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

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

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由湖北省委書記王蒙徽在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所作。

2022年6月18日,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隆重開幕。王蒙徽同志代表中共湖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立足新發展階段 貫徹新發展理念 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
  • 報告時間:2022年6月18日 
  • 報告會議: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
  • 報告人:王蒙徽 
發展歷史,報告會議,報告全文,

發展歷史

2022年1月19日,中共湖北省委下發通知,向各市州、省直有關單位徵求對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議題的意見建議。
2022年2月28日,中共湖北省委下發通知,向各市州、省直有關單位徵求對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主要成績、重要經驗、存在問題以及未來五年工作目標、重大舉措的意見建議。
2022年4月12日、20日,王蒙徽同志兩次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就事關湖北未來發展的重大問題,充分聽取專家意見。
2022年5月6日,王蒙徽同志主持召開省委專題會議,聽取省委常委以及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領導同志的意見建議。
2022年5月17日,中共湖北省委下發通知,徵求全省17個市州和省直有關單位對報告稿的意見建議。
2022年5月19日、24日,王蒙徽同志先後主持召開部分省十一屆黨代表座談會、部分市縣鄉村黨組織書記座談會,聽取大家對報告稿的意見建議。
2022年5月23日、24日,李榮燦同志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以及民主黨派、省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座談會,徵求對報告稿的意見建議。
2022年5月28日,董衛民同志主持召開部分省直部門、省屬高校、省屬國企以及中央單位駐鄂機構、駐鄂央企負責人座談會。
2022年5月31日,王蒙徽同志主持召開省委專題會議,聽取報告稿徵求意見吸納修改情況的匯報。
2022年6月10日,王蒙徽同志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黨代會報告送審稿。
2022年6月16日,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了報告討論稿,決定將這個報告稿提交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審議。
2022年6月18日,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隆重開幕。王蒙徽同志代表中共湖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立足新發展階段 貫徹新發展理念 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報告。

報告會議

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
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
2022年6月18日,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在武漢隆重開幕。
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
王蒙徽同志向大會作報告
2022年6月18日,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隆重開幕。王蒙徽同志代表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共分五個部分: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
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湖北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四、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五、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切實提高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能力和水平。

報告全文

——在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22年6月18日)
王蒙徽
各位代表、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是在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重要時刻、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節點,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大會的主題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推動“建成支點”實現歷史性突破、“走在前列”邁出關鍵性步伐、“譜寫新篇”取得標誌性成果,完成了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革命性鍛造。我們充分發揮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作用,隆重舉辦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動,成功承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等國際盛會,打贏了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防汛救災等大仗硬仗,進一步增強了全省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一是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持續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立和完善“思想引領、學習在先”機制,推動廣大黨員幹部學深悟透、融會貫通、真信篤行。二是開展黨內集中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受到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鍊、精神洗禮。三是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全省黨政機構改革和市縣鄉領導班子集中換屆圓滿完成,人才興鄂效能不斷顯現,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四是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大力建設清廉湖北,“四風”頑疾得到有效遏制,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全省政治生態不斷淨化最佳化。
(二)全力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決定性成果。面對突如其來的世紀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心繫荊楚大地、統籌戰疫全局,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親臨湖北指導疫情防控,為我們戰勝疫情提供了堅強保證。一是打贏氣壯山河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扛起主戰場責任,牢牢守住全國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付出巨大犧牲,用3個月左右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決定性成果,為全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出重要貢獻。我們永遠銘記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永遠銘記舉國上下的火線馳援和鼎力相助,永遠銘記英雄的湖北人民、武漢人民展現出的偉大精神和非凡力量!二是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的告誡,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完善常態化科學精準防控機制和局部應急處置機制,守住了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三是堅持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醫防協同、平戰結合的疾控體系改革不斷深化,以強化基層為重點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黨建引領的基層社會治理基礎不斷夯實,以實際行動答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我們的“必答題”。
(三)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取得重要進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做到防控不鬆懈、疫情不反彈、發展不停步。一是加快推進疫後重振。推動黨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落地見效,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省經濟發展重回“主賽道”,經濟總量跨越5萬億元新台階,重返全國第7位。花湖機場建成校飛,天河機場擴容提質,沿江高鐵順利開工,三峽集團總部回遷武漢。二是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武漢城市圈經濟總量超過3萬億元,“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經濟總量分別達到1萬億元左右。三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三個過萬”,“51020”現代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四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營商環境最佳化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省屬國資國企改革重組,港口、機場資源深度整合,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加快完善,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邁穩第一步。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全面小康質量更高、成色更好。一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省58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82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蹟的荊楚篇章。二是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糧食產量連續穩定在500億斤以上,重點農業產業鏈不斷壯大。三是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城鎮累計新增就業445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加10892元、5534元。基本醫保參保率超過97%,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各類困難民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穩步提升。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認真落實“雙減”政策,推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全民健身戰略,競技體育實力不斷增強,民眾體育蓬勃發展,體育產業日益壯大。四是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有效應對和處置經濟金融、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等領域風險,全力化解“疫后綜合症”,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五)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凝聚同心共進強大合力。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一是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政協工作。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地方立法和人大監督等工作全面加強。支持人民政協發揮職能優勢,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二是做好統戰、外事、群團等工作。民族、宗教、僑務、港澳台工作持續加強,愛國統一戰線鞏固發展。積極服務國家總體外交,配合舉辦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等重大外事活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有效發揮。三是深入推進法治湖北、平安湖北建設。堅持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協調推進,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平安建設基層基礎不斷夯實,民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四是加強黨管武裝工作。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雙擁優良傳統在抗擊疫情、抗洪搶險中充分弘揚。
(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創新。堅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全社會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一是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全媒體開展重大主題宣傳,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成功舉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疫專題展覽,精心組織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別推介等重大活動,以湖北形象展示中國之治,用湖北故事詮釋中國擔當。二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導權。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積極穩妥處置涉疫等突發輿情,意識形態陣地更加鞏固。三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新增6個全國文明城市,張富清、黃旭華榮膺“共和國勳章”,張定宇獲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四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等惠民活動廣泛開展,武漢戲曲“大碼頭”加快振興,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持續加強,“湖北出品”佳作紛呈。“與愛同行·惠游湖北”活動展示湖北健康安全形象,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擦亮荊楚文旅品牌。
(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好以長江大保護為重點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扛起生態大省政治責任,加快建設美麗湖北。一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雙十”工程和“新雙十”行動,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長江幹流湖北段水質保持在Ⅱ類,丹江口水庫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二是深化生態省建設。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認真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三是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結算系統投入運營,碳市場交易規模居全國前列。
同志們,五年砥礪奮進,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是在歷屆省委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勠力同心、接續奮鬥的結果,是中央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中央企事業單位、兄弟省區市“搭把手、拉一把”及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六千一百萬荊楚兒女團結一心、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湖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全省廣大黨員幹部民眾,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駐鄂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幹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所有關心支持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人士和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謝,致以崇高敬意!
回顧五年來的奮鬥歷程,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
必須堅持把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考察湖北,參加全國人大湖北代表團審議,為新時代湖北改革發展把脈定向、指路領航,為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提供堅強保證、注入強大力量。歷經大戰大考,我們更加深切感受到,泰山壓頂、風雨來襲時,習近平總書記是最可信賴的核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最可靠的主心骨,總書記的諄諄教導、殷殷囑託是做好湖北工作的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奮進新征程,只要我們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湖北工作放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謀劃推動,一絲不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就一定能創造新時代更加輝煌的業績!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在疫情防控中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奮進新征程,只要我們堅守人民立場,牢記“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一定能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必須堅持以系統觀念謀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我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奮進新征程,只要我們堅持系統的觀念、統籌的方法,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就一定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全面深化改革“五大關係”,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我們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推進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推動高水平開放邁出新的步伐。奮進新征程,只要我們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改革促開放促創新,就一定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最鮮明的時代特徵。我們堅持把抓黨建作為第一責任,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以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在大戰大考中砥礪了作風、錘鍊了本領、檢驗了能力。奮進新征程,只要我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就一定能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密切聯繫民眾的優勢,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制勝優勢,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奪取新的更大勝利!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們的工作離黨中央的要求、離人民民眾的期盼,還有不小差距。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經濟發展質效有待提升,四化同步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均衡性不強,九省通衢的區位優勢未能充分轉化為發展的優勢,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還需增強,科教人才優勢發揮不夠,營商環境仍需改善,縣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在幹部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方面,小富即安的思想、甘居中游的意識比較明顯,國際眼光和全球視野不夠,市場觀念、法治思維、民眾意識還有欠缺,一些幹部不擔當、不作為問題還比較突出,一些幹部不願做、不敢做、不會做民眾工作。在管黨治黨方面,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壓力較大,少數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有待增強,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湖北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我們要把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條主線,深刻認識湖北發展的歷史方位和形勢任務。
(一)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時代特徵。進入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目標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為主轉向創新驅動為主。我們所處的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特徵更趨明顯,“兩頭在外”的“世界工廠”模式不可持續。必須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立足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形成良性循環,塑造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深刻變化,審時度勢作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決策部署。這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我們要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的時代特徵,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二)準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湖北發展的內在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要求我們結合實際準確把握、主動推進。第一,安全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第二,產業鏈供應鏈最佳化升級是穩固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帶動能力的迫切需要,必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第三,經濟循環暢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必須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現代物流體系和高標準市場體系,持續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第四,推動高水平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必須以高水平開放促深層次改革,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第五,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必須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以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以強縣工程促進鄉村振興,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第六,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我們要根據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將國家所需、湖北所能、民眾所盼、未來所向有機結合起來,找準湖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定位,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搶占先機。
(三)準確把握湖北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有利條件。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發展方式的重大變革,是發展戰略路徑的深刻調整,對我省是一次系統性、重塑性的戰略機遇。從經濟結構看,我省經濟對外依存度較低,以內需為主導,產業鏈、供應鏈和產品銷售市場主要在國內,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進程中,我們“船小好掉頭”、轉型成本低,具有結構性優勢。從資源要素看,我省是經濟大省、科教大省、生態大省、農業大省,科教資源豐富,產學研用鏈條較為完備,綜合科技創新水平處於全國第一方陣;既是製造業重地,又是中部糧倉;擁有綠電、頁岩氣等可持續發展能源保障,綜合要素成本相對較低。從地理區位看,我省是長江黃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樞紐,是連線全國“鐵水公空”交通大動脈的中心結點;東聯長三角、西接成渝、南向粵港澳、北望京津冀,位於我國主要經濟區的幾何中心;立足中部腹地和戰略縱深,能夠形成輻射全國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場規模。特別是歷經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和疫後重振等大戰大考,全省上下感恩奮進、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更足,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密切,疫情防控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成果,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和良好環境。我省有基礎、有條件探索有利於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我們堅信,只要全省上下統一思想、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就一定能由沿海開放的“後隊”轉變為新時代內陸發展的“前隊”!
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必須完整把握、準確理解、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
(一)把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錨定科技強省目標,在原始創新上攻堅發力,在企業創新上激發動能,在產業創新上跨界融合,在制度創新上勇於突破,著力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二)統籌城鄉區域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道路,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也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統籌城鄉區域和資源環境,從四化同步的角度來謀劃和推進城鎮化,使城鎮化與工業化良性互動、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以國土空間布局的有序促進發展的有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與空間發展布局相適應、相統一。
(三)讓綠色低碳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加快布局“雙碳”發展新賽道,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把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湖北。
(四)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充分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改革開放,強化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不斷拓展發展空間,持續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五)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現路徑,堅持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分好蛋糕”,穩步推進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六)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要以流域綜合治理明確並守住安全底線,分區分類建立安全管控負面清單,因地制宜確立經濟社會發展正面清單,推進“多規合一”,統籌四化同步發展。要建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長效機制,做好經濟、金融、社會穩定等各類風險的防範、化解、應對和處置工作,促進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穩定。
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是我們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必須肩負的歷史使命,是“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在新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是湖北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路徑。今後五年,要圍繞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統籌銜接“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努力實現以下目標:一是創新發展邁上新台階。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顯著增強,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穩步推進,產業體系核心競爭力明顯提高,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高地、製造強國高地、數字經濟發展高地、現代農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二是四化同步取得新進展。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紮實推進,區域發展布局進一步最佳化,城鄉區域差距進一步縮小,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生態安全、糧食安全等基礎更加穩固。三是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高效順暢現代物流體系、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立,營商環境進一步最佳化,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四是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在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上邁出堅實步伐。五是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行政效能和公信力顯著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更加完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發展的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六是黨的建設取得新進步。黨的領導全面加強,管黨治黨水平進一步提高,各級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民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持續增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鞏固發展。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北,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達到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四、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今後五年,我們要堅持統籌謀劃、長短結合,系統協同、重點突破,著力推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建設。
(一)統籌抓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堅決守住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安全底線。我們要從為全局計、為長遠謀的高度,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強化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紮實做好防風險、保全全、護穩定、促發展各項工作,確保江河安瀾、社會安寧、人民安康。
一是堅決守住流域安全底線。治荊楚必先治水。水的問題,表象在江河湖庫,根子在流域。強化省級統籌,將全省劃分為長江、漢江、清江3個一級流域和16個二級流域片區,確定流域綜合治理的“底圖單元”。科學謀劃建設“荊楚安瀾”現代水網,加快推進“引江補漢”工程,加強江河湖庫堤防建設,最佳化調整蓄滯洪區布局,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補齊城市防洪排澇等短板,守住水安全底線。強化治山理水,以神農架、大別山、幕阜山以及大洪山等為重點,嚴格保護流域水源地,加強長江、漢江、清江流域的上下游統籌、左右岸協同、乾支流互動,共抓長江大保護,確保一江清水東流、一庫淨水北送,守住水環境安全底線。編制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統籌水安全設施建設與農業灌溉水利建設,統籌水資源利用和產業布局、城鎮建設,統籌水環境保護和城鄉人居環境建設,推動四化同步發展。
二是堅決守住生態和糧食安全底線。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加強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保持、濕地保護等工作,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功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確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500億斤以上。
三是堅決守住經濟安全底線。加強產業競爭力調查和評價,推進自主可控技術攻關和儲備,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抗衝擊能力。完善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強化政府債務預算和限額管理,規範舉債融資行為,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增強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儲備能力,穩步推進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提高綠電使用比例。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促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四是堅決守住社會穩定底線。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確保疫情不出現規模性反彈。緊盯重點行業領域,加強安全生產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整治。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最大限度把矛盾問題防範在源頭、解決在萌芽狀態,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
(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充分發揮我省的科教、人才、產業等比較優勢,著力解決一批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發展中的重大“卡脖子”問題,推動“三高地、兩基地”建設,加快形成若干個具有全國輻射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骨幹產業和產業集群。
一是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推進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打造襄陽、宜昌等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聚焦智慧型網聯、光電、晶片、北斗等產業領域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核心技術,圍繞氫能、儲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學、前沿新材料等未來領域,組織攻關突破,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推動關鍵技術產業化。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培育,爭創國家實驗室或在鄂基地,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最佳化重組,高水平建設漢江實驗室、光谷實驗室和東湖實驗室等湖北實驗室,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構建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機制,推進上下游企業聯合開展體系化、任務型技術攻關。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平台,發揮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創新源頭作用,發揮三峽集團、中國信科集團等央企的主力軍作用,激發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打通“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聚集”轉化鏈條。重點建設存儲器、航天、新能源與智慧型網聯汽車、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生物醫藥等五大國家產業基地,培育壯大高科技優勢產業集群。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行動,深入推進科技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和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營造千帆競發、萬馬奔騰的良好創新生態!
二是打造製造強國高地。發揮湖北汽車產業基礎較好的優勢,搶抓世界汽車產業向中國集聚、國家汽車產能向中西部轉移的機遇,發揮東風公司、上汽通用、小鵬汽車、吉利路特斯等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以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為重點,持續做強我省汽車產業優勢,提升產業集中度,打造“漢孝隨襄十”為重點的萬億級汽車產業走廊,建設全國汽車產能基地。加快建設全國性汽車數據、交易、檢測、後市場等服務平台,推動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武漢基地建設。實施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工程,推動汽車產業與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產業深度融合。實施“技改提能、製造煥新”工程,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建築、紡織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型化轉型升級。實施優質企業培育工程,梯度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產業鏈領航企業。
三是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構建數位化平台體系,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和算力網路樞紐節點,大力發展城市信息模型等基礎平台,建好用好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國家超算武漢中心。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聚焦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北斗等數字經濟前沿領域,建立以頭部企業為引擎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打造全國數字產業化引領區和產業數位化先導區。推動規上工業企業加快普及數位化,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帶動中小微企業數位化轉型。大力拓展數位化套用,發展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型建造,加快武漢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推動智慧型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打造良好數字生態。
四是建設全國現代農業基地。發揮農業大省優勢,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種業發展水平,建設“武漢·中國種都”。夯實水稻、水產、油菜、生豬、蔬菜、水果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基礎,確保“米袋子”“菜籃子”供給安全、價格穩定。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實施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十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建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強化現代農業要素保障和平台支撐,推動農村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高效配置,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園等載體建設,持續做大做強“荊楚糧油”等湖北農產品品牌。
五是建設全國現代服務業基地。實施現代服務業提速升級行動,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高端商務、人力資源等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構建全產業鏈區域服務體系。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遊、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擴大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加快建設武漢國家級現代服務業中心,打造沿長江、漢江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帶。
(三)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強化要素資源整合創新和配置能力,打造國內大循環的生產節點、流通節點、消費節點,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要素連結、產能連結、市場連結。
一是積極擴大有效需求。發揮投資對最佳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圍繞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重點領域,最佳化布局、調整結構、完善功能,適度超前謀劃推進一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強化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重大項目建設。增強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推動傳統消費擴容提質、新型消費加快成長、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鼓勵汽車等大宗消費,推進消費市場下沉,釋放農村消費潛力,統籌推進全省多層級消費中心梯次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的住房困難問題,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二是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骨幹網,推進“一主兩翼”交通結構由“Y”型升級為“△”型,加快構建東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資信四流融合、鐵水公空四網互聯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樞紐集群、樞紐城市、樞紐港站建設,重點建設武鄂黃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襄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宜荊荊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沿江高鐵武漢—宜昌段、呼南高鐵襄陽—荊門—宜昌段,形成省域高鐵內環線;加快啟動荊州—岳陽高鐵建設,構建江漢平原高鐵大環線;加快啟動福銀高鐵武漢—九江段建設,提升武漢都市圈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快啟動沿江高鐵宜昌—涪陵段,加強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聯繫與協作。完善“九縱五橫四環”高速公路網路,推進高速公路瓶頸路段擴容改造。努力建設武漢國家級中歐班列區域性樞紐節點,提升通往阿拉山口和北部灣的對外通道功能。積極推動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重點工程,統籌長江、漢江港口功能,加快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打造天河機場、花湖機場國際航空客貨運“雙樞紐”,統籌全省支線機場和通用航空建設。提升鐵、水、公、空、管、郵等通道承載能力和運輸效率,完善集疏運體系,發展多式聯運,建設交通強國示範區、打造新時代九省通衢!
三是打造全國重要物流樞紐。實施高質量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加快建設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經濟便捷、智慧型綠色、融合聯動的現代物流體系。加強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統籌物流樞紐與倉儲建設,加大大型倉儲、冷鏈物流設施、社區物流配送站等儲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構建“通道+樞紐+網路”一體化物流體系。做大做強物流企業,引進一批集儲運貿一體化、第三方物流、貨運平台等優勢企業,與我省的公路、港口、機場、鐵路等企業深度合作,將資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建設供應鏈數位化服務平台,加大供應鏈信息資源開發共享力度,建設統一的數位化物流信息系統。加快進出口貿易服務數位化轉型,構築通關、市場信息、海外倉、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跨境電商平台,推進內外貿銜接聯通、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大市場平台,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宗商品戰略中轉基地、綜合性農產品交易平台、綜合性商品交易中心,依託“中碳登”建設全球碳交易註冊登記中心。
(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提高經濟集聚度和城市競爭力。完善“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政策機制,推動中心城市和都市圈高質量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三大都市圈。加快建設以武漢、襄陽、宜昌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增強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支持孝感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支持鹹寧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支持仙桃、天門、潛江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範區,將武漢都市圈打造成為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長極,到2035年建設成為人口規模超3000萬、GDP超6萬億元的世界城市和都市圈。
大力發展襄陽都市圈,支持襄陽打造引領漢江流域發展、輻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聯結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樞紐節點,輻射帶動“襄十隨神”城市群發展,支持十堰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支持隨州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支持神農架林區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大力發展宜荊荊都市圈,支持宜昌打造聯結長江中上游、輻射江漢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長江綜合立體交通樞紐,輻射帶動“宜荊荊恩”城市群發展,支持荊州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支持荊門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支持恩施建設“兩山”實踐創新示範區。
二是加快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落實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以武漢都市圈為中心,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推動產業科創協同協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保聯治,打造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城市群。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區域合作,加強省際協作和交界地區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和布局。
三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以城市體檢評估為手段,以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為路徑,健全體系、最佳化布局、完善功能、管控底線、提升品質、提高效能、轉變方式,加快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協調山、水、城關係,最佳化城市空間、用地、產業結構,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開展城市生態修復,促進城市與自然融合共生。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更新改造,完善城市交通系統,提升城市服務水平。劃定並嚴守城市規模、密度、強度、特色風貌、安全韌性等底線,加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風貌管理。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適老化建設改造和既有建築改造,更好滿足人民民眾高品質生活需要。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智慧型市政、智慧社區、智慧城管建設,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提升城市運行管理效能,讓人民民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五)以強縣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縣域是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等發展的基本單元,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主陣地。縣城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要實施強縣工程,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強縣工程重點是促進農民增收,核心是推動城鄉協調發展,關鍵是縮小城鄉差距。
一是加強縣城建設。提高縣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特別是提升縣城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儘快達到當地城市的平均水準。推動平台、資源、服務下沉,強化縣城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水平。最佳化縣城開發建設方式,彰顯縣城及鄉村自然、產業和文化特色,嚴格控制縣城建設密度與強度,建設適合縣城特點的小型化、分散式基礎設施,推動組團式綜合開發。
二是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發展體系。以農業為基礎和資源,做好“接二連三”文章,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增強縣域發展內生動力。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深入合作,建立緊密型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讓農民深度融入產業鏈價值鏈,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搭建“三農”服務平台,發揮供銷社、農村金融機構等作用,健全農產品流通、農資供應、農技服務等惠農便農服務體系,支持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訂單農業、加工物流、產品行銷等服務,完善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實現“農民保收、城市保供”。
三是構建統籌縣城、鄉鎮、村莊的三級服務體系。健全服務“三農”的政務服務體系,加強農村電子政務建設,推動市縣行政審批、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平台向鎮村延伸。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大力推動教聯體、醫聯體等建設,引導更多資源、資金、人才向基層傾斜、向農村覆蓋,提升農村地區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四是構建政府、社會、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建設完整鄉村社區,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增強基層服務民眾的條件、能力和水平。從人居環境改善、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等民眾身邊、房前屋後的實事小事做起,組織民眾、宣傳民眾、凝聚民眾、服務民眾,增強民眾主人翁意識,共同建設美好家園。進一步探索和創新項目招投標、財政資金統籌使用、“以獎代補”等機制,激發民眾參與熱情,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推動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一是以控制成本為核心最佳化營商環境。做實“一個視窗”,整治“體外循環”“隱形審批”,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為切入點,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發展和規範市場化社會化中介服務,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狠抓政策落實,打通助企惠民、紓困解難等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二是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施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推動國有資本向創新鏈關鍵環節、產業鏈核心節點和價值鏈高端領域集中,強化打造全省綜合交通物流體系的基礎支撐功能、構建現代產業集群的戰略引領功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示範帶動功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引導支持民營企業增總量、擴規模、提質效。培育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的金融業態,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充分發揮國資產業母基金和創業母基金引領撬動作用,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深入推進財稅、投融資、農業農村、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改革,加強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推動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
三是堅持內引外聯、雙向開放。推進制度型開放,搶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實施等重大機遇,高質量建設湖北自貿區升級版,推動與綜保區、高新區、經開區、臨空區和各類口岸等聯動發展。精準開展招商引資,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分工,做實做優中國—北歐經貿合作論壇、華創會、楚商大會、世界500強對話湖北、世界大健康博覽會、漢交會等開放平台,加強與歐洲、東協和港澳台等地區經貿合作,高標準建設中法生態示範城、中德國際產業園等外資集聚園區。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培育引進一批外貿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跨境電商、離岸貿易等新業態;有序擴大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穩定傳統市場份額,提高新興市場比重。
(七)堅定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湖北是長江文明重要發源地、楚文化發祥地、革命文化富集地,荊楚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推進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力量。
一是著力構築精神高地。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精神譜系,保護利用好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等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選樹宣傳、關愛禮遇道德模範、荊楚楷模、湖北好人,積極營造崇德向善社會風尚。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拓展全國文明城市矩陣,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質增效,加強網路文明建設,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優質高效均衡發展。
二是高質量發展文化事業。強化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深化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推進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打造更多承載中華文化、展現荊風楚韻的文化地標、文化現象、文化產品。立足湖北厚重的歷史文化、卓絕的革命鬥爭、火熱的改革實踐,推出更多展現中國精神、時代氣象、荊楚風格的文藝精品。高質量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爭創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示範區,建設長江國家博物館、湖北革命軍事館等主題場館,提升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等影響力。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三是打造文化產業增長極。挖掘楚文化、三國文化、巴土文化等文化資源,強化創新引領、創意驅動,差異化品牌化培育特色產業板塊。強化科技賦能,加快傳統文化業態轉型升級,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推動文化新興業態上水平、提檔次、成規模。積極穩妥推進省屬國有文化企業改革,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更好守陣地、出佳作、育人才。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促進各類文化市場主體有序競爭、蓬勃生長。推進文旅體融合發展,建設一批特色街區、主題公園、精品線路,提升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影響力,做強“靈秀湖北”文旅品牌,建設世界知名、全國一流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和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核心區。
(八)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實共同富裕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民眾實際需求做起,從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做起,不斷提升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持續增加居民收入。注重就業政策、服務、培訓、權益保障協同,推動就業高質量發展。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經營性、財產性收入。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增加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稅收、轉移支付等再次分配的精準調節力度。發展慈善等公益事業,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積極作用。
二是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建設教育強省,統籌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多樣特色發展、職業教育融通融合發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辦學質量。紮實推進健康湖北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分布。推進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增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體育強省建設步伐。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完善支持家庭生育養育教育等配套政策,建設全齡友好型社會。
三是兜實兜牢民生底線。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監管,守護好人民民眾的“養老錢”“保命錢”。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因疫因災遇困民眾的臨時救助力度,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特殊困難群體的社會福利制度,加強對困難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幫扶救助。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九)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廣泛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鞏固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一是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把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發揮好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堅持和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更好履行職能、發揮作用,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港澳台僑和外事工作。增強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政治性、先進性、民眾性,更好發揮橋樑紐帶作用。
二是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湖北。一體推進法治湖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化憲法學習宣傳,保障憲法實施,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完善立法工作格局,提高立法質效,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司法領域改革,加強執法司法權制約監督,提升司法質效和公信力,努力讓人民民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入開展全民普法,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三是堅決捍衛政治安全。健全維護政治安全的體制機制,提高維護政治安全的能力和水平,確保政權安全、制度安全。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和治網管網能力建設,守好宣傳文化、高校、民族宗教等重點陣地,確保意識形態安全。及時有效、妥善處置各類風險隱患,嚴防向政治安全領域滲透傳導。
四是加強國防和後備力量建設。認真落實黨管武裝根本原則和制度,全力開創與湖北戰略地位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匹配、與備戰打仗要求相吻合的工作局面。認真落實國防動員體制改革任務,加強新型民兵力量建設,提高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紮實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
五、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切實提高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能力和水平
實現今後五年奮鬥目標,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我們要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升領導幹部抓落實的能力水平,持續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供堅強保障。
(一)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定捍衛“兩個確立”。旗幟鮮明講政治,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完整準確全面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學深悟透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堅持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黨員幹部、教育民眾的工作體系,推動全省黨員幹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抓好學習培訓、宣傳宣講和理論闡釋。堅持不懈把黨史作為必修課、常修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三)堅持新時代好乾部標準,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健全素質培養、知事識人、選拔任用、從嚴管理、正向激勵等工作體系,深入實施幹部專業化能力提升計畫,打造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強化正確用人導向,讓能幹事者有舞台、乾成事者得發展。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統籌用好各年齡段幹部,抓好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黨外幹部培養使用,做好老幹部工作。堅持黨管人才,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支持武漢建設國家級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打造全國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堅強戰鬥堡壘。完善黨委(黨組)書記抓黨建工作機制,加強農村、城市、國企、機關、高校、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領域黨組織建設,實現“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相統一,推動全省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培養能夠把民眾組織起來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管好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建強基層黨組織骨幹隊伍。抓好黨員發展、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激勵全省廣大黨員幹部投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生動實踐。
(五)走好新時代黨的民眾路線,始終保持與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廣泛開展黨員幹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切實在基層一線傾聽民眾呼聲、發現矛盾問題、解決實際困難、密切黨群關係。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單元,以改善民眾身邊、房前屋後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為目標,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發動民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六)永葆自我革命精神,繼續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反腐。以釘釘子精神加強作風建設,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四風”樹新風,堅決整治民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持續推進基層減負工作。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貫通協同,推進監督融入治理,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深化政治巡視巡察,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深化拓展清廉湖北建設,讓清廉守正、擔當實幹之風充盈荊楚大地。
同志們!善謀者行遠,實幹者乃成。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是我們立足全局、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的重大工作部署。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保持勇往直前、勇爭一流的闖勁,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迎難而上、克難奮進,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劈波斬浪、勇毅前行;要保持實事求是、實幹篤行的拼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樹牢正確政績觀,把握精準要義,知責擔責、埋頭苦幹,多做打基礎利長遠、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要保持百尺竿頭、百戰不怠的韌勁,增強戰略定力、堅持久久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交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優異答卷,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跑好我們這一棒!
同志們!回望千年荊楚歷史,湖北的昨天燦若星辰;放眼十八萬平方公里荊楚大地,湖北的今天生機盎然;根植六千一百萬荊楚人民,湖北的明天充滿希望;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我們一定能夠創造新時代更加輝煌的業績!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