呈現漢語獨有的魅力和表現力,也彰顯了黑陶敏銳的感性和強烈的個人性。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1月29日,《中國冊頁》入選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黑陶,1968年出生於中國南方陶都——江蘇宜興
丁蜀鎮。母親是農民,父親是燒陶工人。16歲國中畢業後離開家鄉外出求學,23歲畢業於蘇州大學中文系。現居太湖北岸的無錫。出版過散文集《夜晚灼燙》(2003)、《
泥與焰》(2004)、《綠晝·黑陶散文》(2006)、《
漆藍書簡:被遮蔽的江南》(2008初版,2013重版)、《中國冊頁》(2013),口述歷史《二泉映月:十六位親見者回憶阿炳》(20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