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區早期鐵器及冶鐵遺址的新探索

《中原地區早期鐵器及冶鐵遺址的新探索》是依託北京大學,由陳建立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原地區早期鐵器及冶鐵遺址的新探索
  • 項目負責人:陳建立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鑄鐵生產和鑄鐵脫碳成鋼技術是我國東周時代發明的,比西方早千年,並對我國農業和軍工發展,乃至國家的強盛影響巨大。本項目擬針對中國冶鐵起源、鋼鐵技術的交流與傳播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重點難題,開展對中原地區早期鐵器和冶鐵遺址的田野考古調查,利用環境考古、AMS-14C測年、冶金學和金屬學研究方法對古代鐵器和冶鐵遺物進行綜合分析,觀測中原地區早期鐵器的成分、組織和製作工藝;探討冶煉活動中所涉及的冶煉地選擇、生產管理、景觀復原和人地關係問題;研究鐵製品的生產與流通;系統開展中國早期鐵器和生鐵冶煉技術起源研究;並對鋼鐵技術傳播與交流的冶金與金屬學證據進行系統總結。以建立中國早期冶鐵技術較為完備和翔實的年代系列,澄清關於我國早期鐵器的年代和製作技術研究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揭示冶鐵技術在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為探討冶鐵起源對中華文明發展的影響提供科學論據。

結題摘要

本項目基於中原地區早期鐵器和冶鐵遺址,利用多種方法針對中國冶鐵起源、鋼鐵技術的交流與傳播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重點難題進行綜合研究,在冶鐵遺址的田野考古調查工作方法、早期鐵器及冶鐵遺址的碳十四年代測定、冶鐵遺址的選址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中國冶鐵技術起源、鋼鐵技術的傳播與交流和中國特質冶鑄文明的研究方面有了新認識和新突破:(1)判定了中國最早使用人工冶鐵製品的年代為公元前14世紀,比原先認識的提前了近500年;提出中國生鐵冶煉技術正是在塊煉鐵技術的刺激下,結合中原地區悠久的鑄銅技術傳統,率先在晉陝豫交界地帶發明,並逐步發展成生鐵冶煉技術體系,這是塊煉鐵技術與青銅器陶范鑄造技術相結合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原文化吸收外來技術進行再創造的結果,體現了兼容並蓄、博採眾長的中華文明特質。(2)著重解決了生鐵技術在國內的傳播情況,並簡要討論了生鐵技術向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傳播過程,即中國古代生鐵與生鐵制鋼技術的傳播是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逐漸向周邊地區擴散發展的。(3)利用GIS方法,從景觀考古學的角度對遺址的空間分布規律進行研究,這是國內冶金考古研究方法的新探索,並嘗試建立冶金考古研究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