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原小村
- 編劇:劉繼光
由柘城縣國稅局退休幹部劉繼光編劇的電視連續劇《中原小村》將在柘城縣遠襄鎮任廟村開拍,同時該劇的片段預告採擷也已完成。年近七旬的劇作者劉繼光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民十分了解。劇本以中原豫東一個小村的幾戶農民為原型,真實地反映...
寧小村 寧小村,安徽省的下轄村。寧小村毗鄰西清河,南鄰阜南縣,西鄰三合鎮。S202省道穿越而過,地處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資源豐富。該村於2006年8月由原寧小村、朱橋村合併而成。目前,轄21個自然莊,45個村民組,該村於2006年成立了黨總支,現有黨員61名。
002小村有鄉賢 003榆錢如飛雪 004石頭心好煩 005過繼小銀柱 006情系兩家人 007堪比黃連苦 008傻蛋娶嬌妻 009公爹戲兒媳 010門前老鴰叫 011婉容嫁豪門 012形勢比人強 013奇特三聯姻 014共同富裕路 015梁家開醋坊 016醋香飄四方 017飽暖思淫慾 018丫鬟做偏房 019亂世刀客狂 020夜半槍聲起 021村民大開眼 022秀萍...
《小村即景》是當代女作家韓小蕙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鑑賞 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晉中南一個普通小村莊與眾不同的景致,採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發了對當地獨特的地域文化的讚美,表達了對小村人民堅韌不拔精神的欽佩之情。開頭幾段,作者欲揚先抑,點出她要寫的村莊“普通到你都不必問起它的名字”。然而,曾到過...
中原公社是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公社,1984年被廢止。地名含義 古名延福村,因此地河水泛濫將村莊及七座觀音廟沖毀,村莊分三小村居住,又聯修七座觀音廟,將三村統稱七原村,1942年《新華日報》社駐此,按三村方位改為南原、中原、北原,該村居中,故名中原。中原公社因駐地而得名。歷史沿革 1940年解放後屬...
2007年以前這裡還是一個不起眼的中原小村,家中多是一些老幼婦孺 年輕力壯的人多是去沿海一帶打工人均收入當時不足5千元,道路和村莊也嚴重滯後,也從根本上影響了居民的生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08年這裡的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隨著淮北礦業集團袁店二礦的開採,高長營村在村總支書高廣傑的帶領...
《湖光山色》是2019年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小說《湖光山色》通過中原小村楚王莊的變遷,書寫當下農村在中國社會經歷大變革後的複雜圖景,深度呈現了作家對中國鄉土社會的獨特理解,表現了中國鄉村深層結構的特質和轉型的複雜。小說借用傳統文化中陰陽五行的“水、木、火、金、土”作為結構,以此表現人物...
《湖光山色》是2017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小說《湖光山色》通過中原小村楚王莊的變遷,書寫當下農村在中國社會經歷大變革後的複雜圖景,深度呈現了作家對中國鄉土社會的獨特理解,表現了中國鄉村深層結構的特質和轉型的複雜。小說借用傳統文化中陰陽五行的“水、木、火、金、土”作為結構,以此結構表現...
經過幾代繁生,原只有流放時的孑然一家,漸漸發展為有二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就這樣,仝姓家譜被續了下來。一,姓氏源流 夾谷姓源流純正,源出自女真族,以部落名命姓。宋朝時,北方的女真族人,建立了金國,其中就有許多姓夾谷的人。金代女真人姓氏夾谷,漢字為“仝”即童或佟。金代夾谷姓中,有金世宗時名將...
明明身處現代,卻陷落在往古的情懷之中,分明走在中原的土地上,卻仿佛遊走在江南水鄉。這便是汝州市半扎村。從汝州市區南行約17公里,於起起伏伏的山勢之中,不經意間,便走進了這方古韻悠長的小村。悠久歷史 然而,這個如今看來寧靜祥和的古村,歷史上卻非淨土。“這裡在歷史上可是個軍事要道,自古以來就沒...
元朝之前,滑州之東,金堤之上,有一小村名曰小渡口,便是南召集村的前身。當時該村民風淳厚,居民勤勞樸實,與人為善,農耕為主。相傳元朝末年,朝廷失德,天下大亂,中原大地,餓殍遍野,十室九空,土地荒蕪。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登基後,天下初定,從山西洪洞縣大批移民至此,有田姓、陳姓二位先人相繼遷移該村,在...
上社村民風淳樸崇尚禮儀文化,人勤勞、愛國、愛家園,上社解放前是一條獨立小村,解放後入棠下村。上社村民姓氏和棠下大社(今棠東豐樂)潘姓中原人後裔,先後由異地遷入,團結協力,和睦相處。為謀求生存,抵禦外海。清乾隆初年鹿步司棠下村,棠下地帶位於廣州東部比鄰車陂村,棠下範圍東起車陂路,西至華師大東圍牆...
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城關街道的南街村,是一個面積僅1.78平方公里的中原村落。1984年,在人民公社制度土崩瓦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揮巨大效力時,南街村卻在支部書記王宏斌的領導下,選擇了重走集體化經濟的道路,還將學習“毛選”、念毛主席語錄、召開“批鬥會”等原本幾已消失的舉動搬回到生產生活中來。通過...
南石山村正處北邙腹地。清朝末年修築汴洛鐵路,勘探路基時發掘出的許多色彩斑斕的釉陶器物,讓這個小村轟動一時,這些器物經當時國內著名的考古學家羅振玉和王國維研究鑑定,確認為已失傳千年的唐三彩。創造唐三彩仿製工藝 隨著唐三彩的出土,一股唐三彩收藏熱隨之在當時的中國興起,這給擅長修補文物的南石山村農民帶來了...
火焰山下的“小村”火焰山”往右走可見“小村”的入口,進了“小村”可以遇到男人、樵夫、郎中、智者、鐵匠、僧人,雖然這環境惡劣,但是應付你的補給需求還是沒問題。琵琶洞 盤絲嶺東”小向上走就是“琵琶洞”。“琵琶洞”的第一層怪物是牛、蝶妖。牛的攻擊和生命都較高,被他的牛角撞兩下可受不了。第二層的...
觀音閣,是西廊村一個小地名,現在是一個自然小村。古時候這裡有一座叫觀音閣的小廟,香火很旺。據說是因為村里古時候有一大戶人家,姓廖,田山多,家庭殷實,人丁卻不興旺,九代單傳,老爺娶下七房女人,卻沒有一個生下一個男丁,眼看就要斷了香火。落到最後老爺六十花甲那一年,老太太也就領了身邊的丫鬟和...
五里墩村位於曹縣縣城東2.5公里處,地處中原腹地,南臨隴海鐵路,北枕新石鐵路,京九鐵路縱貫全境,人口1200人。沿革 地處曹縣縣城郊區的五里墩村曾是一個貧窮落後的魯西南小村。1986年,這個村的人均收入只有200元。然而,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五里墩村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星,大放異彩。這裡不僅成為我國首批本土克隆...
杜圍孜位於淮河南岸,是一個從息縣縣城靠坐船擺渡才能到達的閉塞小村。村子邊遠、落後,卻在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被確定為“清潔鄉村”創建示範村。杜圍孜村同時入選河南省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試點名單。交通狀況 修通了10多公里的村道,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用上了太陽能路燈,硬化的渠道總長超過3公里,短短...
東北的節日大多由中原傳習過來,但受東北特殊氣候的影響,會根據生產時間對歲時節慶活動做了調整,遇到農忙季節的節日就淡化一些,而農閒時則節日氣氛會濃重些。春節:時間上,從臘八開始就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正如民謠:“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家殺豬都要請親朋好友...
因為剛開始是高家的地,周邊人家稱小村為“高莊”。後又有李姓王姓宋姓相繼遷入,使得該村成為四姓之村。[民間故事]侯三賣武舉 清朝後期,村裡有個叫侯三的後生,長得五大三粗,力量過人,後又習練武功,力量更是驚人。侯三為人樂善好施、不欺弱小。一次他見一個拉糞的太平車陷在一個雨後大水潭裡,車夫鞭子...
這裡的吳氏先祖從中原遷徙而來,幾經周折,最後落腳在月山村。月山村因後山形如半月,村前環水似銀鉤,狀如一輪圓月而得名。宋元以來,這裡是閩浙通衢官道必經之地,因而人口繁衍,人才輩出,經濟發達,店鋪林立。發展至今,現有人丁1700餘人。同樣崇尚儒學,古時月山村做官的人不少。歷代來,這個小村名列仕籍者,居然多達...
小村古樸,歷史淵源,上可推之周朝分封,先祖一支受封於此,謂之“小周莊”村,繁衍生息,亘古千年。朝代更迭之西漢末,王綱解紐,時局動盪,生靈塗炭。王莽攆劉秀故事,村民代代流傳。相傳劉秀臥榻村前土地廟,王莽蟄居村後古廟一隅,咫尺之隔,兩人渾然不知,劉秀酣然入眠。忽然,雨聲如注,廟裡銅鐘之鑾叮噹作響,劉秀...
吳從樞領導農民革命,驚動著古老而窮苦的山區小村,其聲勢銳不可擋。熊乃劍和湯小琳高興極了,立刻手牽著手,雙雙跑到農會辦公室,找到吳從樞,第一個報名參加農民協會和婦女聯合會,不幾天,熊乃劍當上了荊林鄉農民協會委員長,湯小琳出任荊林鄉婦女聯合會會長,訊息傳開,人們紛紛前來參加農會,湯小琳還將那些...
小村 三戶耕三 421-422 455-456 銀杏色的初戀 阿笠博士 12 幼年 田中一成 蝶野晴男 46 偽娘、動物園遊客 二又一成 芙莎繪·坎貝爾·木之下 女 49 品牌設計師 增山江威子 9 幼年 本多知惠子 比利 男 — 司機 小林清志 423 457 偵探團和毛蟲四兄弟 吉川稔 23 公寓住戶、便利店店員 細井治 三井圭一...
使得本村村民出行十分方便。家家戶戶交通工具也是多種多樣,電動車、機車、汽車等等,切實方便了村民。本村的建築設施相對比較落後,傳統認識是誰家結婚才建新房,近幾年又由於小村合併大村,以後要搬離這個地方的說法,村民們不敢隨便建新房。大部分建築還是10-20年前的房屋。
三百多年後,歷史再次賦予這個小村禦敵使命。1938年秋,距盧溝橋事變僅一年,鎮邊城村建起了懷來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此後這個支部帶領民眾和地方武裝,成為連通平西、平北兩個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節點,並將抗日烽火燃遍懷來大地。村子東南側,有一處古色古香的小院,院北有一間石頭砌成的小屋,屋外懸掛的黨旗在夏風...
王家垓是一個不滿百戶的小村,地點在東西蔣莊西面,但卻是師部駐地馮家沙窩外圍的唯一的屏障,關係十分重大,王靖之是個作戰經驗非常豐富的軍官,帶三個工兵營入駐後,花了兩天時間構築工事,作了充分的備戰準備。王垓外圍第一道警戒,是哨兵,然後是照明設備,而後依次是絆發手榴彈區、地雷區、鹿砦、鐵絲網地帶,...
江底古鎮是昭通市最南端的一個小村,位於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曲靖市會澤縣和貴州省畢節地區威寧縣的“兩省三地市三縣”結合部,距離縣城駐地僅30公里,是昭通市的南大門。從古至今,這裡都是中原進入雲南腹地的交通要塞,秦開“五尺道”、漢修“南夷道(又稱朱提道)”,都途徑江底,諸葛亮南征和兩晉用兵亦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