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五兵團南下西進支隊

南下支隊,始建於1949年2月,1949年3月底隨軍南下時,正式列入軍隊建制,其番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南下支隊”。南下至合肥期間,遵照中央和總前委的指示,該支隊渡江後的任務是接管贛東北地區,組成中共贛東北區黨委,屬華東局領導。5至8月,該支隊的廣大幹部、戰士在贛東北地區工作。 8月,奉中共中央、華東局和二野總前委命令,原屬該支隊的全體幹部戰士隨劉、鄧大軍進軍西南。 9月中旬組成西進支隊,其番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西進支隊”。9月下旬,分批離開上饒隨軍西進,從11月中旬起接管貴州。隨著接管工作的展開,西進支隊自行撤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五兵團南下西進支隊
  • 成立時間:1949年2月
1948年9月16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命令,先後發起著名的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國民黨統治集團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處於崩潰的絕境,中國共產黨深得民心,得到人民民眾和社會各界的熱烈微精擁護。為了全面解放和建立新生政權,中共中央又從冀魯豫邊區武裝力量中調用人員南下贛東北,西進貴州建立人民政權。這支隊伍稱“南下支隊”,番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南下支隊”。遵照中央和總前委的指示,南下支隊的任務是接管贛東北地區,組成中共贛東北區黨委,屬華東局領導。
1949年7月,中央決定將冀魯豫邊區南下至贛東北區工作的全體乾勤人員組成西進支隊,隨五兵團向大西南進軍,成立中共貴州省委,接管貴州。9月10日,區黨委在上饒市召開由全體西進幹部和勤雜人員參加的“西進動員大會”,區黨委宣傳部部長申雲浦在會上付嚷您夜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西進支隊”(簡稱“西進支隊”)正式成立,支隊長傅家選、副支隊長汪乃貴,政治委員徐運北、副政治委員申雲浦,政治部主任郭超、參謀長鬍超倫。
西進支隊任務繁重。贛東北區只有5個地(市)、27個縣(市、區),而貴州當時有9個地(市)、79個縣,到貴州建立各級人民政權的任務尚缺4個地委、40多個縣的幹部。楊勇、蘇振華、徐運北等遵照指示,籌劃從五兵團分批抽調蒸霸霸定一批幹部轉業到地方工作,以彌補該支隊接管貴州所需幹部的差額。
西進支隊在上饒進行了三個星期的學習和休整後,9月25日踏上西進貴州的征途。西進支隊開始分為前、後兩個梯隊前進,前舟您鍵梯隊沿五兵團司令部的進軍路線,從上饒乘火車至南昌,又乘汽車經上高、慈化、長沙至湘潭;後梯隊從上饒乘火車經南昌至九江,改乘輪船經蘄州、武漢、嘉漁、岳陽、長沙至湘潭。西進支隊途經湘潭期間,抽調轉業到地方工作的1524名幹部和中央從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調來的106名幹部編入了西進支隊。中共貴州省委將西進支隊原從事地方工作的幹部和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的幹部,交叉配備組成9個大隊,8個完整的地(市)委架子。
西進支隊到達邵陽和芷江時,西進支隊的幹部總數為1.5萬餘人。
當時貴州是白崇禧、胡宗南兩集團軍的結合部,又是國民黨南撤的通道,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國民黨在貴州設有一個省政府、8個行政督察區、79個縣政府。解放前夕,國民黨第十九兵團和其所燥駝婚轄四十九軍、八十九軍、8個保全團,共3萬餘人分駐各地。國民黨貴州省主席兼保全司令谷正倫搞了一整套應變計畫,並派遣特務900餘人、行動隊員400餘人潛伏各地,還組成了若干由縣長任司令、鄉長任定定備大隊長的防剿大隊和總隊,妄想將人民解放軍消滅在貴州。二野五兵團所屬的十六、十七、十八軍和三兵團十軍,分三路先後向國民黨軍發起猛攻,駐貴州東部、中部、南部和北部的國民黨軍隊,抵擋不住人民解放軍的攻擊,除一部分被人民解放軍殲滅外,大部分向貴州西部潰逃。至燥說微11月底,人民解放軍先後解放了貴陽、遵義、鎮遠、銅仁、安順、獨山、畢節等城市和交通要道沿線的42座縣城。
11月10日,中共中央任命蘇振華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徐運北任第一副書記、曾固任第二副書記,楊勇為貴州省人民政府主席、曾固為副主席。
西進支隊在貴州大地上,全面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使貴州的解放事業、政權建設事業等得以全面完成。他們在貴州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接管工作。遵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中共貴州省委的安排,全省各地、市、縣在建立人民政府的同時,在各級黨委的直接領導下,以各級人民政府或軍管會的名義,派員以自上而下、分工負責的原則,對國民黨政府和官僚分子所經營的工廠、礦山、商店、銀行、倉庫、郵政、電報、電燈、自來水和農場、牧場等進行全面接管。責成國民黨各級政府大小官員,國大代表,立法和監察委員、參議員、警察人員,區鄉保甲人員,各安職守,服從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政府的管理。收管國民黨軍、警、憲等所有人員的一切武裝。通過出布告、召開各種類型會議等,廣泛宣傳革命的大好形勢,號召工廠復工、學校複課、商店照常營業,建立革命新秩序。全省的接管工作到1950年3月基本結束,共接收舊職人員3.6萬餘人,教職人員4萬多人。接收省級物資企業58個,工貿、交通部門28個,大學3所,醫院61個,以及郵政、電訊部門等等。
剿匪鬥爭。西進支隊以“軍事打擊、政治瓦解、發動民眾相結合”的方針,執行“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的政策,採取拉網過濾、重點合圍策略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剿匪鬥爭。先後與股匪進行大小戰鬥4246次,斃傷、俘虜中隊長以上骨幹1439人,繳獲各種大炮298門,輕重機槍1247挺,長短槍11.69萬支。在這場尖銳、複雜、激烈的鬥爭中,西進入黔幹部處在與土匪鬥爭的第一線,在艱險環境裡為保衛民眾利益和新生的人民政權,先後有700多名幹部壯烈犧牲。
五大任務。從1950年7月起,西進入黔支隊在全省中心區深入發動民眾,廣泛開展以清匪、反霸、減租、退押、征糧(簡稱“五大任務”)為主要內容的鬥爭。在廣大農村發動民眾,組建農民協會、婦委會、民兵等民眾組織,懲處了一批地主分子、匪首和反革命分子,摧垮了封建勢力在農村的統治,建立了真正人民當家作主的村級政權。
土地制度改革。在“五大任務”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基礎上,入黔部隊進一步深入發動民眾,同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運動緊密結合,吸取老解放區土改工作的經驗,在全省分四期進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土改工作中,一是廣泛宣傳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關於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法令,二是建立健全農民協會、婦委會、民兵等民眾組織,三是普查土地,四是組織農民向不法地主進行說理鬥爭,將沒收地主的土地經過民眾民主評議進行合理分配。至1952年底,全省土改工作基本完成。通過土地改革,1194.2萬無地、少地的農民(占全省總人口80%)分得1065.5萬畝土地,實現了“耕者有其田”。
城市工作。遵照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貴州省人民政府建立了國營省、地(市)、縣糧食、油脂、鹽業、紗布、菸酒專賣、百貨、五金、石油等公司和國營金融機構,對無業游民和閒散人員進行了妥善安置。對國營工礦、運輸企業,有計畫地進行了民主改革,肅清了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使工人變成了企業的主人。此外,還採取果斷措施禁毒、禁娼、禁賭,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壯大黨員隊伍。創辦貴州革命幹部學校、貴州省人民政府行政幹部學校,中共貴陽、遵義、安順、畢節、鎮遠、獨山、銅仁地委都分別創辦地委(區)革命幹部學校,向社會公開招收大批知識青年,積極培養地方幹部。學員們學習了社會發展史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了解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在此基礎上,還分批參加“五大任務”和土改工作。學員們經過學習革命理論和參加社會實踐,畢業後陸續分配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條戰線。各縣也都辦了短期訓練班,選拔從“五大任務”、土改鎮反等運動中湧現出來的優秀分子脫產到區鄉工作。到1952年底,全省幹部總數發展到62767人。解放初期,全省共有中共黨員8000餘人,到1952年底,全省黨員發展到25453人。中共黨員和黨的基層組織除分布在黨政機關外,還分布在農村廠礦、企業、學校和城市街道。
從1949年11月貴州解放到1953年初土地改革結束,三年多的時間裡,貴州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財政經濟基本好轉,在政治上、經濟上、人們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上,都發生了根本變化,為實現第一個五年計畫奠定了基礎。西進支隊和貴州地下黨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以及黨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與貴州當地幹部融為一體,為建設新貴州作出了巨大貢獻。
11月10日,中共中央任命蘇振華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徐運北任第一副書記、曾固任第二副書記,楊勇為貴州省人民政府主席、曾固為副主席。
西進支隊在貴州大地上,全面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使貴州的解放事業、政權建設事業等得以全面完成。他們在貴州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接管工作。遵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中共貴州省委的安排,全省各地、市、縣在建立人民政府的同時,在各級黨委的直接領導下,以各級人民政府或軍管會的名義,派員以自上而下、分工負責的原則,對國民黨政府和官僚分子所經營的工廠、礦山、商店、銀行、倉庫、郵政、電報、電燈、自來水和農場、牧場等進行全面接管。責成國民黨各級政府大小官員,國大代表,立法和監察委員、參議員、警察人員,區鄉保甲人員,各安職守,服從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政府的管理。收管國民黨軍、警、憲等所有人員的一切武裝。通過出布告、召開各種類型會議等,廣泛宣傳革命的大好形勢,號召工廠復工、學校複課、商店照常營業,建立革命新秩序。全省的接管工作到1950年3月基本結束,共接收舊職人員3.6萬餘人,教職人員4萬多人。接收省級物資企業58個,工貿、交通部門28個,大學3所,醫院61個,以及郵政、電訊部門等等。
剿匪鬥爭。西進支隊以“軍事打擊、政治瓦解、發動民眾相結合”的方針,執行“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的政策,採取拉網過濾、重點合圍策略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剿匪鬥爭。先後與股匪進行大小戰鬥4246次,斃傷、俘虜中隊長以上骨幹1439人,繳獲各種大炮298門,輕重機槍1247挺,長短槍11.69萬支。在這場尖銳、複雜、激烈的鬥爭中,西進入黔幹部處在與土匪鬥爭的第一線,在艱險環境裡為保衛民眾利益和新生的人民政權,先後有700多名幹部壯烈犧牲。
五大任務。從1950年7月起,西進入黔支隊在全省中心區深入發動民眾,廣泛開展以清匪、反霸、減租、退押、征糧(簡稱“五大任務”)為主要內容的鬥爭。在廣大農村發動民眾,組建農民協會、婦委會、民兵等民眾組織,懲處了一批地主分子、匪首和反革命分子,摧垮了封建勢力在農村的統治,建立了真正人民當家作主的村級政權。
土地制度改革。在“五大任務”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基礎上,入黔部隊進一步深入發動民眾,同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運動緊密結合,吸取老解放區土改工作的經驗,在全省分四期進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土改工作中,一是廣泛宣傳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關於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法令,二是建立健全農民協會、婦委會、民兵等民眾組織,三是普查土地,四是組織農民向不法地主進行說理鬥爭,將沒收地主的土地經過民眾民主評議進行合理分配。至1952年底,全省土改工作基本完成。通過土地改革,1194.2萬無地、少地的農民(占全省總人口80%)分得1065.5萬畝土地,實現了“耕者有其田”。
城市工作。遵照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貴州省人民政府建立了國營省、地(市)、縣糧食、油脂、鹽業、紗布、菸酒專賣、百貨、五金、石油等公司和國營金融機構,對無業游民和閒散人員進行了妥善安置。對國營工礦、運輸企業,有計畫地進行了民主改革,肅清了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使工人變成了企業的主人。此外,還採取果斷措施禁毒、禁娼、禁賭,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壯大黨員隊伍。創辦貴州革命幹部學校、貴州省人民政府行政幹部學校,中共貴陽、遵義、安順、畢節、鎮遠、獨山、銅仁地委都分別創辦地委(區)革命幹部學校,向社會公開招收大批知識青年,積極培養地方幹部。學員們學習了社會發展史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了解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在此基礎上,還分批參加“五大任務”和土改工作。學員們經過學習革命理論和參加社會實踐,畢業後陸續分配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條戰線。各縣也都辦了短期訓練班,選拔從“五大任務”、土改鎮反等運動中湧現出來的優秀分子脫產到區鄉工作。到1952年底,全省幹部總數發展到62767人。解放初期,全省共有中共黨員8000餘人,到1952年底,全省黨員發展到25453人。中共黨員和黨的基層組織除分布在黨政機關外,還分布在農村廠礦、企業、學校和城市街道。
從1949年11月貴州解放到1953年初土地改革結束,三年多的時間裡,貴州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財政經濟基本好轉,在政治上、經濟上、人們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上,都發生了根本變化,為實現第一個五年計畫奠定了基礎。西進支隊和貴州地下黨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以及黨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與貴州當地幹部融為一體,為建設新貴州作出了巨大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