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和歷史的視角(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

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和歷史的視角

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和歷史的視角》是2009年12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匯聚了濱下武志教授亞洲貿易方面的主要成果,圍繞中國和亞洲納入世界經濟探討了許多關鍵性的問題,包括從海洋的視角透視中國、亞洲和世界經濟,亞洲的內部貿易,中國的國家財政和朝貢貿易體系,銀行和金融,海關等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和歷史的視角
  • ISBN:7509709199, 9787509709191
  • 頁數:275頁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2月1日
  • 開本:20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媒體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和歷史的視角》帶著批判的思想重讀亞洲經濟史,從朝貢貿易,以及與此相關的白銀流通、通商口岸網路、金融網路形成和發展的角度重新詮釋了16世紀以來東亞地域體系與世界經濟的演化關係。

編輯推薦

《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和歷史的視角》:
從長時段的歷史出發,以中國為中心重新詮釋亞洲和世界經濟。匯聚濱下武志亞洲貿易的主要研究成果,英文版雕琢十年出版。經濟史學家王玉茹教授領銜翻譯,濱下武志親自審定中文譯稿。
濱下武志,是亞洲首屈一指的歷史學家,他開創了一個中國、東亞和世界的歷史研究的新領域。他帶著批判的思想重讀亞洲經濟史,用“歷史解釋”的方法重新詮釋了16世紀以來東亞地域體系和世界經濟的演化關係,在東亞區域秩序的背景中,繼而在歐洲美洲亞洲貿易和金融秩序更大的框架內,重新詮釋了中國的位置。這個經過長期的孕育而形成的框架,有助於理解世界市場的狀態。他的研究已在日本、中國和國際學術界激起層層漣漪。

媒體推薦

幾十年來,濱下武志的開拓性工作一直把中國及其東亞周邊國家作為世界史的中心位置來進行研究。他揭示了東亞社會在過去五個多世紀以來如何利用“朝貢”這種語言實現商業的持續增長。任何研究全球史的人都會重視濱下的這種具有挑戰性而又有深度信息含量的研究視角。
——彼得·珀杜/濮德培,耶德大學歷史系教授
現代東亞史研究的敘事方式一般都是以中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的國別史進行的,在這種強勢的傳統下,濱下卻始終堅持區域史的敘述方式。他將東亞與世界其他區域進行比較,並以此探求東亞地區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他的研究視野對目前的全球史研究具有指導性意義。
——杉原薰(sugihara Kaoru),京都大學經濟史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濱下武志 譯者:王玉茹 趙勁松 張瑋 合著者:(日本)顧琳(Linda Grove) (美國)馬克·塞爾登(Mark Selden)
濱下武志,(1943~)著名日本歷史學家、漢學家,現任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院長、教授。在國際學界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主持了多個重要的國際學術合作研究計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社會經濟史、東亞經濟史、東南亞華僑華人史等。濱下教授著述甚豐,主要著作有:《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清末海關財政與通商口岸市場圈》、《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體系與近代亞洲》、《香港:亞洲的網路城市》、《沖繩入門》、《東亞的復興:以500年、150年和50年為視角》、《亞洲再思考》全7卷、《區域的世界史》全12卷、《海的亞洲》全6卷等。
譯者簡介:
王玉茹,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國家重點學科——南開大學經濟史學科學術帶頭人,南開大學經濟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巨觀經濟發展、中外經濟發展比較研究、物價史、企業史等。主要著作有:《中國近代的市場發育與經濟成長》、《近代中國的經濟發展》、《近代中國價格結構研究》、《制度變遷與中國近代工業化》、《近代中國物價、工資和生活水平研究》、《世界市場價格變動與近代中國產業結構模式研究》: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經濟史》等。
趙勁松,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經濟史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企業理論與企業史。
張瑋,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經濟史專業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的商人組織和商業網路。
其他責任者簡介:
顧琳(Linda Grove),日本上智大學副校長、國際教養學部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關注的領域為華北經濟史。
馬克·塞爾登(Mark Selden),美國賓漢姆頓大學社會學教授、康乃爾大學東亞項目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亞洲政治經濟發展與社會運動,關注領域為中國和日本歷史。

目錄

中文版前言
譯者序
第一章 關於中國、東亞和全球經濟的新視角
第二章 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
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和朝貢關係
國內統治秩序
朝貢秩序
朝貢體系及其變遷
中日關係和亞洲的近代轉型
小結
第三章 清朝秩序的集權與分權——稅收、朝貢和移民
中央和地方行政
中央和地方的財政管理
中央和地方的貨幣發行權
迴避制
中華與朝貢-理念和秩序
移民與廣域經濟圈的形成
海外移民的歷史
移民和移民中介機關
移民的原因和結果
小結:中國與日本
第四章 區域經濟中的白銀流通與世界經濟——16~19世紀的東亞
區域研究與世界史
白銀流通的條件
亞洲白銀
白銀流通的內外網路
中國經濟吸納白銀的能力
日本的金、銀、銅和東亞的朝貢貿易
印度盧比的流通
銀價下落與國際金融市場
結論
第五章 14~18世紀琉球的海上網路: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
琉球與朝鮮的關係
琉球與暹羅的關係
琉球和爪哇的關係
派往中國的朝貢使團的構成
海域社會:朝貢、貿易、移民與媽祖、海的女神
琉球貿易的結構
朝貢貿易和琉球網路
琉球-馬尼拉關係
結論:從外圍看朝貢貿易體系
附錄琉球和爪哇
第六章 交涉時代的海洋亞洲和通商口岸網路——朝貢與條約,1800~1900年
國家與海洋
海洋地帶的形成
朝貢貿易區域的市場化
通商口岸之間關係的擴展
藩屬國家和條約:1882年《中朝商民水陸貿易章程》的簽署
朝鮮對清朝的抱怨
北方商業的擴展
中國海關向朝鮮的擴張
朝中關係的摩擦與朝鮮海關——獨立國還是藩屬國?
外國顧問及貸款問題
朝鮮海關章程與稅則
結論:朝鮮與美、法、英、俄、日等國的條約
第七章 中國的外貿金融——白銀、鴉片及世界市場整合:19世紀20~50年代
銀價上漲和白銀外流
多邊貿易結算中的匯兌
貿易結構變化和“易貨貿易”的出現
小結
第八章 交錯的印度網路和華人網路——本國匯款體系的比較研究
導言移民問題和現代世界
一移民研究的新課題
二移民和本國匯款視角的印度裔與華裔的比較
三網路及其原理
四交叉網路的歷史發展
五本國匯款與金融網路
六網路交錯的各種類型和相互關係
結語——非制度性網路的活躍
第九章 上海的海外金融網路——19世紀末的朝鮮、中國與日本
清朝對朝鮮影響的擴大與廣東商人
中朝貿易中的大米和黃金
清國商人的商業優勢
日商和華商:金融實力之比較
山西票號在東亞的網路
山西票號仁川出張所
山西票號神戶分行和東京出張所的設立
上海-仁川-神戶間的三角金融
結論
英文原版注釋

序言

中國經濟具有地方性、區域性和世界性的特徵,如何從歷史的角度把握這些特徵是一個極為重要但同時又十分困難的課題。長久以來,經過許多學者的不懈努力,有很多研究成果已經問世。然而,這些研究大多是根據當時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所做的個別問題的研究,對中國經濟的地方性、區域性、世界性多方面要素的綜合性的比較研究則幾乎沒有。
近年來的全球化浪潮也帶來了歷史研究全球化的發展,不僅對經濟史研究領域,對其他學科領域的歷史研究也有深遠的影響,然而歷史與現代的溝通和交流還不盡如人意。這不但是全球化自身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們在進行歷史研究時如何理解全球化的問題,尤其是如何選擇研究資料的問題。
在連線歷史和現代的時空隧道中,如果從歷史的視角看,歷史研究可能更加靠近現代。本書的各章節都是以當時長時段的資料為基礎,按照長期發展的歷史脈絡組織起來的。
換言之,本書選取的是對長期的歷史資料整理研究的一部分成果,具體內容如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