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簡稱中共三大會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恤孤院路3號,是民國十二年(1923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地遺址。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春園是中共三大歷史重要載體。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原為一幢坐西朝東、兩層樓高的磚木結構房屋,平面近似方形,屋頂呈人字形,是典型的舊式廣州民居形式。抗日戰爭時期,會址被日軍飛機炸毀。2006年,發掘出的牆基、台階等遺址經保護對外展示,當年房屋的布局通過紅色地磚標記出來。中共三大紀念館位於遺址旁,向人們展示這段紅色歷史,講述紅色故事,以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春園由三幢並列的洋樓組成,每一幢洋樓均有三層,磚木混凝土結構,借鑑歐美建築風格,又融合廣東傳統民居的特點,坐北朝南,四周有圍牆,和中共三大會址不到200米的距離。春園是中共中央、中共廣東區委、共產國際與蘇聯代表、國民黨代表的重要活動場所,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及國民革命的策源地。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是重要的革命文物,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對黨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2013年5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 地理位置: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恤孤院路3號
  • 所處時代:1923年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851-5-244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主要展覽,歷史文化,價值意義,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春園建於20世紀20年代。
民國十二年(1923年)4月,中共中央機關從上海遷駐廣州東山春園。同年9月,中共中央機關遷回上海。
民國十二年(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在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被日軍飛機炸毀。
1967~1972年,廣州市對中共三大會址進行專項調查。調查訪問了徐梅坤、羅章龍、於樹德等三大代表,譚天度、楊章甫、梁復燃等中共廣東支部早期成員,以及20世紀20年代春園、逵園、會址房屋的住戶、工人、周邊老居民等,並於1972年請徐梅坤到廣州實地確認會址位置,最後形成專項調查報告。中共三大會址位於逵園對面,現恤孤院路3號,原為恤孤院后街31號,是一棟金字瓦頂的兩層民居。
2006年1月,發掘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牆基、台階等遺址。
2006年7月1日,中共三大紀念館在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旁落成開放。
2021年,為配合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項目,結合20世紀30年代廣州東山航拍照片、《譚延闓日記》等新材料,對中共三大會址革命文物進行深入研究,修正會址建築復原圖,深化對春園、簡園的認識。20世紀30年代東山航拍照片第一次可見中共三大會址建築真實的局部影像和大範圍的周邊街區建築,為會址建築復原建模和周邊歷史地理環境再現提供了科學依據。
2023年6月,春園新河浦路26號完成收購,並啟動修繕保護利用。

建築格局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春園作為中共三大歷史重要載體。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簡稱中共三大會址,原為一幢坐西朝東、兩層樓高的磚木結構房屋,平面近似方形,屋頂呈人字形,是典型的舊式廣州民居形式。首層靠南面的一間作為會議室,靠北面的一間作為飯廳;二層為部分代表宿舍而,間牆只有半截,上有金字架承頂橫樑和桁桷,頂上沒有天花板,仰視就能看見瓦底。在樓下的會議室中央,擺放著一張西式長方桌子,兩邊是一列的長條凳,前後兩端擺著小方凳。2006年,發掘出的牆基、台階等遺址經保護對外展示,當年房屋的布局通過紅色地磚標記出來。中共三大紀念館位於遺址旁,向人們展示這段紅色歷史,講述紅色故事,以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中共三大會址復原透視圖
中共三大會址廣場大石碑,紫紅色,橫臥廣場,中間一行大字:全中國國民革命者聯合起來。左上角,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右下角,一九二三年八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對於時局之主張》。石碑下方,透過厚厚的玻璃板,可見一些陳舊的地磚牆基,為中共三大會址的建築遺蹟。石碑前是七八十平方米的空場,擺放著一圈花盆。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中共三大會址廣場大石碑

主要建築

春園
春園是20世紀20年代的東山洋樓,原來是有圍牆的大院,由三幢並列的洋樓組成,包括現新河浦路22號、24號、26號。20世界70年代調查確定,24號是民國十二年(1923年)中共中央機關駐地,26號是後來蘇聯顧問鮑羅廷加倫曾經居住辦公的舊址。春園每一幢洋樓均有三層,磚木混凝土結構,借鑑歐美建築風格,又融合廣東傳統民居的特點,在結構、布局和裝飾等方面有著中西合璧的藝術氣息。春園坐北朝南,四周有圍牆,門口左右兩側的石柱上各有一座小石獅子,環境優雅和靜謐。和位於它北面方向的中共三大會址不到200米的距離。春園是中共中央、中共廣東區委、共產國際與蘇聯代表、國民黨代表的重要活動場所,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及國民革命的策源地。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春園

文物遺存

中共三大會址藏有民國十二年(1923年)8月繪製的會場附近平面測量圖和經過考古清理,發掘出當年會址的牆基圖片。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中共三大會址資料照片

主要展覽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
2006年7月1日,建黨85周年之際,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包括中共三大歷史陳列館、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春園、中共三大會址遺址廣場和舊民居5號樓正式落成對公眾開放。2009年9月起,對公眾免費開放。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現有“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陳列”“春園故事——中共中央在春園”等固定陳列,分別陳列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陳列館、春園24號。“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陳列”展覽分“中共三大召開的歷史背景”“中共三大的召開”“國共合作的實現”“中共三大的歷史作用和深遠影響”四個部分,對中共三大的歷史作了全面介紹和展示。“春園故事——中共中央在春園”展覽,展現了中共三大前後中共中央領導人在春園指導中國革命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歷史文化

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持續了9天,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共產黨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時保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並幫助國民黨改組成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聯盟的政黨。中共三大後,黨組織迅速發展,為大規模革命運動骨幹培訓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工農民眾運動的熱情高漲,為統一廣東、出師北伐、推動國民革命奠定了基礎。此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先生對國民党進行了改組,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價值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是重要的革命文物,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了中國革命的偉大曆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對黨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遺址碑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恤孤院路3號。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

交通信息

自駕:自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路程約5千米,用時約15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