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大詩人》主要介紹了屈靈均、陶淵明、李太白、杜子美、白香山、蘇東坡、陸放翁和王漁洋中國古代八位偉大詩人,通過對八位詩人詩歌特點的論述,理清了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和藝術走向。此外,《中國八大詩人》還收錄了胡懷琛先生的《詩的作法》,拓展了一些作詩的知識,為詩歌愛好者開闢了一條詩歌創作的門徑。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八大詩人/傳世經典文庫
-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 頁數:202頁
- 開本:16
- 作者:胡懷琛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206316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胡懷琛先生,近代著名學者,一生著作豐厚,研究涉及文學史、哲學、經學、佛學、考據學、地方志、詩歌、小說等多個領域。
《中國八大詩人》從個人的賞鑒喜好出發,選取中國古代八位傑出的詩人一一介紹,尤其對八位詩人的詩歌特點及其宗源進行了較為有力的論述,使人們在很短時間內得以了解中國古代詩人與詩歌的成就。
《中國八大詩人》從個人的賞鑒喜好出發,選取中國古代八位傑出的詩人一一介紹,尤其對八位詩人的詩歌特點及其宗源進行了較為有力的論述,使人們在很短時間內得以了解中國古代詩人與詩歌的成就。
作者簡介
胡懷琛(1886~1938),字寄塵,安徽涇縣人。1911年加入南社,曾任《神州日報》、《警報》、《中華民報》和商務印書館編輯。在商務印書館參與初等、中等學校教科書的革新、編選以及“萬有文庫”叢書古籍部分的編輯等工作。先後執教於中國公學以及滬江、持志等大學,教授中國文學史、中國哲學史等課程。著有《國學概論》、《中國文學史概要》、《中國小說研究》、《中國八大詩人》等百餘種作品,涉及文學史、哲學、經學、佛學、地方志、詩歌、小說等諸多門類。為民國時期著名學者,在文化界頓具影響。
圖書目錄
題詞
屈靈均
陶淵明
李太白
杜子美
白香山 蘇東坡
陸放翁
王漁洋
附錄
詩的作法(節選)胡懷琛
詩境淺說(節選)俞陛雲
屈靈均
陶淵明
李太白
杜子美
白香山 蘇東坡
陸放翁
王漁洋
附錄
詩的作法(節選)胡懷琛
詩境淺說(節選)俞陛雲
文摘
陶淵明說完以後,就要說李太白了。在淵明以後,太白以前,經過一個所謂南北朝及初唐的時期;這個時期,乃是中國詩學墮落的時期。著名的詩人,如南徐、北庾、初唐四傑等,都是在文字的表面上做工夫,把實質完全忘記了。什麼平仄聲啦,什麼詩韻啦,都產生予南北朝的時候。這個時代,可算詩學受束縛的時代;束縛過分了,不得不發生解放的運動,於是有陳子昂、張九齡出來,做個詩學革命的先驅;再後復產生李白、杜甫二人,而詩學革命,便告成功了。
今日談中國詩學的人,無人不知道唐詩;談唐詩的人,無人不知道李、杜。他們二人,可算中國詩學界頂著名的人。二人雖然生在同時,卻是人格和詩歌作品,都是絕不相同的。照舊文學家說:李恃天才,杜恃人工。照新文學說:我以為李是浪漫,杜是寫實。兩種說法,在表面上雖然不同,在實際上就是一樣。因為非天才超逸,不能做浪漫的作品;非人工深刻,也不能做寫實的作品。若說到兩家的淵源,也可說是集詩學的大成。從《離騷》以至南北朝名人的長處,他們都能容納一些;又卻能不落摹仿的痕跡,而別有自家的面目,這就是叫做能夠融化了。關於杜甫的話,下章再說,現在先說李白。
(二)
李白,字太白。先世在隋末謫居西域,後來逃還巴西,便為蜀人。少年倜儻不群,喜縱橫之術;擊劍任俠,嘗手刃數人。又好神仙;五六歲時,能誦《六甲》。二十後出遊湘、楚,至長安;為賀知章所賞識,稱他天上謫仙人,從此名滿京師。官翰林。玄宗召他在宮中賦詩,飲酒沉醉,舉足令高力士脫靴。高力士深恨了他,在楊貴妃前,說他壞話,便被玄宗疏遠了。這時太白是四十四歲。第二年,賜金放歸,乃浪跡河洛、梁園,而至廣陵。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亂事紛起;太自由廣陵渡江南奔。這時永王磷舉兵起事,太白曾幫助他。後來磷兵敗了,太白連累入獄,定了死罪。幸虧他從前認識郭子儀於行伍之中,脫了子儀的罪;這時郭子儀貴了,力保太白,才免了一死。因此流放到夜郎去。不久被赦回來,浪遊金陵、宣城一帶。年六十二歲,卒於當塗。後世野史上說:“李白著宮錦袍,游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這話不是無因。不過李華所做的墓誌,魏顥所做的《李翰林集序》,李陽冰所做的《草堂集序》,皆沒有說起他是墮江溺死的。恐怕是諱言罷了。
(三)
以上所說的,就是太白簡單的小傳了。在這區區數行字內,已可看得出他的平生。關於他詳細的事跡,有近人做的一篇《李白研究》,中有一部分,是李白的年譜,可以參看(在武昌師範大學《文史地雜誌》一卷一期內)。關於太白的個性,和他詩歌的淵源,那篇《李白研究》里也說得很詳細。我這裡為免重複起見,我的意見和他相同的,也不多說了,但略說一些。而於他所未備的再說一些。
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上,有幾句話道:“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時或束帶,風流蘊藉。曾受道篆於齊,有青綺冠帔一幅。”這幾句話,恍如畫出一個李太白的小像來。參以上節所記的“喜縱橫,擊劍任俠,手刃數人,好神仙,誦《六甲》,令高力土脫靴,識郭子儀於行伍之中……”等事看來,便可以知道他是個怎樣的人了。拿簡單的話來說一句:就是他合仙與俠而為一人。飄忽不羈,塵世一切的事,他都不看在眼裡。
他是這樣一個人,他的詩歌,也能充分地表現他的個性。我們但看他為人,便可以知道他的詩,是怎樣的詩了。
(四)
我如今說到他的詩歌,先將他和陶淵明並論:陶淵明在漢魏以後,而能掃除一切的虛偽;李太白在南北朝、初唐以後,而能解除一切的束縛,這是他們相同的一點。後人說:太白出於陶淵明,而杜甫出於庾子山,這話不是無因的。此外兩人個性似相同而實不同的地方,可說明如下:
陶淵明喜歡喝酒,李太白也喜歡喝酒:這是相同的。然淵明是“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飲酒·詩序》)。而太白便是“劃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了。淵明是性嗜酒,家貧不能恆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傳》)。而太白便是“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了。淵明以詩歌自娛,太白也以詩歌自娛。然淵明是“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五柳先生傳》)。而太白便是“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凌滄洲”了。
陶淵明胸襟高超,不把勢利放在眼裡;太白也胸襟高超,不把勢利放在眼裡。然淵明是不為五斗米折腰,解印而去;太白便要命高力士脫靴了。
陶淵明有豪俠氣,太白也有豪俠氣:然淵明只不過在《擬古》詩中,略說幾句“少時壯且厲,撫劍獨遊行”的話,太白便說“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了。又說“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了。
陶淵明有超人間的思想,太白也有超人間的思想:然陶淵明不過是托之於《桃花源》,太白便要說“西來青鳥東飛去,願寄一書謝麻姑”了。又說“遙見仙人彩雲里,手把芙蓉朝玉京”了。前人說:淵明中庸,太白狂者。這兩句話,實在不錯。我以為淵明的浩然元氣,似孟子;太白的汪洋恣肆之文,似莊子。根本的差別:一個是以儒學為立腳地,一個是合仙與俠而為一人。
仙是浪漫,俠也是浪漫,所以李太白的歌詩,可說完全是浪漫派。P29-33
今日談中國詩學的人,無人不知道唐詩;談唐詩的人,無人不知道李、杜。他們二人,可算中國詩學界頂著名的人。二人雖然生在同時,卻是人格和詩歌作品,都是絕不相同的。照舊文學家說:李恃天才,杜恃人工。照新文學說:我以為李是浪漫,杜是寫實。兩種說法,在表面上雖然不同,在實際上就是一樣。因為非天才超逸,不能做浪漫的作品;非人工深刻,也不能做寫實的作品。若說到兩家的淵源,也可說是集詩學的大成。從《離騷》以至南北朝名人的長處,他們都能容納一些;又卻能不落摹仿的痕跡,而別有自家的面目,這就是叫做能夠融化了。關於杜甫的話,下章再說,現在先說李白。
(二)
李白,字太白。先世在隋末謫居西域,後來逃還巴西,便為蜀人。少年倜儻不群,喜縱橫之術;擊劍任俠,嘗手刃數人。又好神仙;五六歲時,能誦《六甲》。二十後出遊湘、楚,至長安;為賀知章所賞識,稱他天上謫仙人,從此名滿京師。官翰林。玄宗召他在宮中賦詩,飲酒沉醉,舉足令高力士脫靴。高力士深恨了他,在楊貴妃前,說他壞話,便被玄宗疏遠了。這時太白是四十四歲。第二年,賜金放歸,乃浪跡河洛、梁園,而至廣陵。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亂事紛起;太自由廣陵渡江南奔。這時永王磷舉兵起事,太白曾幫助他。後來磷兵敗了,太白連累入獄,定了死罪。幸虧他從前認識郭子儀於行伍之中,脫了子儀的罪;這時郭子儀貴了,力保太白,才免了一死。因此流放到夜郎去。不久被赦回來,浪遊金陵、宣城一帶。年六十二歲,卒於當塗。後世野史上說:“李白著宮錦袍,游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這話不是無因。不過李華所做的墓誌,魏顥所做的《李翰林集序》,李陽冰所做的《草堂集序》,皆沒有說起他是墮江溺死的。恐怕是諱言罷了。
(三)
以上所說的,就是太白簡單的小傳了。在這區區數行字內,已可看得出他的平生。關於他詳細的事跡,有近人做的一篇《李白研究》,中有一部分,是李白的年譜,可以參看(在武昌師範大學《文史地雜誌》一卷一期內)。關於太白的個性,和他詩歌的淵源,那篇《李白研究》里也說得很詳細。我這裡為免重複起見,我的意見和他相同的,也不多說了,但略說一些。而於他所未備的再說一些。
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上,有幾句話道:“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時或束帶,風流蘊藉。曾受道篆於齊,有青綺冠帔一幅。”這幾句話,恍如畫出一個李太白的小像來。參以上節所記的“喜縱橫,擊劍任俠,手刃數人,好神仙,誦《六甲》,令高力土脫靴,識郭子儀於行伍之中……”等事看來,便可以知道他是個怎樣的人了。拿簡單的話來說一句:就是他合仙與俠而為一人。飄忽不羈,塵世一切的事,他都不看在眼裡。
他是這樣一個人,他的詩歌,也能充分地表現他的個性。我們但看他為人,便可以知道他的詩,是怎樣的詩了。
(四)
我如今說到他的詩歌,先將他和陶淵明並論:陶淵明在漢魏以後,而能掃除一切的虛偽;李太白在南北朝、初唐以後,而能解除一切的束縛,這是他們相同的一點。後人說:太白出於陶淵明,而杜甫出於庾子山,這話不是無因的。此外兩人個性似相同而實不同的地方,可說明如下:
陶淵明喜歡喝酒,李太白也喜歡喝酒:這是相同的。然淵明是“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飲酒·詩序》)。而太白便是“劃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了。淵明是性嗜酒,家貧不能恆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傳》)。而太白便是“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了。淵明以詩歌自娛,太白也以詩歌自娛。然淵明是“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五柳先生傳》)。而太白便是“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凌滄洲”了。
陶淵明胸襟高超,不把勢利放在眼裡;太白也胸襟高超,不把勢利放在眼裡。然淵明是不為五斗米折腰,解印而去;太白便要命高力士脫靴了。
陶淵明有豪俠氣,太白也有豪俠氣:然淵明只不過在《擬古》詩中,略說幾句“少時壯且厲,撫劍獨遊行”的話,太白便說“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了。又說“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了。
陶淵明有超人間的思想,太白也有超人間的思想:然陶淵明不過是托之於《桃花源》,太白便要說“西來青鳥東飛去,願寄一書謝麻姑”了。又說“遙見仙人彩雲里,手把芙蓉朝玉京”了。前人說:淵明中庸,太白狂者。這兩句話,實在不錯。我以為淵明的浩然元氣,似孟子;太白的汪洋恣肆之文,似莊子。根本的差別:一個是以儒學為立腳地,一個是合仙與俠而為一人。
仙是浪漫,俠也是浪漫,所以李太白的歌詩,可說完全是浪漫派。P29-33
序言
有一句話說:“讀雜書萬卷,不如讀經典一藏。”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蘊含在傳承不息、歷久彌新的國學經典之中。如果將中國傳統文化比作是一棵樹,那么國學經典就是這棵樹的根,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枝繁葉茂、欣欣向榮,得益於有一個充滿養分、發達的根系。國學經典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血脈之魂,體現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華夏文明能夠薪火相傳、魅力永存。
“國學”一詞指代中國傳統文化,始於清末,產生於西學東漸、新舊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至20世紀20年代被學界廣泛討論和使用。當時,由於西學的大量湧入,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嚴重衝擊,日顯衰弱。為了保存和弘揚傳統文化,一些民族意識強烈、眼光深遠的學者大力提倡“國學”,發起“整理國故”的運動。章太炎認為:“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聞處競爭之世,徒恃國學固不足以立國矣,而吾未聞國學不興而國能自立者也。吾聞有國亡而國學不亡者矣,而吾未聞國學先亡而國仍立者也。故今日國學之無人興起,即將影響於國家之存滅。”可見,他對國學是何等的重視。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有識之士,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科學地整理和研究,才湧現了許多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的作品。
“國學”一詞指代中國傳統文化,始於清末,產生於西學東漸、新舊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至20世紀20年代被學界廣泛討論和使用。當時,由於西學的大量湧入,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嚴重衝擊,日顯衰弱。為了保存和弘揚傳統文化,一些民族意識強烈、眼光深遠的學者大力提倡“國學”,發起“整理國故”的運動。章太炎認為:“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聞處競爭之世,徒恃國學固不足以立國矣,而吾未聞國學不興而國能自立者也。吾聞有國亡而國學不亡者矣,而吾未聞國學先亡而國仍立者也。故今日國學之無人興起,即將影響於國家之存滅。”可見,他對國學是何等的重視。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有識之士,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科學地整理和研究,才湧現了許多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的作品。
如今,“國學熱”方興未艾,一方面,國人以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重振民族精神為歷史使命;另一方面,每個人又渴求從國學經典中汲取養料,武裝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編撰了《傳世經典文庫》這套叢書,精選了清末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的代表作品19部,涉及詩詞、戲曲、小說、書畫、歷史、文化、文字學等方面,其中不乏王國維《人間詞話》、章太炎《國學概論》、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朱自清《經典常談》等享有盛譽的作品。這些作品是國學研究的豐碩成果,是飽含才情與智慧、順應時代潮流之作,對今日學習國學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在此次勘校的過程中,我們對原書不做任何有損原意的改動,僅做適當地技術性加工。採用簡體字橫排,在強調通俗性的同時,也兼顧資料性與學術性。
閱讀經典,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素養;閱讀經典,可以拓寬視野,增長智慧;閱讀經典,可以淨化心靈,完善人格。我們希望並相信,《傳世經典文庫》這套叢書一定能帶給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朋友們以閱讀的樂趣和思想的啟迪。
編者
閱讀經典,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素養;閱讀經典,可以拓寬視野,增長智慧;閱讀經典,可以淨化心靈,完善人格。我們希望並相信,《傳世經典文庫》這套叢書一定能帶給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朋友們以閱讀的樂趣和思想的啟迪。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