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情況

《中國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情況》是由外交部撰寫、為向聯合國介紹中國促進和保護人權的理念、實踐和成就。於2023年10月2日公布向公眾徵求意見。

公布信息,徵求意見稿,

公布信息

為向聯合國介紹我國促進和保護人權的理念、實踐和成就,外交部國際司撰寫了《中國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情況》(徵求意見稿),在2023年10月4日下午5時前徵求公眾意見和建議。

徵求意見稿

《中國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情況》
(徵求意見稿)
第一部分 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理念和成就
中國堅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工作,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如期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人權法治保障,堅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環境質量。有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民眾宗教信仰,保障各族民眾合法權益。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保持社會長期穩定。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本質上就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不斷推動人權事業發展的進程。
在推進人權事業發展的實踐中,中國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這條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平等共享人權,推進各類人權全面發展。堅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充分激發廣大人民民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人民成為人權事業發展的主要參與者、促進者、受益者。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把人權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從中國國情和人民要求出發推動人權事業發展。堅持以生存權、發展權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依法保障人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尊重和保障人權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堅持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踐行真正多邊主義,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呼籲各方以安全守護人權、以發展促進人權、以合作推進人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二部分 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法律與制度框架
一、人權立法
中國不斷完善發展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範性檔案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上次審議以來,中國制定民法典、法律援助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等51部新法律,修訂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113部法律。目前,中國現行有效法律298部,為人權事業發展提供了更為堅實的法治基礎。
二、履行國際人權義務
中國加入了《1930年強迫勞動公約》、《1957年廢除強迫勞動公約》、《馬拉喀什條約》。截至目前,中國已批准或加入了29項國際人權文書(見附屬檔案三),並始終本著開放透明、認真負責的態度參加人權條約履約審議。
中國積極參與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際合作。中國設立的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目前已在近60個開發中國家實施了110多個救災、衛生、婦女兒童、難民、環保等發展合作項目,通過促進發展有效提升了當地人權保障水平。
中國積極落實《聯合國工商業與人權指導原則》,已建立“全球契約”中國網路。中國的紡織、礦業、海外承包工程、通訊等行業陸續制定了本行業的落實指南。數千家中國企業主動對外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三、人權保障體系
(一)政治制度
中國堅持中國人民選擇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完善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體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
(二)人權司法保障
中國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斷提升人權法治化保障水平。持續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關於深化人民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方案確定的130項改革舉措、220餘項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
中國持續加強對公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通過修改憲法、制定國家監察法,組建國家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實現對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法院、檢察機關分別依法行使行政監督、行政審判、行政檢察監督權。各級地方政府建立系列公共服務平台,提供7天24小時人工服務,暢通民眾監督舉報渠道。
(三)人權事業發展規劃
中國全部完成《國家人權行動計畫(2016—2020年)》確定的168項目標和任務,正在實施《國家人權行動計畫(2021—2025年)》,是少數持續制定和實施四期國家人權行動計畫的國家。制定實施《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等中長期規劃,對相關群體權利保護作出重要部署。
(四)人權教育
人權教育已融入中國小課程標準,中國小道德與法治、歷史等課程中均有“尊重和保障人權”相關內容。繼續將人權教育納入國家法治宣傳規劃。2019年至2022年,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法務部門依託14家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共舉辦230餘期全國性人權知識培訓班,培訓人數達2.5萬餘人。中國持續開展全民普法工作,目前正在實施第8個五年普法規劃,充分發揮法律在保障人權方面的作用。
(五)民間社會參與
中國政府積極保障公民結社自由,截至2022年底,登記的社會組織約89萬個,活躍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公益慈善等各領域。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為境外非政府組織在華開展活動提供法律保障,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餘家境外非政府組織在華登記備案,依法開展活動。
中國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及下屬機制會議,在中國參加國別人權審議、人權條約履約審議、落實國家人權行動計畫過程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第三部分 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成就和實踐
一、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
(一)生存權和發展權
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權的基礎,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2018年以來,中國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2022年經濟總量達121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5698元。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
中國通過精準扶貧方略,使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10年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
中國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升,糧食產能穩步提升,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實現了“十九連豐”。
(二)工作權、工會權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中國高度重視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益,對各類勞動者均一視同仁提供就業支持和幫助。2018至2022年,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5%及以內。
建立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評估機制。2018年以來,各省(市、區)多輪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月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值年均增長約3.7%。
對惡意欠薪、違法逾時加班等勞動違法行為開展重點監督。全國各級工會共建立勞動法律監督組織72.3萬個,勞動法律監督員140.6萬名。
持續開展農民工公益法律服務行動,自2017年以來,受益農民工2900多萬人次,調處勞動爭議案件14.1萬件次,幫助挽回經濟損失超過40億元。
(三)社會保障權
中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應保盡保。2018年至2022年,這一體系年均保障低保人員4000萬人以上、特困人員近500萬人、臨時救助人員1000萬人次左右,對6600多萬低收入人口實施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截至2022年底,全國城市低保平均達752元/人/月,農村低保標準達6985元/人/年,較2018年底分別增長了29.7%和44.5%。
(四)住房權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持續完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10年來,中國累計完成投資14.8萬億元,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萬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1.4億多民眾喜圓安居夢。
(五)受教育權
中國教育規模居世界首位,2022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5萬所、學歷教育在校生2.93億人。中國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2014年到2022年,全國國小淨入學率從99.81%提高到99.9%,國中毛入學率始終在100%以上。
1999年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實施至今,中國累計為2000多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髮放4000多億元國家助學貸款,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六)文化權
中國致力於建設文化強國,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確保人民充分享有文化權利。全國共有免費公共圖書館3303個,文化館(站)45623個。進一步提升廣播電視覆蓋率和服務質量,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由2018年的98.71%、99.07%分別穩步提升到目前的99.65%、99.75%。
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中國56個民族都有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國共認定了五批共3057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員848名,占比27.64%,高於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七)健康權
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截至2022年底,全國建有各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近98萬個,90%的家庭能夠在15分鐘內到達最近的醫療點。
中國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和70%左右,大病保險報銷平均在基本醫保基礎上提高18個百分點。
持續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免費向城鄉婦女兒童提供基本孕產期保健服務、兒童保健服務。2022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至15.7/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至4.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至6.8‰。
(八)環境權
中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維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原則和制度,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大力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和能源結構調整,創造了多個全球第一:人工造林規模全球第一,占全球1/4;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全球第一,風電、太陽能裝機容量占全球1/3以上;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全球第一。水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2022年,長江幹流連續三年全線達到II類水質,黃河幹流首次全線達到II類水質。中國環境保護法將公眾參與確立為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之一,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一)生命權、安全權
中國堅持預防打擊恐怖活動和保障人權並重,既依法懲治恐怖活動人員,又教育挽救有輕微犯罪行為或違法行為人員,已連續六年多未發生暴力恐怖活動。中國依法打擊毒品犯罪活動,毒品案件自2016年以來連續7年下降。有效打擊人口販運,2022年全國拐賣婦女兒童案件與2013年相比下降86.1%。建成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失蹤兒童找回率達98.5%。
(二)公民權利
中國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明確重大理念和具體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使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民主權利。建立健全聯繫全國人大代表的工作機制,通過建立基層聯繫點、代表聯絡站等方式暢通與人民民眾的聯繫渠道。修改立法法,明確立法應當尊重和保障人權。深入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保障人民民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中國許多城市已開通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在最短時間內將市民對行政管理服務的投訴轉達給主管部門,要求其限期解決。據統計,投訴解決率和回訪滿意率均超過90%。
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制定《信訪工作條例》,健全人民建議徵集制度,開通網上信訪,實現全國超過10萬個行政單位互聯互通,極大提高了信訪事項受理效率,解決了一大批人民民眾急難愁盼問題。
(三)公正審判權
中國致力於讓人民民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堅決貫徹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等原則,通過對訊問全程錄音錄像、刑事案件辯護律師全覆蓋、非法證據排除等措施、制度,防止刑訊逼供。2018年至2022年,依法糾正重大刑事冤錯案件26件53人,對2675名公訴案件被告人和2097名自訴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無罪。
中國律師隊伍已發展到60多萬人,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中國充分保障律師依法享有會見、通信、閱卷、獲取證據、提供辯護、執業權利救濟和保障等權利,健全律師參與訴訟制度,建立維護律師執業權利快速聯動處置機制,確保律師權利受到侵犯後第一時間受理、調查、處理和反饋。
中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為經濟困難民眾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服務。中國將司法公開覆蓋審判執行工作各環節,累計公開裁判文書1億餘篇,公開審判流程信息項61億餘個,建成世界最大的司法審判信息資源庫,累計匯聚案件信息超過2.18億件。
(四)宗教和信仰自由
中國依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現有信教公民近2億,宗教教職人員38萬餘人,宗教團體約5500個,宗教活動場所14.4萬處,宗教院校共95所。
(五)言論、新聞自由
中國依法保障新聞媒體記者的合法採訪權、輿論監督權。據統計,中國目前共有圖書出版單位580餘家,出版報紙1800餘種、期刊上萬種,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500餘家。截至2023年6月,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單位達3498家,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即時通信、網路視頻、短視頻用戶規模分別達10.47億人、10.44億人和10.26億人。
三、保護特殊群體權利
(一)婦女權利
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寫入歧視婦女的定義。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實施以來,中國建立健全多部門合作機制,不斷強化發現報告、告誡書、人身安全保護令等制度的落實。中國女性受教育水平和就業水平不斷提高,高等教育本專科、研究生在校生中女生占比均超過男生。網際網路領域創業者中女性占55%,女科技工作者占比45.8%。
(二)兒童權利
中國把培養好2.98億多兒童作為一項戰略性、基礎性工作。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確了“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堅持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中央專項資金對孤兒基本生活補助標準於2019年提高了50%,將保障內容拓展至康復、醫療、教育等方面。構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為加強基層社區兒童工作力量,全國共配備村兒童主任66.7萬名,鄉鎮兒童督導員5.5萬名。
(三)老年人權利
中國努力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截至2022年底,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到38.7萬個、床位829.4萬張。建立老年人高齡津貼、經濟困難老年人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等制度,截至2022年底,分別惠及3406.4萬人、574.9萬人、94.4萬人。各級公共文化設施面向老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老年人乘坐公車可享受免費或半價等優待政策,社區老年人享受“社區食堂”、助浴、助醫等服務,老年大學蓬勃發展,每年10月開展“敬老月”活動,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穩步推進。
(四)殘疾人權利
中國堅持殘疾人同樣可以活出精彩人生的理念。為2700萬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和輔助器具適配服務覆蓋率均超過80%。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5%,每年有1萬多名殘疾學生被高等學校錄取。國家建立首所康復大學。城鄉殘疾人就業規模超過900萬人。約6600多名殘疾人及殘疾人工作者擔任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於2023年9月正式施行。
(五)少數民族權利
中國依法保障各民族平等享有各方面權利。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各少數民族人口約1.25億,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增加1100多萬人。2022年民族八省區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較2018年增長了22.1%,年均增長5.1%,高於同期全國年均增速0.2個百分點。截至2021年底,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現有少數民族在校學生3477.05萬人,約占全國在校學生總數11.43%,高於少數民族人口比例。在西藏和新疆部分地區已經實現從幼稚園到高中階段免費教育。中國政府定期舉辦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評選等國家重大文體活動。
四、參與國際人權領域合作
(一)聯合國人權機制工作
2018年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在人權理事會等場合提出系列倡議。同人權高專辦、人權特別機制、人權條約機構在內的聯合國人權機制開展建設性交流與合作,邀請時任聯合國人權高專巴切萊特、老年人權利問題獨立專家等訪華,認真及時答覆人權特別機制來函。
(二)多雙邊人權交流合作
中國長期向廣大開發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發展援助。中國開展對外援助70多年來,共向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援助,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國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不斷以自身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10年間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將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
2018年以來,中國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行了人權對話與交流,舉辦“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南南人權論壇”等國際人權會議,促進各方加強交流互鑒。
第四部分 挑戰和未來工作目標
一、困難和挑戰
中國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範金融風險還須解決許多重大問題。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民眾在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司法能力水平與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和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公平正義需求相比還有差距。
二、未來工作目標
展望未來,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中國將不斷提升人權保障水平,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中國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中國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中國將加強對特定群體權益的平等保護和特殊扶助。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倡導對話與合作,推動聯合國人權機制以公正、客觀、非選擇性、非政治化方式開展工作,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