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自貢市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自貢市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自貢市委員會(簡稱自貢市政協)是在中共自貢市委領導下,由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組成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自貢市委
  • 簡稱:自貢市政協
  • 主要組成: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
  • 會議時間:1955年3月
歷史沿革,歷屆委員會,組織機構,工作機構,辦事機構,

歷史沿革

自貢市政協成立於1955年3月,它的前身是自貢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五十年來,市政協圍繞黨政中心工作,服務大局,高舉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兩面旗幟,突出團結、民主兩大主題,認真貫徹中共中央提出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不斷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發揮優勢,建言獻策,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不斷探索履行職能的新形式、新辦法,開創了政協工作的新局面。
政協組織不斷發展壯大。1955年3月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11年的時間裡,市政協歷經五屆,共召開過十次全體委員會議。自1960年市政協第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起,市政協全體會議與市人大會議同時召開,政協委員列席人大會議,聽取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報告,和人民代表一起,共商國家大事和地方重要事務。十年“文革”期間,市政協工作被迫停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人民政協各方面的工作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1978年政協恢復活動後至2004年的27年間,歷經七屆,共召開了26次全體委員會議。人民政協的組成單位由第五屆的19各界別,增加到第十二屆的27個界別,2004年的委員人數達到359人。委員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注重突出了委員的廣泛性、層次性和黨派性,知識分子比例大幅增加,一批大中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金融部門比較年輕的經濟和科技管理人才,各民族、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去台人員親屬、港澳同胞親屬、僑眷、歷史名人後裔等,都有代表人物進入政協這個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市政協形成了包括全體委員會議、常務委員會議、主席會議、各專門委員會議等在內的不同層次的組織機構,設立了七個專委會、一個辦公室和一個研究室,不斷健全了政協的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隨著新時期階級關係的變化,統一戰線範圍不斷擴大,帶來了我市人民政協組織的大發展。政協自身建設也上了新台階,思想、組織、制度、作風建設不斷加強。
政協“三化”建設不斷加強。市政協在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基本職能時,注重製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建設,不斷增強了履行職能的實效。市政協陸續制定了《常委會工作制度》、《秘書長、副秘書長工作規則》、專委會《工作通則》和《工作簡則》等,並進一步充實完善了23個機關工作管理制度,為政協履行職能提供了完備的制度保障。根據全國政協和省政協《關於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暫行規定》精神,及時制定了我市的《暫行規定》,對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目的、原則、主要內容、主要形式和基本程式、實施措施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並不斷修訂完善,使政協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政協組織恢復後,中共自貢市委召開了五次政協工作會議,制定了不同時期的市委政協工作意見。2004年7月第五次市委政協工作會上,制定了《關於加強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為推進政協履行職能的“三化”建設,加強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政協工作提供了政治保障。
愛國統一戰線不斷鞏固和擴大。市政協堅持突出團結、民主兩大主題,高舉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兩面旗幟,加強了同市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的聯繫,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了他們的積極性,共同營造民主和諧的環境,融洽了關係,增強了團結合作的政治基礎,鞏固和發展了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發揮了政協組織的整體功能。市政協認真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堅持了市政協秘書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秘書長的聯繫會議制度,重大問題相互通報,重要的調查、視察、考察和會議邀請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成員參加;並按照“先黨外、後黨內”的原則,為黨派參政議政和開展活動創造條件,提供方便。加強了對區縣政協的指導和聯繫,堅持了與區縣政協秘書長的聯繫制度,邀請區縣政協領導參加市政協的重要會議。進一步加強了與省政協和省內外兄弟政協組織的聯繫,進行了經常性的資料交換和信息互訪。加強了與市人大和市政府及其部門的聯繫,堅持了政協領導分別列席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議,政協常委會邀請市人大常委會和政府有關領導出席會議,堅持了各專委會與政府對口部門的定期聯繫制度。同時,市政協多層次多渠道地開展了“三胞”聯誼活動,向他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和平統一祖國的政策和“一國兩制”的構想,增進了海峽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民族感情。
政協優勢不斷發揮。五十年來,市政協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發揮政協優勢,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不斷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市政協通過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以及專委會會議等重要會議,積極為我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建言獻策,政治協商有了新的成績;市政協關注民眾利益,充分運用社情民意、民主評議等多種形式,提出建議和批評,民主監督有了新的發展;市政協通過組織委員進行視察、專題調查、專題座談、委員提案等多種形式,就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規劃,經濟、科技、教育和政治體制改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民主與法制建設和其他重要事項提出積極的建議,及時充分地反映各方面人士的意見和要求,參政議政有了新的突破。同時,市政協加強了對自身履行職能的宣傳,樹立了政協的良好形象,擴大了政協的影響力。市政協還注重發揮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智力雄厚和聯繫面廣的優勢,積極反映社情民意,貼近民心、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做了大量的協調關係、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增進團結的工作,密切了不同黨派、不同團體、不同階層、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士的聯繫,增進了共識,形成了活力。做好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工作。
五十年來,市政協作為政協地方組織,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發揮了統一戰線組織的獨特作用,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和巨大的進步,並將在我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歷屆委員會

第一屆委員會
(1955年3月—1957年5月)
主 席:牟海秀
副 主 席:李唐基 顏心畲 國書麟 侯策名 羅根基
秘 書 長:國書麟(兼)
第二屆委員會
(1957年5月—1960年2月)
主 席:李唐基
副 主 席:王武城 顏心畲 國書麟 侯策名 羅根基
杜凌雲
秘 書 長:國書麟(兼)
第三屆委員會
(1960年2月—1963年7月)
主 席:李唐基
副 主 席:馮金璋 侯策名 國書麟 杜凌雲 林悅蔥
劉極常
秘 書 長:國書麟(兼)
第四屆委員會
(1963年7月—1965年12月)
主 席:李唐基
副 主 席:馮金璋 侯策名 國書麟 杜凌雲 林悅蔥
劉極常
秘 書 長:國書麟(兼)
第五屆委員會
(1965年12月—1978年12月)
主 席:李唐基
副 主 席:李志琛 杜凌雲 靳成有 林悅蔥 朱世偉
侯性涵 王九一 蔡信孚
秘 書 長:靳成有(兼)
第六屆委員會
(1978年12月—1981年12月)
主 席:王仲英(1978年12月—1980年5月)
張 奇(1980年5月—1981年12月)
副 主 席:張 奇 國書麟 杜凌雲 劉極常 靳成有
朱世偉 李 維 侯性涵 王九一 蔡信孚
六屆二次全會增補:
黃宗祿 聶無放 艾廉鉞(女) 彭惠中
秘 書 長:許品卿(1978年12月—1980年5月)
李之瀛(1980年5月—1981年12月)
黨 組:(1979年3月—1980年7月)
書 記:王仲英
副 書 記:張 奇 國書麟 朱世偉
成 員:靳成有 李 維 許品卿
第七屆委員會
(1981年12月—1983年10月)
主 席:張 奇
副 主 席:國書麟 黃宗祿 聶無放 靳成有 朱世偉
李 維 蔡信孚 儲成明 艾廉鉞(女)
彭惠中 劉鎮國
秘 書 長:李之瀛
黨 組:(1980年7月—1983年12月)
書 記:國書麟
副 書 記:張 奇 朱世偉 黃宗祿
成 員:靳成有 李 維 李之瀛
第八屆委員會
(1983年10月—1988年5月)
主 席:國書麟
副 主 席:李伯群 聶無放 靳成有 蔡信孚
艾廉鉞(女) 彭惠中 劉鎮國 李遠志
八屆四次全會增選:
苑心齋 陳芳模 張要必
秘 書 長:周雲飛
黨 組:(1983年12月—1988年5月)
書 記:國書麟
副 書 記:苑心齋(1986年7月—1988年5月)
李伯群
成 員:靳成有 周雲飛
第九屆委員會
(1988年5月—1993年4月)
主 席:苑心齋
副 主 席:李伯群 孫乃雨 蔡信孚 曾爾榮 陳芳模
艾廉鉞(女) 李遠志 顏月皎(女)隆貫一
呂德文 歐陽城 王大賢
九屆三次會議增補:
張士林 黃效焜 侯叔康(女) 郭仿文
秘 書 長:王開科
黨 組:(1988年5月—1993年5月)
書 記:苑心齋
副 書 記:李伯群 張士林(1990年2月—1993年5月)
成 員:孫乃雨 曾爾榮 顏月皎(女) 王開科
黃效焜
第十屆委員會
(1993年4月—1998年4月)
主 席:張士林
副 主 席:黃效焜 樊春一 陳芳模 張守中 王大賢
邱德峰 侯叔康(女) 田景岳 肖世成
十屆四次全會增選:歐陽城
秘 書 長:劉復洋
黨 組:(1993年5月—1998年5月)
書 記:張士林
副 書 記:黃效焜 樊春一
成 員:張守中、邱德峰、劉復洋
第十一屆委員會
(1998年4月—2003年2月)
主 席:徐大蒙
副 主 席:毛永壽 劉復洋 歐陽城 王正國 王明志
田景岳 肖世成 倪文淵 陳體渝 楊民權
秘 書 長:羅昌樂(1998年4月—2002年3月)
鐘 傑(2002年3月—2003年2月)
黨 組:(1998年5月—2003年2月)
書 記:徐大蒙
副 書 記:毛永壽
成 員:劉復洋 王正國 王明志 羅昌樂(1998年5月—2001年12月) 鐘 傑(2001年12月—2003年2月)
第十二屆委員會
(2003年2月—2007年2月)
主 席:徐大蒙
副 主 席:胡自剛 肖世成 倪文淵 陳體渝 鐘長安
李恆昌 彭 林 羅毅平 唐 偉
秘 書 長:楊順華
黨 組:(2003年2月—)
書 記:徐大蒙
副 書 記:胡自剛 李恆昌
成 員:鐘長安 彭 林 楊順華

組織機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自貢市委員會自1955年3月6日成立以來,每屆委員會都根據工作需要,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隨著統一戰線工作的不斷發展和擴大,政協工作任務的不斷加重,政協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也不斷在發展變化中得到加強。

工作機構

第一屆工作結構
經1955年3月11日召開的政協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常務委員會議協商決定設立學習委員會、協助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組、協助農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組。
第二屆工作機構
有學習委員會,工商工作組,農業、手工業工作組。1958年11月中旬,新成立知識分子工作組和社會人士工作組。
第三屆工作機構
1960年2月25日,第三屆委員會第一次常委會議決定成立學習委員會、社會人士工作組、知識分子工作組、工商工作組。三屆二次會議後,1962年9月12日召開的第三屆委員會第八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對工作機構進行了調整:工商和社會人士兩個工作組的名稱不變,但成員進行調整;知識分子工作組改為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醫藥衛生三個工作組;另增設文史資料工作組和民族宗教、僑眷、台灣軍政人員家屬聯合工作組(簡稱聯合工作組)。
第四屆工作機構
仍沿襲第三屆設定。
第五屆工作結構
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1966年1月10日結束後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政協工作陷於癱瘓狀態,政協工作機構沒有設立。
第六屆工作機構
1978年12月召開的政協第六屆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關於設定工作機構的意見》,經1979年12月7日至8日召開的第六屆委員會第一次常務委員(擴大)會議通過,決定設立學習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科技、教育、文化委員會,對台工作組,工商工作組。
六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以後,在1980年8月6日召開的政協自貢市第六屆委員會第二次主席辦公會議上討論了委組的調整問題,決定將原3委2組調整為學習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教育組、醫藥衛生組、文化組、對台宣傳組和工商工作組。1980年12月19日至20日的第六屆委員會第四次常務委員(擴大)會議通過了這一調整方案。
第七屆工作結構
1981年12月30日召開政協第七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工作機構調整為學習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科技組、教育組、醫衛組、文化組、經濟組、工商組、青年組、婦女組、聯絡僑務組、民族宗教組。
第八屆工作機構
1983年10月26日召開的第八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設立學習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聯絡僑務組、經濟建設組、科技組、教育組、醫衛組、農業組、法制組、民族宗教組、婦女組、文化體育組、青年組。
1984年7月13日召開八屆五次常委會議,決定市政協聯絡僑務組改為祖國統一工作組,增設提案工作委員會。
第九屆工作機構
1988年5月20日,市政協九屆一次常委會議對工作機構進行研究,決定成立提案委員會、學習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經濟委員會、農業委員會、教科文委員會、醫衛體委員會、法制委員會、民族宗教委員會、祖國統一聯誼委員會和婦女、青年委員會。
1990年3月28日,經九屆十四次常委會議決定,市政協工作機構調整為:提案委員會,學習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祖國統一聯誼委員會與民族宗教委員會合併為祖國統一聯誼委員會,經濟委員會與農業委員會合併為經濟委員會,教科文委員會與醫衛體委員會合併為教科文衛委員會,法制委員會與婦女、青年委員會合併為社會法制委員會。調整後,專門委員會由11個變為7個。
第十屆工作機構
1933年5月14日,經十屆一次常委會議決定,市政協工作機構調整為七個專門委員會:提案委員會、學習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經濟科技委員會、文化教育醫衛體育委員會、社會法制委員會、聯誼工作委員會。
第十一屆工作機構
1998年4月27日,經十一屆一次常委會議決定,市政協設定六個專門委員會:提案委員會,學習文史委員會,經濟科技委員會,文教醫衛體委員會,社會法制委員會,聯誼工作委員會。
第十二屆工作機構
沿襲上屆,2003年2月27日,經十二屆一次常委會議協商決定,設定七個專門委員會:提案委員會,學習文史委員會,經濟委員會,教科文委員會,法制群團委員會,外事聯誼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辦事機構

第一屆辦事機構
1955年3月11日,市政協一屆一次常委會議決定成立秘書處,負責處理市政協的日常工作。
第二屆辦事機構
沿襲第一屆委員會,仍設定秘書處。
第三屆辦事機構
除沿襲上一屆設定秘書處處,1960年2月25日,市政協三屆一次常委會議決定成立學習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處理學習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第四屆辦事機構
沿襲上一屆,設定秘書處和學習委員會辦公室。
第五屆辦事機構
設秘書處。
第六屆辦事機構
1979年3月20日,市政協設秘書處,行政處。1980年12月20日,增設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辦公室。
第七屆辦事機構
沿襲上一屆設定秘書處、行政處、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辦公室。
第八屆辦事機構
1983年10月,市政協設秘書處,行政處,聯絡處,學習委員會、工作組辦公室和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辦公室。1983年10月27日,市政協設立辦公廳。
第九屆辦事機構
1988年9月,市政協設秘書處,聯絡處,政工人事處,研究室,行政處、提案、法制委員會聯合辦公室,學習委員會辦公室,文史資料委員會辦公室,經濟、農業委員會聯合辦公室,教科文、醫衛體委員會聯合辦公室,婦女青年、民族宗教、祖國統一聯誼委員會聯合辦公室。
第十屆辦事機構
1997年8月5日,市政協機構改革,市政協機關設11個處、室和機關黨委。十一個處、室為:秘書處、研究室、提案處、經濟科技處、學習文史文教醫衛體處、社會法制聯誼處、政工人事處、行政接待處、政協委員聯絡處、保衛處、離退休工作人員處。
第十一屆辦事機構
沿襲上屆,市政協機關設定市政協辦公廳縣級綜合辦事機構,辦公廳下設秘書處、研究室、政工人事處、保衛處、行政接待處、政協委員聯絡處、離退休人員工作處、提案處、經濟科技處、學習文史處、社會法制聯誼處11個處。
2001年10月12日,根據《中共自貢市委辦公室關於印發自貢市政協機關改革方案的通知》(自委辦[2001]49號文)精神,將市政協辦公廳更名為市政協辦公室,市政協機關設定辦公室、研究室兩個縣級綜合辦事機構和機關黨委。市政協辦公室設定秘書科、提案科、經濟科、綜合科、人事科、行政科、離退休工作科7個職能科室。其中,提案科、經濟科、綜合科既是辦公室的內設機構,又是專委會的辦事機構。
第十二屆辦事機構
沿襲上屆,設定自貢市政協辦公室、自貢市政協研究室兩個縣級綜合辦事機構和機關黨委。市政協辦公室設定秘書科、提案科、經濟科、綜合科、人事科、行政科、離退休工作科7個職能科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